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100種好設計|指尖所觸,一念之慈

100種好設計|指尖所觸,一念之慈

100種好設計|指尖所觸,一念之慈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荷花茶席

提起盧志剛,更為人所熟悉的一個身份是建築師。在這一身份上,他已經凝聚了太多光環——「中國建築學會青年建築師獎」,「中國100位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入選「新中國新建築六十年六十人」,入選《建築中國六十年·人物卷》……

出人意料的是,在大型建築物上揮灑自如的他,對於小物件也同樣痴迷。他喜歡細細摩挲木椅的扶手,勾勒憨態可掬的擺件,考量木器一毫一厘的細微差別。

2012年,是盧志剛踏入建築領域的第15年。這一年,他成立了米丈堂木作工坊,正式進入了傢具設計的領域。「米丈」之名包含了來源於西方的長度單位「米」與傳統中國的「丈」,象徵著東西方兩種審美趣味的融合與共生。

100種好設計|指尖所觸,一念之慈

山水歸

而「木作」二字,則代表著中國傳統的建築文化——傳統中國習慣將建築、傢具及生活物品統稱為「木作」,其中,建築是「大木作」,建築陳設則是「小木作」。當被問及他是如何實現從「大木作」到「小木作」的轉變時,盧志剛表示,這兩者所用基本的設計方法是一致的,最大的不同在於「尺度」。

建築學習慣從大到小地做,但對於產品而言,大與小的層面是同等重要的。正如路易斯康所說,所有的感官裡面,最重要的是觸覺。建築的觸覺和產品的觸覺是完全不一樣的,產品的觸覺更為敏感、細膩。

100種好設計|指尖所觸,一念之慈

緣圓椅

從定下工坊之名那一刻起,盧志剛就已經將自己的作品與中華傳統牢牢地綁在了一起。可以說他的作品傳達出的是一種傳統的觸感:諸如「緣圓椅」頗具道骨仙風,「三象幾」帶幾分出世蓮花的超然,「孔子擺件」顯出儒家氣韻……

100種好設計|指尖所觸,一念之慈

三象幾

中華傳統文化在本質上是一種規模巨大且持續的融合,盧志剛則以此為養分,將傳統思想的種種質素融入作品之中,通過設計將其呈現出來。

但他最想傳達的,是傳統文化中最基本和普世的內涵,即對於生活當中真善美的追求。對他來說,物並不僅僅是物,它往往裹挾著造物者本身的情感和思考,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因此對使用者的生活產生一些良性的觸動與影響,這也是盧志剛為「米丈」的理念——「一念之慈,萬物皆善」所做的註腳。

100種好設計|指尖所觸,一念之慈

大哉孔子擺件

傳統是盧志剛作品的靈感之源,但他並非照單全收,而是有選擇地繼承。盧志剛表示:「每一個物件的誕生都有它特定的使用場景,當這種場景發生變化的時候,它要麼被淘汰,要麼跟著變化。

在當下的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變化,因此對傢具的要求也會有非常大的不同,西方極簡主義和功能主義的現代傢具在戰後風靡全球,而東方繁複的傳統傢具在現在的生活中卻基本成為了擺設。」

100種好設計|指尖所觸,一念之慈

吉祥十二生肖

因此,他認為我們應當致力於將傳統的精神內涵與當下的使用功能相結合,設計出體現中華傳統觸感,富於精神內涵、文化識別度,又有極強的使用功能的產品。

盧志剛

上海米丈建築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建築師

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高級工程師

100種好設計|指尖所觸,一念之慈

Q:你在建築領域已經取得了十分耀眼的成績,為何會產生從事傢具以及擺件設計這一想法?

A:未來社會的發展非常快,會進入一個跨界融合的時代,各專業之間的界限將被打破,唯一不變的是,我們創新和改變世界的能力。建築學是一個古老的學科,在時代浪潮中,建築學也將會發生很多變化,我們現在所做的就是基於自身和建築學的背景與長處,做上下游的延伸,聚焦的仍然是生活美學的各個方面。設計沒有邊界,只有我們的眼界和意識會有界限,不僅作品需要被突破,界限也得被突破。

100種好設計|指尖所觸,一念之慈

衣帽架·泉涌

Q:從建築設計到傢具、生活物品這些「小木作」的設計,你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A:在做產品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材料。對於木頭這個特定的材質來說,我們原來的研究沒有這麼透,所以在木頭習性的掌握和處理上面我們花了很多時間。但這種材料知識的累積,反過來對我們的建築設計也有非常大的幫助,我們因此確立了以後自己建築設計重要的一些手段和語言。

100種好設計|指尖所觸,一念之慈

米局·明

Q:「米丈堂木作」以傳統木作為養分。在中國傳統木作中,你最喜歡哪個朝代、哪種形式的木作?

A:我們沒有特定地去重點研究某個時代的木作樣式和特點,因為每個時代的樣式和方法,都有它非常特殊的烙印,有它時代本身的特點。我們更傾向於研究木作本身的一些基本規律,包括中國傳統對於木作結構和樣式的處理方式,它的造型特徵和藝術表現。明式的簡潔和清式的繁複都有它產生的背景條件和繼承發展,也有自身的優點和缺點,所以我們所做的事,就是客觀研究這種發展脈絡,然後做好新的繼承和發展。

100種好設計|指尖所觸,一念之慈

花間幾

Q:你的作品具有很強的人文性,也都十分獨特。可否談一談你的靈感是從何而來的?

A:我經常去全國各地看各種類型的古代建築、廟宇和博物館,也會閱讀大量的相關書籍。在中國豐富的留存當中有很多可以借鑒和汲取的營養,我們都是生活在當下的人,對當下的生活是沒有障礙的,所以將原本傳統的東西和當下的生活進行連接,是我們設計靈感的主要來源。現在沒有任何一個東西是全新的,都是在原有東西上的重新組合和進化,這也是我們設計的主要的著力點。

Q:對剛剛走上設計道路或即將踏上這條道路的設計師們,你有什麼建議?

A:要做既有驚喜又恰當的設計。我們對設計的理解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設計既要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又要滿足最基本的功能要求。現在很多設計是過度的,所以我覺得設計師應該做一些樸實而有溫度的設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節目|嘿,音樂已響,來跳舞吧!
讓我們了解你,也讓我們更好地服務你

TAG: 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