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胡桃夾子與四個王國》:一部拍給孩子們的美育片

《胡桃夾子與四個王國》:一部拍給孩子們的美育片

文/祖紀妍

(作者祖紀妍,「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青年戲劇導演,影評人;本文系荔枝網及旗下「荔枝新聞」手機客戶端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近年來,在動畫領域,迪士尼追求的是「動畫片成人化」。他們聯手皮克斯,不斷地加深動畫片的深度和廣度,力求不但要讓孩子們滿意,更要讓大人們有所收穫。

而在真人電影方面,迪士尼似乎呈現出了一種「返璞歸真」的態勢。

他們不再追求複雜的敘事手段和華麗的冒險故事,以期博得成年觀眾的喜愛。相反地,創作者在不斷簡化故事情節的同時,更加註重拓展電影藝術的寬度,打造童話般的視覺效果,並且在故事裡融入更符合時代精神的主題內核。

如此一來,電影便不再只是一種成年人的休閑娛樂方式,而變成了讓青少年寓教於樂的教育載體。無論是改編自《睡美人》的《沉睡魔咒》,還是票房大賣的《美女與野獸》都體現了以上的特點,最近剛剛上映的《胡桃夾子與四個王國》更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從敘事上講,《胡桃夾子與四個王國》可以說是眾多《胡桃夾子》的故事中,最為簡單的一個版本。編劇不但放棄了對玩具王國前史的追溯,而且摒棄了「王子營救公主」的傳統敘事套路。

故事的主線變成:一個獨立自強的孤僻女孩,追尋已逝母親的腳步,找到勇氣相信自己,不但拯救了童話世界,而且讓瀕臨破碎的家庭重新團結起來。

傳統敘事中等待被救援的公主,變成了主動出擊的戰鬥領袖,女性形象的徹底轉變,已經體現出了迪士尼電影為了讓傳統故事符合當代精神所付出的努力。

在主題上,《胡桃夾子與四個王國》的故事核心是「面對失去」。這在無形中呼應了《頭腦特工隊》《尋夢環遊記》等大受好評的動畫作品。

也許以前——在這個世界普遍貧困、生活艱苦的以前,童話故事最重要的目的是製造幻覺,要讓孩子們在困難中保留希望、相信奇蹟,進而傳播真善美的道德觀念。

而現在——在這個世界普遍富足卻精神空虛、情感單薄的現在,童話故事最重要的訴求已經變成了讓孩子們學會接受現實、正視困境。

於是,在迪士尼的電影中,不會再出現起死回生,不會再宣揚失而復得,而是講述生活中存在痛苦的必然性。

沒有一個世界是完美的,永遠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大團圓結局,即便是在童話故事中也是如此。而面對這個不完美的世界,我們唯一能做的也還是只有去熱愛它,去珍惜我們現在還擁有的一切。

也許,這就是當下最為正能量的道德觀念,是我們應該教給孩子的價值觀。

從藝術形式上說,這部《胡桃夾子》最大的貢獻既不是用大量的長鏡頭真實再現了童話世界中的空間感,也不是用耗資巨大的舞美和造型創造了五彩斑斕的奇幻世界,而是在電影敘事的過程中流暢自然地融入了芭蕾舞劇、交響音樂等眾多古典藝術元素。

芭蕾舞劇《胡桃夾子》堪稱19世紀藝術史上最為璀璨的明珠之一,特別是柴可夫斯基充滿想像力的音樂更是賦予舞劇以強烈的感染力。

在流行文化橫行於世,古典經典不斷式微的今天,迪士尼能夠用如此通俗易懂的形式,把芭蕾和交響樂這兩種漸漸被束之高閣的藝術形式,呈現在數以萬計的孩子們面前,本身就是功德之舉。

《胡桃夾子與四個王國》的豆瓣評分並不高,也確實存在節奏拖沓、故事平庸等問題。如果你想追求的是一部好萊塢大片的感官刺激,那大可不必奉獻票房了。

這只是一部拍給孩子們的美育片。如果你有孩子,或者你在心裡覺得自己還是一個孩子,我把這部電影真誠地推薦給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如許 的精彩文章:

安傑的一生可以衣食無憂精神愉悅,真不是因為江德福而是這個人!

TAG:清如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