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不要再亂喝冰島茶了!99.99%的人沒想到後果竟是這樣……

不要再亂喝冰島茶了!99.99%的人沒想到後果竟是這樣……

每年4月的冰島老村,停車場停滿了豪車,眾多身揣巨款的客商正在把這個10年前還是默默無聞的雲南小村變成「競技場」。

鮮葉價超金價 大家坐等「接盤俠」

在昆明茶葉行業協會發布的2018春茶價格表裡,冰島老寨古樹毛茶為3.8萬元至4.2萬元一公斤。「這個價在村子裡已經買不到,剛採下來的鮮葉都被老闆哄搶到一萬兩千元一公斤,按4公斤鮮葉制出一公斤干茶計算,今年冰島古樹茶已經飆升到5萬至6萬元一公斤。」一名雲南本地的茶商無奈地搖著頭說,「這哪裡是在採茶葉呀,明明就是在採金葉子。」

南茗佳人自有古茶園中的古茶樹

更有甚者,最貴的一棵古茶樹,有老闆一擲千金,以一公斤干茶42萬元的價格把整棵樹包了下來。

「他就是在玩概念,錢從左手搗給右手,製造古樹茶天價難求的故事,賭的就是有『接盤俠』跳出來,用更高的價格把手中的貨買走。」一位熟知內情的茶商調侃,「一斤黃金也值不了這個價吧!」

在這愈演愈烈的價格大戰中,最受益的當屬村民。冰島村54戶村民,年收入一兩百萬元不在話下。

村民有錢後,第一件事就是蓋房。鱗次櫛比的小別墅一棟比一棟漂亮,十年前的茅草屋、土基房已經蕩然無存。除了少數被外來者保留下來掛上「茶葉初制所」的房子,這些老房子,大多都不是用來制茶的,而是用來「講故事」的,是為了證明從這裡出去的茶葉的正宗性。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一年只有7噸多產量的冰島古樹茶,市面上會有百噸以上的貨在流轉。

「大家喝到嘴裡的,有很多並不是真正的冰島茶。」一位專程來收茶的老闆說。「以前沒人喝這個被稱做野生喬木茶的古樹茶,由它在山上自生自滅。2005年全球普洱茶論壇之後,大家才漸漸接受了它。」臨滄茶葉協會的一位專家表示,物極必反,現在被炒到天上的古樹茶已經背離了它的價值。「雲南在這方面吃過多次虧,包括石斛、瑪咖、辣木、三七這些農產品,都是被抬上雲霄又狠狠砸到地上,市場元氣大傷。」村民的別墅旁就是古茶樹。

冰島茶符合「講故事」所有條件,商家不炒它炒誰?

有段時間,冰島老寨的山坡上,到處可見「茶王樹」牌子,上面還標著買斷這棵古茶樹的外地客商老闆名字。

南茗佳人2018年《銅箐河》茶湯

大家都知道錢少了絕對買不到冰島茶,但有時是拿著錢也買不到。這不要緊,「有圖有真相」,來茶山的人自有辦法:找棵古茶樹,拍照、拍視頻、直播全程,然後發朋友圈,證明到過最正宗的冰島老寨。至於古樹茶,隨便到其他地方買點充數就行,反正臨滄茶園多,包裝著冰島旗號的古樹茶滿大街都是。「這樣的人居然佔了每年去茶山購茶群體的大多數,簡直是對冰島茶的羞辱。」一位做冰島茶的人對當地茶商說。

在普洱茶消費群體的心中,以前的六大古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易武和基諾)和新六大茶山(布朗、巴達、南糯、勐海、勐宋和景邁)好茶雲集。但喝茶的人更喜歡以自己的熟悉程度和口感來區分山頭茶,比如近些年茶友樂道的十大山頭,即老班章(茶王)、冰島(茶後)、昔歸、颳風寨、麻黑、老曼峨、曼松、彎弓、那卡、南糯山。

這些山頭上採摘的茶葉,它們代表了雲南普洱茶的所有品種。「但是這些山頭茶故事講多了,已經沒新意。只有橫空出世的冰島茶,核心產區面積小,原始面貌保存得比較好,又佔了名山頭和古茶樹兩大先決條件,好比一個不世出的幽谷美女,符合講故事的所有條件。商家不炒它炒誰?」一位來收茶的老闆說。

利益滋生了衝動,一撥又一撥的外地客商帶著滿腔的慾望湧向冰島老寨。「甚至連茶農都驕傲起來,你如果說她的茶采不好,話沒說完,她背起茶蘿就走,一個春天你見不著她的身影。你不收是吧,那邊大把的人等著收呢。」4月中旬,雲南茶企勐庫戎氏總經理戎玉廷在中國?雙江第五屆勐庫(冰島)茶會健康茶葉論壇上說。冰島茶出自這5個村寨。

筆者了解到,冰島茶廣義上指冰島村委會轄地的五個寨子,即西半山的冰島老寨、南迫、地界和東半山的壩歪、糯伍五個村寨內的所有茶品,狹義上專指冰島老寨產出的茶,而這裡的古茶園被譽為勐庫大葉茶的發源地。

從地圖上看,勐庫名氣最響亮的茶區被山腳的南勐河一分為二——東半山和西半山。東半山以壩糯藤條茶為著稱,茶味細膩甜香,西半山以小戶賽、大戶賽、懂過等幾個茶區為核心,茶葉澀味重,但持久耐泡、回甘迅速。「冰島老寨雖然在西半山,卻包含了東西半山幾乎所有優點。村子裡產的茶剛喝時有點輕微的苦澀感,但是生津回甘強。十泡之後,醇厚的冰糖韻味仍然留存,讓人意猶未盡。」冰島村的茶農不無得意地說。

激烈的鮮葉爭奪,外來茶商直接上山交易

冰島村坐落在海撥1600多米的一個山坡上,村子前後和中間都生長著古茶樹。根據2014年臨滄茶科所和勐庫鎮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這裡的古茶樹最大樹齡為五百餘年,老寨里百年以上古樹僅存4954棵,300年以上古茶樹尤其稀少。

勐庫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整個冰島村委會百年以上古茶園現今只有334.98畝,古茶樹24232棵,年產干茶7.8噸。而這部分茶,就是外來客商老闆豪擲千金爭奪的主要對象。

激烈的鮮葉爭奪戰讓本地做茶的人「膽戰心驚」,到最後都懷疑自己太沒實力了。「不像其他外來商人一樣,不提任何要求,不啰嗦,比的就是砸錢的速度和魅力,用錢的厚度換鮮葉的厚度。」當地一位做茶的老闆說。

「為了『貨真價實』的山頭茶、古樹茶,或者為了更豐厚的利潤,外來商家、茶客繞開本土生產企業和中間商,直接上山和茶農、初制所交易。」戎玉廷透露,商家這樣做可以賺到銷售環節的利潤,又省掉了生產加工的成本,必然獲得更豐厚的利潤。「若和他們竟爭,我們本土企業在廠房建設、硬體設施的投入、技術研發投入、技術員工的培養、納稅義務等等都成了累贅,更何況本土企業還沒有別人會宣傳能講故事。」

其實在雲南的普洱茶產區,村村寨寨都建有茶葉初制所,但標準參差不齊,對鮮葉的品質要求各有說法。冰島茶的採摘一般是一芽二葉,但有的村寨認為鮮葉採摘要老才好,可以采三四葉、四五葉,沒有芽也可以,甚至老黃片都可以賣出百元一公斤的價格。

特別是有「馬蹄」(硬化的茶梗,普洱茶的一個特徵)的茶葉可以給出更高的價,「這是本末倒置的,有『馬蹄』的茶葉喝起來口感更澀,但商家只認『馬蹄』,沒「馬蹄」的茶葉有時居然還賣不出去了。」戎玉廷說。市面上的冰島茶包裝盒上有明顯的「名山古樹」標誌。

那些拼湊而成的「冰島茶」 欺騙的只是不懂茶的人

每年一到春天,那些標榜為冰島茶「名山」的山頭上,天天人滿為患,但最終很多人因為價格高、茶的口感不一,真假難辨,不得不遺憾離去。

戎玉廷介紹,最後造成的局面是,冰島有的村寨茶農嘗到高價茶的甜頭,寧肯將鮮葉老在樹上,也不肯低價出售。有些村鮮葉沒人采也賣不出去,但市場上從來不缺該村的茶葉。有些茶山還沒有開採茶葉,但市場上已經充斥該山的春茶。

「真是咄咄怪事,冰島茶還會玩穿越。只有暗箱操作這一切的茶商賣得盆滿缽滿,就不知那些買到『名山』茶的人是否喝出了『名山』味道!」一位代理昔歸茶的臨滄茶商說。

在袁正、閔慶文和李莉娜主編的《雲南雙江勐庫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里有這樣的表述:在冰島村,古茶樹不是以畝來計算,而是以棵為單位來計量的。茶樹劃歸農戶,其收人所得也歸農戶所有。一個事實是,就算被認為冰島茶正宗產地的冰島老寨、南迫、地界、壩歪和糯伍5個村的古茶園,都不是大型的茶葉基地。

在這樣的條件下,古茶園的產茶量一直處於較低水平。而市場上隨處可見的「冰島」茶餅,無論從價格上還是數量上,都不一定符合冰島茶質優量少的特徵,但卻符合了冰島茶高昂的價格。

這些茶,有些是以勐庫大葉種茶為主要成分拼配而成,屬於質量較高者。還有些以其他普洱茶為基礎,表層覆蓋勐庫大葉種茶或拼配少量勐庫大葉種茶製成。甚至還有完全以其他普洱茶品種製成的茶餅。這樣的製作手法已經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這些冰島茶有的標明了產地,有的沒有標明產地,沒有質量上的保證。這種亂象,在冰島茶價格居高不下的現在,正愈演愈烈。另外,樹齡僅在幾年到十幾年內的冰島村附近山坡上的中樹、小樹,也被人拿來包裝成古樹茶。儘管外形差不多,但口感、甜澀度完全不一樣,內行人一喝就「現了原形」,欺騙的只是不懂茶的人。

一位常年在冰島收茶的劉姓老闆戲稱,以冰島村為中點,茶價以輻射狀向外遞減,緊挨冰島5寨的村寨茶價最貴,因為喝起來相似度最接近,距離越遠的外圈村寨茶價越便宜。「好比投個石子進水產生的漣漪,中心點的波紋最值錢,盪一圈掉一個價,盪到最外圍,就是普通茶葉價了。」

拿古茶樹的年齡論價,商家的自娛自樂

做冰島茶的商人都知道,每年冰島茶上市時,300年以上古樹茶產量不超過2.6噸,但市場上到處有聲稱采自千年古茶樹的冰島茶,而且價格在一位遊客看來「光聽聽就會暈倒」。

那些千年古樹茶從何而來?一位茶商透露:「自己製造出來的。千年古茶樹勐庫、邦崴都有,都不在冰島,基本被保護起來了,允許採摘得很少。」

筆者了解到,全世界年紀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樹在雲南鳳慶縣香竹菁,被譽為錦繡茶王,樹齡高達3200年。網友調侃,這棵樹「年紀」比商紂王大100歲,比孔子大700歲,比秦始皇大1000歲。而全世界「年紀」最大的野生古茶樹是雲南鎮沅哀牢山千家寨的1號古茶樹,樹齡2700年。在2017年的第十五屆中國普洱茶節上,一餅500克的1700年邦崴古樹茶,拍出了18萬元的天價。

這些古茶樹存在的價值已經無法用金錢來衡量,它們衍變成為見證地球生態變遷的活化石。

而另一方面,為了渲染自己的古樹茶年代久遠,商家可謂絞盡腦汁,興起了一股比拼「最老茶樹」的掛牌之風。商人先承包下古茶樹,然後琢磨對外推出個什麼年份的古樹茶。「你掛個400年,太弱了!我最不濟弄個500年、600年,甚至直接喊出了千年古茶樹的稱號。」

「這裡面學問可深了,多個100年不是喊著好玩的,是要變現成生產總值的。」一位茶商透露,「100年古樹茶你賣3萬元一斤,我這個300年的好歹要買9萬元一斤。那麼700年呢,1000年呢,十幾萬、幾十萬一斤的古樹茶就這麼新鮮熱辣地出爐了。」

不過這個遊戲基本沒有下家,純屬商家的自娛自樂,並且在一些州市普洱茶協會的自律和干預下,炒作商人自己都快玩不下去了。但有意思的是,每年還有人樂此不疲地表演,一到春茶上市就亢奮。冰島村房前屋後都是古茶樹。

不做山頭茶古樹茶,茶業如何生存

本來普洱茶都分古樹、大樹、中樹、小樹產品,但現在市場唯「名山」「古樹」是瞻,賣茶的人也只喜歡賣名山、古樹、純料茶。

「這導致茶山出現一個怪象,家家都想要培植大茶樹,葉子也越來越大,發芽也越來越晚。」戎玉廷說,其實藤條茶基地以前留的樹冠大小是非常科學的,很好採摘,發芽率高,發芽時間早。但如今很多藤條茶基地卻盲目地留大樹,導致發芽很晚,影響到了春茶的上市,茶商不得不推遲收購時間。

據統計,臨滄目前茶園種植面積達139萬畝,其中野生古茶樹群落有40萬畝,栽培型古茶園65萬畝。當地茶商在多年經營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口碑,但在萬花筒般的冰島茶炒作中,很多人放棄了自己的制茶賣茶路子,跟著潮流去拼「山頭茶、古樹茶」的玩法。

戎玉廷透露,這樣的企業不在少數,當下活得挺滋潤,那些不做山頭茶古樹茶的企業都不知道該怎麼生存了,企業的客戶總體在減少,有些企業都不敢打自己的品牌了,「代加工」成了好多企業的生存方式。

當下雙江茶的市場流通值已超百億元,而原料貢獻產值就達20億元,但整個雙江縣茶產業的稅收僅1000萬元左右。雲南普洱茶、雙江產業以及雙江茶企均面臨困境,如何突破?

「導致困境的主要原因在於普洱茶被『名山』『古樹』這些沒有標準的概念所代言、綁架。」戎玉廷認為,做名山古樹茶初衷雖好,但它是一朵帶刺的「玫瑰」,資源掌握在分散的農戶手裡,可控性不強。缺乏標準,容易造假。而且進入門檻低,投資回收周期短,適合取巧、投機。最重要的是投機客不需要建廠房、買設備,不需要懂制茶技術,只要憑空有想法就行。

「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造就了現在的亂市,這對普洱茶整體發展非常不好。」戎玉廷說,雲南茶葉的優勢在於健康生態可持續的理念、優質穩定的原料和標準化的生產管理體系,這才是別人搶不走的東西。

雲南省茶葉流通協會創會會長陳勛儒在中國?雙江第五屆勐庫(冰島)茶會健康茶葉論壇上同樣認為,雲南有600多萬畝茶園,古樹茶、名山茶和小產區茶只是其中的一個特色,生態茶、有機茶才是雲南茶產業的主體。陳勛儒介紹,5年來雲南連續邀請全國各地的茶商赴滇了解茶園的生長環境和製作過程,觀察其是否生態安全,從而堅定他們銷售雲南茶葉的信心。「建議雙江、臨滄的茶產業要在品質、品牌和標準上下功夫,如果大家都把臨滄乃至雲南的茶產業建立在處理好特色和整體的關係上,雲南的茶產業就會良性發展,全省千億茶產業一定能夠實現,全國更多的人就能喝到雲南的健康茶。」

「古樹茶、名山茶雖然暫時可當成獲取高利潤的工具,但絕不可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戎玉廷斷言。(本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告知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茶網 的精彩文章:

紫陶與黑陶的區別是什麼?你還傻傻分不清楚
簡單粗暴辨別好茶的方式

TAG:說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