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再次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間隔多長時間最好?

再次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間隔多長時間最好?

1

再次治療,間隔一段時間效果好

在門診,經常有患者因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治療失敗就診,有些患者療程結束一個月複查呼氣陽性,就要求醫生再次給予根除治療。我總是告訴患者,兩次治療之間,最好間隔一段時間,這樣既可以降低抗生素等藥物不良反應發生風險,也可以提高再次治療的成功率。

那麼間隔多長時間合適呢?我經常建議患者至少間隔3~6個月以上,對於多次治療失敗的患者,有些患者我甚至建議間隔1年以上再治療,在等待再次治療期間,我還囑咐患者盡量避免應用抗生素。

2

再次治療間隔多長時間療效最好?

那麼兩次治療到底間隔多長時間最合適呢?

近期,一位義大利學者在美國消化疾病周的國際會議上,報道了他們針對這個問題的研究結果,研究者將首次治療應用三聯療法(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和替硝唑)失敗的患者納入了研究,根據患者兩次治療期間不同的間隔時間分為4個治療組:第1組7~10天後、第2組1個月後、第3組3個月後、第4組6~12個月後,每組患者均接受了相同的補救治療方案,研究結果顯示,兩次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的間隔時間對於治療的成功率非常重要,而至少6個月的時間間隔是影響治療成敗的關鍵時間。

3

為什麼治療間隔時間越長,成功率越高?

幽門螺桿菌在被藥物作用後,如果細菌沒有被根除,細菌會發生球形變,從而可以使細菌逃避藥物對其的殺傷作用,在細菌發生球形變時,如果給予根除治療,不但難以根除幽門螺桿菌,還可能誘發或加重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

延長兩次治療的間隔時間,除了可以降低由於短期內反覆應用抗生素導致的相關不良反應發生風險(如抗生素相關性胃腸道菌群失調),還可以使發生球形變的細菌有時間和機會恢復到正常的生長狀態,並有可能可以降低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從而提高了再次根除治療的成功率。

4

等待是為了更好的成功

經常有患者擔心間隔時間過長,導致胃內病變加重,幽門螺桿菌感染多在兒童期獲得,只是患者發現感染的時間多是在成年期,相對於漫長的感染時間,間隔幾個月的時間並不算長,等待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和最低的治療風險。

5

個體化治療是永恆的真理

在某些特殊情況,如果患者臨床疾病需要儘早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如活動性消化性潰瘍,尤其在合併併發症時,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此時及時給予的根除治療可能利大於弊。

對於一般患者,在等待再次治療期間,如果患者相關癥狀較明顯,可以給予患者一些對症治療的藥物,以幫助患者緩解癥狀,改善生活質量。

對於任何一個個體患者,醫生都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患者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原創:成大夫

來源:成大夫談消化

關注消化界,每天更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巰嘌呤類藥物治療炎症性腸病是否已經過時?
膽囊合併膽總管結石的治療策略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