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進士出身,卻搞暗殺成名;辭職24次卻創辦中國最牛大學,死後連棺材都買不起

他進士出身,卻搞暗殺成名;辭職24次卻創辦中國最牛大學,死後連棺材都買不起

原標題:他進士出身,卻搞暗殺成名;辭職24次卻創辦中國最牛大學,死後連棺材都買不起



一提起北大校長或是大學校長,我們最先想到的卻一定是蔡元培。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改變了全中國的偉大教育家,卻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個充滿俠義的殺手。


這是個會造炸彈的校長


首先他的頭銜多,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學家、學問家,等等。

當過國民黨的中央執委、國民政府的監察院長、中華民國的首任教育總長等,都是部級大員。


但是,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當過北大的校長,而且這是個絕對非同一般的校長。


其實蔡元培去北大教書之前是造炸彈搞暗殺的,這誰都不知道吧。當然在造炸彈搞暗殺之前,他也還是教書先生的,這其中有一段不得不說的故事。


大凡厲害人物,從年少起就開始鋒芒畢露,蔡元培也是一樣。


17歲中秀才,23歲中舉人,24歲中進士,26歲成為翰林院編修,此乃傳奇。


正當所有人用崇拜的眼神仰視他之時,蔡元培卻突然甩手不幹,宣布退出江湖


189810月,打了個長期休假報告,趁夜黑風高之時悄悄離開北京,跑回老家去了。


回老家當然不是像神經病一樣躲在房子里思考人生,那幹嘛呢


教書!行李剛剛安頓好,蔡元培就接受紹興知府的邀請,跑去邵群中西學堂當校長去了,連村官都不是。


放著前途似錦的黨校幹部不,非要跑回去做個連編製都沒有的教書匠,所有人都覺得這個人讀書腦袋瓦特了,那段時間村裡村外的人都拿他當茶餘飯後的談資。

但蔡元培卻絲毫不被影響現在看來,他就是為教育而生的啊


蔡元培上任後,躊躇滿志,聘任新教員,重新修訂章程,還把政府嚴厲查禁的《強學報》、《時務報》、《國聞報》拿來給學生看,學堂內一時嘩然。


古往今來只要有改革的就有阻攔從無例外。蔡這種大刀闊斧的改革讓舊派教員薛炳、任秋田特別不服,但又沒法制止他。於是私下裡打小報告,請學堂的督辦徐樹蘭干涉。


徐樹蘭一聽急了,趕緊將大清帝國的專制主義核心價值觀正人心的上諭送來,讓蔡元培掛在學堂上,每天對著幾遍,好好改造下思想。


蔡元培一聽勃然大怒你這是給我下馬威嗎?我就不吃你這一套!掛我就辭職學督以為他說辭職只是嚇唬,堅持一定要掛,蔡元培白眼一翻,憤而離去。


蔡元培想:這樣腐朽沒落還如此冥頑不靈的朝廷下談教育救國,簡直天方夜譚!


而唯一的辦法就是徹底把它推翻,把它炸得稀巴爛,再重新建立起新的秩序。


於是蔡元培開始了他的炸彈救國。


1904年,蔡元培秘密加入了楊篤生成立的暗殺團,跪宣誓,並和雞血於酒而飲之,一番儀式下他就這樣成了一名刺客、殺手。


而殺手的任務當然就是殺人啊殺誰呢?暗殺團的首要目標便是大清帝國的最高領導人——慈禧。

他們最開始想到的方法投毒,毒藥配好,問題來了,怎麼投給慈禧呢?


蔡元培覺得投毒不靠譜,他想到炸藥在慈禧出行的路上埋伏,或者乾脆挖個地洞到慈禧的寢宮下面,將其活活炸死


後來汪精衛就是這樣做的,攝政王載灃差點就被他炸死。


說干就干,蔡元培東奔西走買書籍、材料,日夜攻關,反覆試驗,終於研製出一種體積小、威力的炸藥出來,準備伺機而動。


1119日,暗殺團成員萬福華在上海行刺前廣西巡撫王之春,沒能成功,被捕入獄。


於是暗殺團成了恐怖集團,老窩也被清政府給端了,蔡元培只好藏了起來,短暫的刺客生涯也就告一段落。


第二年,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蔡元培加入其中,並被孫中山委任為上海分會的主持人,還是黃興親自將孫中山的委任書送到上海。


就這樣,蔡元培便跟著孫中山幹革命去了。


從唐至清,1200多年,翰林何其多,然而,以翰林身份,造炸彈、搞暗殺、幹革命,除了蔡元培,世間再無第二人。


意外的首任教育總長


1911武昌起義卻出人意料的成功了,孫中山成為了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蔡元培便成為了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


接手工作之前,蔡元培可是也做了一番準備不惑之年去德國留了四年學,迎接他的天降大任。


好歹也是個正部級官員吧,實際上卻連個辦公室都沒有,孫中山交代讓他自個想辦法。


蔡元培一臉無奈,在外面租了三間房子算作辦公室,無比寒磣。


有了辦公室後,腳都沒歇就去拜見孫中山大總統。孫總統也不給錢,人也沒有,就給了一塊教育總長的大印。不管多寒酸,這個教育部總算是正式開張了。


有了辦公室和大印,但只有蔡元培一個光桿司令。


一切硬體設施可以湊合,但人不可以啊,這時候需要一流的人才於是魯迅、許壽裳、王雲五等一群牛人便是這個時候被蔡元培發,並請進教育部的。


人多好辦事,何況這些個人才!三十個人辦起事來比現在動輒上千上萬的部門還牛,短短的兩個月里,他們分別起草了小學、中學、專門學校以及大學的各項制度。


中華民國全部學制草案,實於此時大略完成。後來的北京政府正是在此基礎上制定了著名的壬子癸丑學制

蔡元培還首次將五育並舉的教育思想,寫進了中國的教育政策中,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廢。


撂挑子了!


據統計,蔡元培一生辭職24次,這是一般人敢做的嗎?沒有這個實力和氣魄,就是花樣作死自取滅亡了


191272日,為抵制袁世凱的專制獨裁,蔡元培又要卸甲歸田了。袁世凱說:我代四萬萬人堅留總長!蔡元培答:元培亦對四萬萬人之代表而辭職!


不卑不亢、擲地有聲,可以說一點面子沒給袁世凱留。於是他在46之時又跑到歐洲遊學去了。


三年後,袁世凱早已命喪黃泉。蔡元培平靜的心被一份來自教育部長范源濂的急電再次撩動了:


國事漸平,教育宜急。現以首都最高學府,尤賴大賢主宰,師表群倫。海內人士,咸探景仰。用特專電敦請我公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一席。務祈鑒允。早日回國,以慰瞻望。啟行在急,先祈電告。


看到教育宜急這四個字蔡元培的心開始蠢蠢欲動了1916102日,蔡元培啟程回國。


身邊的朋友卻都規勸他別躺這灘渾水


吳稚暉說:呵呵,呵呵,元培啊,你不要那麼天真

汪精衛說:元培啊,北大腐敗,那群學生都是扶不上牆的爛泥,不是打架就是逛窯子,一不小心你的名節全毀呀!就問你怕不怕?


蔡元培還是要去:都別攔我了!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191714日,蔡元培抵達北京,當天的報紙上是這樣登載的:大風雪中來此學界泰斗,如晦霧之時,忽睹一顆明星也。北京成新政新事,人們對改革之舉充滿期待。



蔡元培註定要改寫歷史。


一「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


蔡元培之前,北大是什麼樣的呢?


在北京最為繁華的煙柳之地八大胡同,就流傳著兩院一堂的說話:來這裡尋歡作樂的大爺,多是兩院一堂的人


兩院指的是參議院、眾議院,最高立法機構;一堂呢?京師大學堂,也就是北大前身。


這裡許多老師還是官員兼職,而到這裡讀書的學生急功近利之徒。

一些學生組織同鄉會拉幫結派,看誰官兒大地位高,就巴巴的跟在誰屁股後面轉。只有這樣,畢業後才好爬梯登官。


家裡有錢的,就用嫖娼、賭錢巴結實權,在學校里大肆網路政府人脈,成為日後在社會上橫行的資本。


學校烏煙瘴氣,歪風極盛,唯獨研究學問的風氣蕩然無存。


在學校裡面,學生老爺;老師叫中堂老爺上課還隨身帶著跟班,上課時間到了,跟班跑到老爺面前,口呼:大人,請上課。


體育課更搞笑,體育老師都是這樣對學生髮號施令的:大人!向右轉!」「大人!向左轉!


這樣的地方,能培養出敗類,何談人才


於是蔡元培決心改革而且要一改到底


五天後,北大的開學典禮上,蔡元培發表了他那篇振聾發聵的就職演說,蔡元培提出了三項要求:拍定宗旨砥礪德行摯愛師友


並開宗明義,闡發他對大學性質的理解: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大學生當以研究學術為天職,不當以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


蔡元培的話擲地有聲,正是這篇簡短的演說為北大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為全國文化之中心,立千百年之大計。此篇演講,抱負之宏大,志向之高遠,驚震中國,挽救了北大,也挽就了當時及後代所有的北大人。

羅家倫回來回憶說:那深邃、無畏而又強烈震撼人們心靈深處的聲音,驅散了北京上空密布的烏雲,它不僅賦予了北京大學一個新的靈魂,而且激勵了全國的青年。


二、兼容並包,囊括大典


要改革辦好學校,人才是不能缺少,作為校長,不但要識人的眼力,還要會挖人,人、挖人。而恰好挖牆腳,蔡元培最擅長了。


為了挖陳獨秀,堂堂北大校長三顧茅廬天還沒有亮便坐在凳子上在客棧的門口蹲點,而且還不止一次。


如此等待,還把陳獨秀嚇了一跳就這樣,在蔡元培的生拉硬拽下陳獨秀半推半來了北大。


蔡元培還冒大風險給他了張東京日本大學畢業的證書;為了穩住他的心還把他主編《新青年》搬來了北大。


後來陳獨秀將《文學改良芻議》拿給蔡元培,蔡元培一看不覺拍手稱奇這將引起中國知識界最大的震蕩。


於是立即給紐約的胡適發了聘書。胡適入北大教了一個月薪水就漲到280元,成為北大教授中薪水最高者之一,甚至超過了一些更有資歷的老教授。


晚年,胡適提起蔡元培感嘆道:如果沒有蔡先生的著意提攜,我一生可能不過是個三流報刊的編輯。


還有梁漱溟。

1917年,年僅24歲的梁漱溟報考北京大學,然後沒考上,就在他傷心抹淚,如喪考妣之時,卻意外地收到了北大校長蔡元培的聘書。


原來蔡元培看了梁漱溟寫的《究元決疑論》,第一次用西方現代學說闡述佛教理論,根基甚厚,看的他是激動萬分,熱血沸騰,梁漱溟相當北大學生沒資格,那就請他到北大來當教授吧!



(梁漱溟)


蔡元培彷彿列好了清單,陸續的把魯迅、周作人、劉半農、錢玄同等都請來了。然而,就是這群人,日後醞釀了一場改變中國,影響至今的五四新文化運動


歷史證明,蔡元培的眼光果然非同一般,讓人稱奇


而關於魯迅的聘請,這兩人之間也有一段故事。


作為同鄉,蔡元培對魯迅是有著知遇之恩的。魯迅在教育部、北大的任職都得到了蔡元培的幫助。


然而兩人在思想上卻好似「兩股道上跑的車」1926年蔡元培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後,倡導「潛心研究與冷眼觀察」,這與民主戰士魯迅的吶喊背道而馳。


兩人關係有最僵硬的階段。魯迅在給江紹原的信中說:「其實,我和此公,氣味不相投者也。」


之後魯迅再度潦倒,蔡元培不計前嫌又向他伸出了援手。時任國名黨教育部部長的蔡為魯迅安排了一個叫做「大學院特約撰述員」的職位。這可是個只拿錢不幹活的肥缺啊,所以蔡元培對魯迅的賞識可見一斑。


後來魯迅死後,蔡元培參加了其葬禮送輓聯:「著作最謹嚴,豈唯中國小說史;遺言太沉痛,莫作空頭文學家。」


並致詞說:「我們要使魯迅先生的精神永遠不死,必須擔負起繼續發揚他精神的責任來。」「我們要踏著前驅的血跡,建造歷史的塔尖。」


之後魯迅的著作編排出版蔡元培都出了大力,多有寫序、題字。只有擁有如此的胸懷和氣度才能成就今天的北大啊!



蔡元培、魯迅陪同來華訪問的蕭伯納)


於是經過蔡老的廣納賢才,北大有了中國大學史上最輝煌的名師陣容。既有主張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胡適、陳獨秀、魯迅,也有主張恢復帝制的辜鴻銘、劉師培;


引來這麼多新人才那學校的老教授怎麼辦?蔡元培說:視其學術造詣,該留的留,該去就讓他走


雖然這樣一來,有的沒啥學術造詣的老教授可能會捶胸頓足,氣的瑟瑟發抖,可是蔡元培為了辦學,絲毫不鬆口。


克德萊是駐法公使指派的教員,他和徐佩銑、燕瑞博幾個外國教員不好好教課,整天鑽進八大胡同的妓院喝花酒,還美其名曰「探艷團」!把校風搞得是烏煙瘴氣,亂七八糟。


蔡元培當即拍案而起:開除!「凡無學識,誤人子弟之中外教員,一律開缺,永不延聘!」


他們憤而不服,揚言要告到法院,還把外交總長給驚動了險些引發外交事故。


要知道,蔡先生這個決定,得罪的可是整個中國都不敢得罪的英法帝國,克德萊找來英國公使朱爾典來質問蔡元培。


蔡元培並不買賬,朱爾典就丟了一句:「看來你是不想當這個北大校長了!」蔡元培冷冷一笑,橫眉冷對!


朱爾典就用外交手段,向北洋政府施加壓力。外交總長伍廷芳給蔡元培寫了幾封信,勸他向外國人低頭。


蔡元培只回了一封,赫然寫到:「本校辭退教員全是照規矩辦事,絲毫沒有什麼不妥;要是克德萊想打官司,那就悉聽尊便。


幸運的讓蔡校長看上而被留下來的有哪些呢?拖著子的辜鴻銘、帶兒子上妓院的黃侃,會移動的書架陳漢章,以及馬敘倫、沈兼士等人,都是一等一的學者。這蔡老的眼光啊!


性博士張競生,被封建衛道士辱為四大文妖之一。著有《性史》,竭力提倡情人制外婚制新女性中心論


在那時的中國,如此言論可謂驚世駭俗。蔡元培卻允許他在北大講美的人生觀



(張競生)


於是,在北大形成了這樣滑稽的一幕:一邊是穿著長袍,拖著大辮子的晚晴遺老在講著流利的English ,一邊卻是西裝革履、皮鞋手錶的文藝青年在講著孔子和老莊。


這邊是恃才傲物的黃侃對著學生大談妻喪速歸,那邊卻是溫文爾雅的胡適謝謝,不去了」白話文的巧妙對答。


辜鴻銘也瞧不起胡適,認為胡適治哲學史,既不懂德文,又不懂拉丁文,簡直誤人子弟。


錢玄同和黃侃在相鄰的兩間教室講課,黃侃邊講邊罵師弟錢玄同有辱師門,字字句句一清二楚,傳到隔壁,學生都在偷笑,錢玄同卻若無其事。對所有人,校長蔡元培絕無門戶之見。


一番廣羅人才、吐故納新的舉措後,北大一時間名家雲集,師資力量大幅度提升。


1918年年初統計,教員217人中90位教授,平均年齡才30歲。這樣富有活力的教師隊伍,一掃當初北大陳腐之氣。


在這支隊伍里,有陳獨秀、胡適、魯迅這樣的新文化旗手,亦有馬寅初、徐悲鴻這樣的文化界的名流,


學生裡面,傅斯年、羅家倫、馮友蘭等,為校園帶來清新之風,後皆成為一代宗師。


無怪乎有人感嘆:北大雖誕生於維新,但真正的北大,是在蔡元培先生到來之後才有的。


兼容並包,囊括大典!也只有蔡元培時期的北大才有如此的膽識,魄力與胸襟:只看學問與格局,不看政見與觀點;哪怕你是晚晴遺老,只要學問了得,同樣敬重,使用你!


在這裡,不用背黎元洪總統的講話,更不用掛中華民國的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


陳獨秀稱讚:這樣容納異己的雅量,尊重學術自由思想的卓見,在習於專制、好同惡異的東方人中實所罕有。


而且他還允許校外生旁聽課程,正式生、旁聽生和偷聽生共處一堂。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當助理員時就常跑去聽陳獨秀、李大釗等人講馬克思主義。


校長1920開始在北大招收女生,首開大學教育男女同校的先河,比劍橋還自由。


1920年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訪華,他稱讚北大是教學生以自由思想的場所,五四時期的學生,不僅自己富有公共精神,而且還具有喚起全民公共精神的一股強大力量。


說這裡的生在北大的地位比劍橋還要好,她們可以通過參加考試獲得學位,女生中那種自由發問的精神,那種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恐怕連英國的女校長見了也會感到愕然。


三、教授治校


192210月,數百名學生在宿舍門口集合,北大紅樓團團包圍,高勝呼喊拒交講義印刷費,這便是著名的講義風波


蔡元培聞訊,立即趕往現場,一改平時的溫良,告諭學生:你們現在在搞事情嗎?多大人了還這樣鬧!這是教授評議會做出的決定,你們必須服從。


學生被蔡老的氣勢震懾隊伍很快散去,可還有一些學生不予理睬做最後的掙扎,甚至湧進辦公室,要找主張這條規定的人算賬。


蔡元培毫無懼色你們是想上天啊?不行來跟我決鬥,我可是經歷過火炮炸彈的,你們大膽放馬過來


學生從未見過如此陣勢,只好夾著尾巴跑了



(北大紅樓)


在蔡元培的心中,哪怕是民意,也無法動搖教授評議會的決定。因為那是學校的最高立法機關和權力機關。這便是教授治校的威力。


蔡元培剛進北大時,沈尹默便建言:中國有句古話,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與其集大權於一身,不如把大權交給教授,教授治校。


蔡元培深以為然,完全採納,教授評議會就此成立,校長為議長,評議員包括各科學長和主任教員、各科教授每科2名,由教授自行互選,任期一年。


隨後還成立了行政會議、教務會議和總務處,北大教務會議有箇舊習慣,一律用英語,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於是蔡元培規定:以後一律用中文。


外籍發話了我們不懂中國話


蔡元培答:在我們中國做事,就要講中文,假如我們中國人到貴國教書,你們能改講中文嗎?


外籍教授無言以對,從此會議一律改為中文。


教授治校,也許我們會質疑工作的效率如何


只看一點,當時數千人規模的北大,只有一位校長,沒有副校長,校長辦公室也只設秘書一人,處理日常往來函件。行政會議、教務會議、總務處三足鼎立,各司其職。


如此效率,足以讓現在有著龐大行政系統的高校為之汗顏。


教授是大學的核心,沒有了教授,一所大學也便失去了意義。蔡元培之所以這麼做,是希望學校體制不受一人權利牽涉,「即使校長走了,學校也不會亂。」


教授治校,才是一所民主大學應有的模樣,讓一群只懂得形象工程的官僚去管著大學的發展,連明天都沒有,何談未來!


細節決定人生格局


蔡校長對待學生一向很嚴苛,這是所有學生都清楚的。


一天早上,他坐在操場邊看書,無意中看到了這樣的一幕:幾個學生在操場上掃地,一個姓錢的教授從他們身邊走過的時候,有個學生因為不注意,把掃帚揮到了錢教授的腳上,錢教授愣了愣,看了那個學生一眼,也沒說什麼,自己拍了拍褲管就走開了,這個學生也沒多在意,繼續顧自掃地。


這一幕讓蔡元培若有所思,他走過去問那個學生說:「你的掃帚碰到了錢教授的腳,難道你就這樣做罷了嗎?」「這又不是什麼大事,更何況錢教授也沒有生氣呀!」學生答。


蔡元培搖了搖頭:「世界上的事情不是以別人有沒有生氣來衡量的,而是你有沒有多一份在意,有些小事別人雖然不會生氣,嘴上也不一定會說什麼,但心裡卻可能會留下一根刺,這根刺可能會導致別人對你產生誤解甚至是偏見,從而影響你的人緣和形象,但如果你能承擔起責任,讓對方明白你的過失只是一種無心之失,不僅能拔去別人心中的那根刺,還會對你的印象大有改觀,你現在再想想,你就這樣做是不是真的妥當?」


「這……」那個學生點了點頭,他放下掃帚走進辦公室對錢教授說:「錢教授,剛才我掃地時不小心碰到了您的腳,我向您道歉,希望您別責怪我!」


「這算啥事兒呀?我哪會因為這而生氣?你看,我自己不是已經拍乾淨了嗎?你快去掃地吧!」錢教授微笑著說。


當這個學生離開辦公室的時候,錢教授還跟著走出了辦公室,看得出來他的心情十分愉悅。


回到操場上後,蔡元培又對學生們說:「看到錢教授表情的變化了嗎?如果你不去解釋,他可能就會心想這個學生是不是對我有意見呀,是不是故意在針對我呀,但是你去解釋過之後,對方不僅會消除這些想法,還會欣賞你肯定你,最重要的是,你越是因為一件小事向人道歉或者解釋,別人越是能感受到你的尊重和誠意,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有敢於承擔大責任的品格,還要有敢於承擔小責任的勇氣和智慧啊!」


學生們聽後紛紛點頭,他們不僅從蔡元培那裡領悟到了做人的道理,更被蔡元培那樣注重細節的精神所折服。



四、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


1919年春,巴黎和平談判雖然名義上成功了山東的權益被日本所侵佔,舉國激憤。


54日,北京各校共5000名學生遊行示威,他沒有像一年前那樣全力阻止學生入伍,而是保持某種放任的姿態,對於學生如此的愛國之舉,蔡元培內心是贊成的。


而這場運動的發展卻出人意料,甚至出現焚宅毆人的越軌局面,最終有32名學生被捕,其中北大學生20人,這蔡元培是心疼又激憤!


這一次,他完全站在學生的一邊,他要為這些孩子做主!


當天晚上,蔡元培三院禮堂對著學生講:發生這種事,我這個校長要引咎辭職,但是在我辭職之前,一定會把三十二位學生保釋出來。


於是蔡元培四處奔走,聯絡其他13所大專院校的校長,一而再再而三的同北京政府交涉,他的行為和言論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支持,最後以身家作保,要求北京政府釋放被捕學生。


迫於壓力,當局最終釋放被捕學生,蔡校長的努力沒有付之東流,57日,蔡元培率領全體師生親自迎接。


可不幸的是,蔡元培卻因為此番行為得罪了當局,尤其是親日派


為緩和親日派的憤怒,且不願意因個人而使得事態進一步惡化,蔡元培決定辭職。


59日,蔡元培決心和過去告別,剃掉長須,登上南下的火車,悄然離開了北京,並於《晨報》刊登聲明一則:殺君馬者道旁兒,民亦勞止,迄可小休,我欲少休矣;北京大學校長,已正式辭去。


聽到校長已辭職離校,北大的學生和老師震驚之餘紛紛抗議校園裡嘩然一片,個個簡直都要揭竿而起


519日,北京各校再次罷課請願,要求政府迎還蔡元培,學生還親自組成了南下代表團,由張國燾帶隊,親自勸返。


912日,蔡元培由杭州返回北京,重新主持北大校務。



世間再無蔡元培


194033日晨,蔡元培起床後剛走到浴室,忽然口吐鮮血跌倒在地,然後昏厥過去。兩天之後,醫治無效,溘然長逝,年七十三。


可悲的是,這位曾經影響著整個時代變遷的北大校長,死後竟無一點容身之土,還欠下醫院千餘元醫藥費用,就連入殮時衣衾棺木,都是商務印書館的王雲五代籌。


國民政府發布褒獎令:道德文章,深孚時望推行注意,啟導新規,士氣昌明,萬流景仰


遠在延安的毛澤東發表唁電:孑民先生,學界泰斗,人世楷模


蔣夢麟的輓聯是「大德垂後世,中國一完人」。吳稚暉的輓聯是「平生無缺德,舉世失完人」。


這樣的推崇,這樣的評價,別人是絕對擔當不起的,但用在蔡元培身上,卻是受之無愧。


改變了北大,締造了現在中國所有大學應有的模樣和精神,奠定了中國現代教育的基礎,幫這個飽經患難、苦苦尋求出路的民族,樹起了一座又一座明亮的燈塔。


中國大學何其多,而世間再無蔡元培!



他和毛主席同窗,娶鄧小平前妻,兒子是副國級幹部,自己卻坐了8年牢


以人物帶動人文,用文章傳遞文化」,徽臉文化,致力於發揚安徽文化,宣傳安徽人物。為徽文化代言,打造安徽文化第一微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徽臉 的精彩文章:

蕪湖第一位考試狀元,竟由一場大火成就,99%的人都不知道!
一窮小子修一違建建築,四次擋住敵國大軍,最後變成安徽一個縣

TAG:徽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