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年少也愛蘇東坡,年紀愈長,愈愛辛稼軒

年少也愛蘇東坡,年紀愈長,愈愛辛稼軒

原標題:年少也愛蘇東坡,年紀愈長,愈愛辛稼軒



一、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後人常以「蘇辛」並舉,若以東坡比太白,則可以稼軒比子美。


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

烏台詩案後,東坡屢屢遭貶,轉而向出世,常有「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之嘆。東坡的出世之念,可以當真。


辛棄疾則不然,從中年開始,屢屢遷任、遭貶,也有「我愧淵明久矣」「素壁寫《歸來》」之句,但也不過是不見用的幾句牢騷而已,稼軒的「歸來」之思,卻不可當真。在他最深的夢裡,念念不忘的還是「了卻君王天下事」,是「男兒到死心如鐵」!


年少也愛蘇東坡,年紀愈長,愈愛辛稼軒。


東坡喜詠周公瑾,因欣賞他那「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儒將之風;


稼軒必稱孫仲謀,因追慕他那「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的王霸之氣。


有此胸襟氣魄,才堪當「詞中之龍」。



二、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23歲時,辛棄疾一登場,就出手不凡,做了一件威震金朝的大事:「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於千倍的敵軍里,把叛徒張安國劫出,押回建康,斬首示眾。


此舉震金人肝膽,壯宋人聲威。

難以想像,像稼軒這樣的軍事奇才,若得朝廷所用,將會在北伐抗金上取得多大的成就。


後來辛棄疾回憶此事,便成了那首傳誦千古的《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


然而辛棄疾因有過人的才華,遭到了朝中佞小的排擠,加之宋君本無北伐之意,淳熙初到淳熙九年,在不到十年時間裡,他的職務調動了十一次。其中在湖南安撫任職時間最長,也不超過一年半。


而朝廷如此頻繁的調動,只為一個目的:讓辛棄疾不能在任職上有所建樹!


真氣炸人也!這樣的朝廷不亡,天理何在?


無奈,辛棄疾只能寄一腔幽憤於詞章:「二年魚鳥江上,笑我往來忙。」


然而這位英雄所忙之事,不是疆場試劍,卻是被往來調任,思之怎不令人怒髮衝冠?



三、沉吟久,怕君恩未許,此意徘徊


稼軒,本是辛棄疾罷官居帶湖時,為他的房舍取的名字,《宋史·辛棄疾傳》:「嘗謂人生在勤,當以歷田為先……故以稼名軒。」

後來,「稼軒」便成了他的號,叫響了數百年。


當時,同屬於「辛派詞人」的劉克莊便在《辛稼軒集序》中說:「公所作大聲鞺鞳,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


稼軒之前未有,稼軒之後無繼。蒼生以來,一人而已。


千載之下,此說猶為公論。


辛棄疾是南宋文壇當之無愧的盟主,在當時,他的身邊就聚集了許許多多傑出的文人,陳亮、劉過、陸遊、劉克莊……馳騁疆場者有之,以筆代劍者有之,而作為領袖的辛棄疾每次「揮毫未競而客爭藏去」。可想,沒有辛棄疾的南宋文壇將會有多落寞。


「器大者聲必閎,志高者意必遠。」


魯之孔丘,楚之屈原,漢之史遷,唐之杜甫,宋之稼軒。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除了赫赫武功外,辛棄疾有《美芹十論》,也是極具戰略眼光的軍事著作。十論之中,「其三言虜人之弊,其七言朝廷之所當為」,對敵我都進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可惜不為南宋朝廷所用,辛棄疾一片拳拳赤子之心付之東流。


除《十論》外,辛棄疾尚有《九議》,明之亂之道,陳攻伐之術。

數百年後,郭沫若為辛棄疾墓寫過一副輓聯: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前者繼東坡而豪邁過之,後者為稼軒所獨有。



四、鯨飲未吞海,劍氣已橫秋


辛棄疾年少時於同鄉好友党懷英同事師傅劉瞻。學成之後,二人以蓍草卜仕途,党懷英得坎卦,坎為北,故而留事金;辛棄疾得離卦,離為南,故而浩然南歸,舉旗抗金。


「南辛北黨」並稱於世,二人皆有王佐之才,又分別為南北兩朝文壇領袖。


然党懷英入北後得金主重用,使之任翰林學士承旨,執掌國家機要;辛棄疾卻備受南宋朝廷猜忌打壓,大鵬垂翅,一生未得高飛。


党懷英並非不心懷天下,只是他看到了南宋朝廷從內部已經壞掉了,頹勢如大廈將傾,而北金慕漢化,重儒生,因此他選擇了一條比辛棄疾更為好走的道路。


1207年,辛棄疾67歲,朝廷急召他赴臨安挽救頹勢,而此刻辛早已憂病交加。10月3日,辛棄疾溘然長逝於鉛山居所。他死後,朝廷為之贈少師,謚號「忠敏」。

1211年,党懷英77歲壽終正寢,逝世後埋葬於奉符城黨家林,謚號「文獻」。


謚號為蓋棺定論的評價,古人尤為重視,而光從謚號來看,「文獻」就比「忠敏」高出許多。



五、長安故人問我,道尋常、泥酒只依然


聞到辛棄疾死訊的陸遊,吟出「君看幼安氣如虎,一病遽已歸荒墟」,悼念這位至死不忘北伐的摯友。


與辛棄疾並稱「濟南二安」的李清照,有詩云:「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此句趙明誠不足以當之,南宋君臣不足以當之,辛稼軒可當之無愧。


生的壯烈,死的凄涼——這是命運對一生錚錚鐵骨,志在「補天裂」的辛棄疾最大的不公。


人中之虎,詞中之龍——在後人心中,辛棄疾到底蓋過了党懷英,蓋過了南宋朝廷佞小,這是歷史最大的公平!


文章來源:極文學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國藩讀書會-ZGFDSH 的精彩文章:

張居正十大經典名言,做人做事必看
曾國藩與胡林翼:農家子與官二代的兩種人生

TAG:曾國藩讀書會-ZGFD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