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農民一鐵鏟挖開一座漢代墓,珍貴玉璽曝光,日本卻說:這算證據?

農民一鐵鏟挖開一座漢代墓,珍貴玉璽曝光,日本卻說:這算證據?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位農民在家翻修房屋,一鐵鏟下去挖到一個硬邦邦的東西,強烈的預感讓他沒有使勁挖掘,而是用鐵鏟和其他工具小心翼翼地挖掘,結果被趕來的專家制止,說這可能是一座年代久遠的陵墓,裡面有很多珍寶。

懷著對珍寶和考古事業的熱愛,博物館組織人對這座陵墓進行搶救性發掘,這座陵墓是大型磚室墓,看上去是漢代的磚式結構,墓葬品規格也非常高,不僅價值昂貴,還顯示了墓主顯赫的地位。

有一盞銅燈讓專家研究很久,他們發現燈足上有銘文,在模糊的字跡上看見「建武廿八年造」,這說明的確是東漢的陵墓,確鑿無疑。東漢光武帝的年號是「建武」。

當然墓主並非東漢光武帝本尊,而是他的第九個兒子劉荊,後來被封為山陽王,地位崇高。後來光武帝去世,漢明帝繼位,就封劉荊為廣陵王,還給了他一塊封地,讓他建立一個國家。

廣陵王就是王,王爺,地位雖說沒有皇帝高貴,也是僅次於皇帝,何況他是皇家子弟。畢竟都是漢高祖的子孫,心懷野心是在所難免的,廣陵王在當時地位崇高,在百姓腫頗有威望,慢慢的就有了稱帝的野心。

廣陵王也是手握兵權的王爺,於是連夜打造兵器,等待時機成熟開始起兵,試圖奪得地位。哪裡知道奪取地位並非容易的事,過去這麼乾的人,都是提著腦袋九死一生過來的。造反人人皆可為止,只要手中握有兵權,但自古至今成功者卻寥寥無幾。

當廣陵王兵敗被殺後,廣陵王這個身份成了朝廷的威脅和恥辱,朝廷取消了這個國家,並且再沒封廣陵王,所以劉荊成了唯一的廣陵王。

當大量的瓷器被挖掘後,專家興奮地估價,完全沒料到還有陪葬品更珍貴,是他們所沒發現的。

兩年後,一位農民挖地基,又挖到一個神奇的寶貝——一枚金印,農民不知道是什麼,就讓專家鑒定。經過專家鑒定,這枚金印是著名的「廣陵王玉璽」,是廣陵王隨身佩戴的東西,象徵王爺高貴身份的唯一證明。

這枚「廣陵王金印」金光閃閃,雖然經過千年,但看起來像新的一樣。這是一枚純金打造的璽印,龜背鑄有六角形圖案,龜甲邊緣、雙眼、四足等部位鏨有圓珠紋,十分精巧玲瓏。

印體邊長2.3厘米,厚0.9厘米。印通高2.1厘米,重122.8克。上面的刻字刀法遒勁老練,字體端莊,是印璽中的精品。

劉邦剛建國就封王,於是劉姓諸侯王雄踞一方,為了彰顯他們的尊貴身份,皇帝就給他們頒發金印,也就是璽印。這個制度其實是在劉秀年間才開始興起的。

我們一定記得光武帝曾經頒發給日本一枚金印的事情,可能剛看這篇文章以為是日本那枚金印,其實差不多,都是東漢發生的,可以互相為「證據」。

日本那枚叫「漢倭奴國王」,是光武帝賜給日本的,日本自稱為「倭國」也是確有其事,而且在強大的漢朝面前,日本的態度可謂恭敬地近乎卑微。

而在此之前日本不承認這枚璽印的存在,認為日本並沒有屈服過中國,是中國歷史在胡編亂造。1784年,「漢倭奴國王」的金印在日本福岡志賀島出土,整個日本學術界都轟動了,專家連說:不可能。但鐵證如山,他們也不得不承認日本的確跟中國有所往來。

但當時這個說法並未公開,因為日本國內還是有人否認,直到八十年代我國出土了「廣陵王璽」,其尺寸大小、花紋雕刻、包括重量都跟光武帝賜給日本的那枚金印相同,懷疑是出自一個工匠之手,日本專家才不情願地承認《後漢書》里寫的「光武賜以印綬」的事,以及倭奴國如何謙卑匍匐在地,叩謝皇恩的歷史。

日本專家仍然嘴硬說:這是證據嗎?但其實他們心裡是承認的。

而我國的歷史學者也看到了真實的歷史,之前聽說過璽印,也叫「方寸之印」,現在才看見這枚金印,而且至今仍然是中國唯一出自地下的漢代諸侯王金璽,價值十分昂貴。

還有一個「滇王之印」這裡就不說了,也能證中國與日本很早就有往來,中國惠及了日本,也營養了日本。

其實早在徐福時代,中國人就已經是日本的祖先了,有什麼不承認的呢?而這枚金印只是證據」,說明古代中國對周邊鄰國強大的、不容忽視的影響力。

對於發現金印的農民,專家給予錦旗作為獎勵,表彰他做出的貢獻,這枚金印再次證明了中日的往來,從漢代就十分頻繁了,說明中國對日本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寡婦路遇一乞丐,說:儀錶堂堂值得一嫁,20年後乞丐翻身成皇帝
清朝官員有一怪癖,導致貪官盛行,皇帝卻縱容,讓他們官越做越大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