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田家英曾在毛澤東面前掩蓋了劉少奇什麼秘密?

田家英曾在毛澤東面前掩蓋了劉少奇什麼秘密?

來源|鳳凰網歷史 原文摘自《聆聽歷史細節》,作者:王凡,出版:當代中國出版社

董邊被送到豐盛衚衕中央辦公廳的一座機關宿舍大院里。1965年遷出中南海的楊尚昆家,也在這所大院里。在那些日子裡,董邊除了在婦聯機關接受群眾批判外,同時還常被中組部、中央專案組找去談話,要她揭發田家英。問得最多追得最緊的就是田家英攻擊中央負責人的言論。他們毫不掩飾對董邊交代的不滿。

田家英自知自己工作崗位的特殊,所以幾乎不同自己的家人談論工作上的事情,更不會同家人議論中央領導人的長短。因此董邊感到在這個問題上,太沒有什麼可揭發的了。但出於對黨的忠誠,她還是儘力冥思苦想,終於想到了一件發生在1962年的事情,可能屬於要如實彙報的範疇:

那是在七千人大會之後,毛澤東、劉少奇指派田家英帶隊到湖南他們的家鄉,調查了解基本核算單位下放後農村貫徹《人民公社六十條》的情況,及農村還存在什麼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此前一年左右的時間裡,田家英受毛澤東委託搞了一系列調查,參與了《人民公社六十條》、基本核算單位下放等文件、指示的起草,以出色的工作贏得毛澤東的高度信任。毛澤東說:六十條的發明權,是田家英的。這一時期,是毛澤東與田家英關係極為和諧、密切的時期。毛澤東此次派田家英到自己故鄉調查,顯然也是寄予厚望的。他親自接見了調查組全體成員,耳提面命,談笑風生。

田家英也希望通過這次調查,在如何恢復農業生產上作篇好文章,為中央草擬一個恢復農村經濟的政策性文件。這是毛澤東和全黨都關注的問題,陳雲也在組織人力深入調查和研究此問題。

然而工作組下去數月,群眾對要求包產到戶、分田到戶的疾呼大大超出他的預料。特別是在韶山,毛澤東的鄉親的呼聲與毛澤東的主觀意念,差距甚遠。田家英本人也是不主張包產到戶的,但他尊重客觀事實,注意傾聽群眾的意願,逐漸轉變了原有的觀點。

當調查接近尾聲時,包產到戶在全國已呈迅速發展之勢,成為黨內議論的重要話題。立論嚴謹的田家英專門派人到安徽無為縣,了解推行包產到戶的真實情況,反饋的結論是:包產到戶對於解救遭到破壞的集體經濟的危機,迅速恢復農業生產,肯定是有利和必要的。

6月底回京後,田家英立即向劉少奇彙報工作(當時毛澤東不在北京)。劉少奇的態度很鮮明:「現在情況已經明了了。」還向田介紹了其他地方反映的情況和當前的形勢,明確提出統一實行包產到戶的主張,並說明要使包產到戶合法起來,可以把調查得出的結論在「秀才」中間醞釀。還要田家英在毛澤東回京前,再徵求一下其他同志的意見,還特意囑咐說先不要說是他的意見,聽聽反應。

回想到陳雲早就對他講過,「安徽搞包產到戶,應當允許人家試驗嘛」;調查中楊尚昆來電話,說周恩來詢問農村的私有部分可否放寬;向鄧小平彙報時,他的態度乾脆;特別是經過一圈徵詢意見後,田家英感到中央主要領導同志的意見一致,完全贊同實行包產到戶,認為農村可以有多種多樣所有制形式,儘快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渡過難關是當務之急。

既然劉少奇等人的意見是經過認真考慮的,是比較成熟和統一的意見;加之他認為包產到戶、分田單幹是權宜之計、臨時性措施,等生產恢復了,再引導農民重新回到集體經濟上來,不存在倒退到個體經濟的問題;而且毛澤東是重視實事求是的。田家英更急於將在下邊調查取得的數據、群眾的意見等儘快向毛澤東彙報,以便他及早下正確的決斷。

可當他提出前往邯鄲,向在此視察的毛澤東進言時,另一端傳出來的答覆是:「主席說不要著急嘛!」毛澤東剛回北京,田家英就到游泳池,系統地陳述調查的情況和自己的意見。他談得興緻勃勃,可毛澤東卻一言不發,一開始就顯現出不悅的神情。他聽完後第一句話就向田家英發問:「你的主張是以集體經濟為主,還是以個體經濟為主?」見他一時沒有作答,又追問:「這是你個人意見,還是有其他人的意見?」

熟悉毛澤東的人都知道,他不輕易發表完全否定他人意見的意見,他若是同意時,會發表自己的看法,進一步深化問題,揭示主題,闡發其中的道理;但若是不同意時,往往不做聲,顯出一種思考的神情。

田家英跟隨毛澤東多年,對他的脾氣秉性很清楚。他知道再做怎樣的解釋,都是多餘的了。他只是對毛澤東的第二個提問,簡單地回答說:「是我個人的意見。」毛澤東聽後沒作任何錶態,很快就讓他離開了。

從毛澤東那兒回到家中,田家英情緒很不好,煩悶之情溢於顏色。對田家英的工作及涉及中央領導人的事情,董邊從不打聽,可這次她感到丈夫思想情緒明顯地異常,便問了一句:「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了?」田家英也不似往常那樣有所避諱,向妻子講述了剛才發生的事情和自己一肚子苦衷。

董邊是個性情直率的人,聽田家英這麼一說,當即嚴肅地批評道:「政策上的事情,為什麼少奇同志不去和主席說,而要你去反映呢?你只不過是個秘書,怎麼能將少奇同志的主張說成是你的想法呢?」田家英沉重且難過地說:「我是想原原本本地講的,但主席從一開始聽意見,就顯出不悅的神情,看來他對包產到戶的問題早在腦子裡考慮過了。他直截了當地問是誰的主張,這不明白地說明他在猜疑這是其他領導人的意見嗎?我如果再往劉少奇同志身上推,不是讓兩個主席之間的分歧明朗化,影響他們的團結嗎?所以話到嘴邊,沒有說出來。」

思前想後的董邊最終想起了這樁幾乎被遺忘的事情,便向三人小組彙報。不料剛說了幾句,在場的安子文突然一拍桌子:「董邊,你不要再說了!」臨談完話時,安子文再次要董邊以黨性保證,絕不再提此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古代沒有水泥,古人是怎麼建房子、修長城的?
錢穆:曾國藩不愧是聖人,他是這樣讀書的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