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物理所經歷的兩件小事 | 物理所記憶

在物理所經歷的兩件小事 | 物理所記憶

原標題:在物理所經歷的兩件小事 | 物理所記憶


難忘的國慶遊行活動


1964 年9 月初,我剛從電子所調到物理所保衛處擔任保密科長時,處長劉俊才和其他一些同志由院部統一組織去四川郫縣搞 「四清」運動了,我就被指派負責全處的工作。我因剛來,需要了解熟悉情況,又要布置檢查國慶安全,加上保衛、保密工作,感到任務很重。接著,所領導又交來另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讓我和王連貴同志組織一支有100 余名職工的國慶遊行觀眾隊伍。這是院里下達的任務,與電子所、力學所共同組成科學院的代表隊。三個所各有一名隊長,我是物理所的隊長。 隊伍組成後,在中關村大操場訓練兩次,主要動作包括稍息、立正、報數、看齊、齊步走等步驟,達到動作整齊、服從命令的效果。

國慶節那天一早,三支隊伍準時到了中關村大操場集合乘車,十餘輛汽車浩浩蕩蕩向城裡進發。到了安定門外,大家下車整隊急行軍,通過長安街到達天安門廣場。進入廣場後,隊伍按照指定位置席地而坐。我們的位置大致在靠近國旗的地方,面對天安門城樓和觀禮台,能清楚的看到城樓上的國家領導人和外賓們,大家非常興奮。遊行開始後,數十路隊伍手持紅旗,自東向西行進,到天安門前時舉旗振臂高呼「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口號聲接連不斷,群情激昂,毛主席在城樓上也回應:「人民萬歲」。我們坐在廣場上看到這種熱烈情景,心情非常激動,幾乎說不出話來。直到遊行隊伍完全通過天安門,廣場上的觀眾潮水般快速湧向金水橋,我們近距離看到城樓上領導人的容貌,毛主席走到城樓東南角,揮動著帽子向群眾致意,然後又走到西南角揮手致意,然後才向樓內走去。現場觀眾們始終激動的高呼「萬歲」,直到看不見毛主席的身影,久久不願散去。這是一生中難得的一次機會,萬眾歡呼的激情讓我們切身感受到祖國強大的凝聚力。到現在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當時的場景仍歷歷在目。


上面提到的是53 年前的一段往事,回顧這些年來,我們的祖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改革開放」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眾人深感鼓舞。現在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發展目標,在習近平同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到建國100 周年大慶時,又該是怎樣的情景!我作為年過九旬的老人,雖然不能親眼看到那一天,但在九泉之下也會為此歡欣鼓舞。我們的子孫會過著更美滿的幸福生活,他們也一定感謝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


在物理所參加「四清運動」


1965 年8 月,中國科學院領導根據上級指示,組織工作團、工作隊下鄉搞「四清」。運動早期為清工分、清賬目、清倉庫、清財務,後期為清政治、清組織、清思想、清經濟。即用階級鬥爭的方法在農村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以防止修正主義的出現。

科學院選擇了山西省運城縣袁王莊公社為 「四清」工作試點。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兼政治部主任郁文同志隨團駐縣領導工作。張從周同志為院工作團政委,運城縣委委員、武裝部長賈某(忘了名字)為團長。物理所從研究室及機關抽調一部分幹部和科技人員,由所政治部主任李運臣同志帶隊進入工作地點。之後李運臣和院保衛局幹部呂福俊同志及其他部分同志另組團,李運臣為政委,呂福俊為團長去該縣兩窯公社繼續「四清」工作。


袁王莊公社「四清團」團部駐袁王莊大隊,由科學院院部組隊負責。物理所辦公室主任劉雄標領隊去陶上大隊;人事處長李俊傑去羊圈大隊;人事處科長楊鳳台同志帶隊去一個大隊;我領隊和四室、七室、機關十來位同志去賀村鋪大隊。我是隊長、指導員(黨內支部書記),高汝亭任副隊長、副指導員,郁俊友、崔文棟任副隊長,於淥同志任秘書。分工我總負責,下分三個組分包三個生產隊,崔文棟包一隊、高汝亭包二隊、郁俊友包三隊。


根據工作團的統一部署,我們的工作主要是貫徹中央的「二十三條」,抓階級鬥爭,兩條路線和兩條道路鬥爭。各組分頭深入到貧下中農家,結合抓生產和貧下中農同吃、同住、同勞動,即「三同」。農民非常聽黨的話,他們很熱情的唱著「工作隊下鄉來,貧下中農笑顏開」的歌曲迎接工作隊。經過「三同」,大家和農民確實建立了感情,他們肯把心裡話說給我們聽。


我們所在的這個地區是晉南最好的地區,吃的是白面、棉籽油,生活比其他地區好得多。生產隊的耕種、鋤草、澆水、收割、運肥等各種農活我們全都干。冬春農閑時還要搞水利,挖渠、修渠,我們還為一條水渠取名為「勝天渠」。


三個生產隊中三隊地處鹽池邊,鹼重產量低,貧下中農都是19世紀初從河南逃荒到此落戶的,生活非常困難,耕種時畜力不足。四室的郁俊友、姜彥島、成希敏三位同志與農民「三同」,以人力幫助他們拉犁,又苦又累,毫無怨言,積極完成任務,受到老鄉們的稱讚。

賀村鋪大隊的「四清」工作經過宣傳教育,揭批改,重新整頓村組織。大隊支部書記定為「走資派」,被撤職,換上一位轉業軍人當支部書記。大隊會計被結合繼續留用。貧下中農和「地富反壞」界限分明。


我們在山西搞「四清」這一任務,從1965 年8 月28 日進村,到1966 年6 月,共10 個月(春節放假回過北京一次)。 經過秋收秋種、冬耕、春種、夏收等季節,1966 年夏收之後結束,6 月中旬回到北京。歸途中經過太原住了一晚,作為獎勵,還參觀了晉祠,我們很感激很高興。


回到北京那天,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在物理所已經拉開序幕。接著 「620 事件」開始,那是所謂的「張勁夫麥收大陰謀」①。造反活動接連而至。


「四清」運動,按當時情況,對人民群眾、主要是貧下中農進行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增強人民群眾對黨的熱愛。對教育幹部,糾正幹部隊伍的不良作風和經濟方面的問題起到一些作用。但用階級鬥爭的方法,誇大階級敵人的力量,把基層出現的各種問題都與階級鬥爭聯繫起來,隨便把幹部作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拉下來,是「極左」的做法,是錯誤的。但是我們作為機關幹部和基層科技人員,10 個月的艱苦勞動是經受了一次鍛煉。在和農民共同勞動與生活中建立的感情是真摯的。這是一次個人經歷,更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歲月。


① 文中提到的所謂「張勁夫麥收大陰謀」,就是1966 年6 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正值北京郊區農村麥收開始。科學院黨組書記、副院長張勁夫同志根據國務院指示,於6 月20 日要求各所組織部分機關幹部和科技人員前往農村支援農民收麥子。當時造反派就說張勁夫此舉是破壞文化大革命,稱為「620 事件」,也稱「張勁夫麥收大陰謀」。意思是讓群眾去麥收就不能參加造反活動、不能搞「文革」了。

作者:夏明


(原工作部門:物理所保衛處


「物理所記憶」系列文章:


編輯:Aprili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物理所 的精彩文章:

在這片漣漪里,藏著時空的秘密

TAG:中科院物理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