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扁鵲親證:過世後遺體需靜置數天,有其科學道理,否則後果很嚴重

扁鵲親證:過世後遺體需靜置數天,有其科學道理,否則後果很嚴重

封建社會人們都講究禮儀,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無不對生活中的禮儀推崇備至,只不過上層階級可能對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講禮儀,而老百姓只能對人生大事講一講禮儀。當下的社會已經沒有那麼多繁文縟節了,不過老百姓的人生大事還是很講究的,特別是對關乎生死的紅白喜事特別講究。單說一點吧,如今的農村,要是有人過世了,遺體必須靜放數天,然後才能正式下葬。這道儀式看似封建迷信,其實有一點科學道理。

先說最俗的一點原因,先人過世,總要安排一場葬禮風風光光送一程吧。人剛咽氣,子孫們之前都沒準備,總得留點籌備葬禮的時間吧。遺體靜放這幾日正好給了親人籌備喪禮的時間,特別是一些地方,下葬還得挑日子算時辰,這雖然是老一輩的封建迷信觀念,年輕人本著尊重長輩的原則,在沒有實際利益考量的情況下總該聽之任之吧,親朋好友前來弔喪也需要預留一點時間吧,畢竟這天南地北的,要趕回來也不是一兩天的事情。

當然,以上是一些世俗的理由,要摒棄倒也可以。不過親人去世,感情上的哀思總該照顧一下吧。一個人離世,總會牽動一些人的心,畢竟每個人身上都寄託著別人的感情。遺體停放數日,正好給了死者親人寄託哀思的時間。如果立馬下葬,感情過深的生者很可能會無法釋懷,連最後一面都沒見著就入土或者火葬了,這對於生者而言,是否太過殘忍了呢。真鬧到古代哭墳那樣的地步,就不好看了。

最重要的一點,也是無法拒絕的一個理由,遺體靜放數日可以防止假死。封建社會尚未形成科學的醫療體系,人們對於死亡沒有一個科學而嚴謹的認識,人們往往憑觀察就判定一個人的死亡,這是很不科學的,因為人體在很多情況下會處於假死狀態,乍一看跟斷氣了沒區別,但實際上只要稍做處理,或者再等幾日便可能活過來。這事也不是隨便說說,神醫扁鵲親自為我們證實了這一點。

話說扁鵲學成之後周遊列國,一邊上山收集草藥,一邊下鄉為百姓治病。有一次扁鵲路過虢國,正巧碰上虢國大喪,說是虢國儲君得了一種怪病,剛剛病逝,現如今舉國哀思。扁鵲打聽過具體病情後,覺得此事有蹊蹺,扁鵲懷疑虢國儲君正處於假死狀態,如果真的下葬了,很可能就真死了,於是扁鵲急忙進宮為虢國儲君號脈施診,在扁鵲的醫治下,遺體竟然動了,周圍的人都以為是詐屍,等虢國儲君清醒過來後才發現儲君真的復活了。而扁鵲心裡知道,虢國儲君根本就沒死。幸運的是虢國很講禮儀,嚴格遵照古代喪禮,將遺體靜放了數日,這才給了虢國儲君一線生機。有了扁鵲的前車之鑒,你還會認為遺體靜放完全是封建迷信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王話史 的精彩文章:

游牧民族中,它跟中原王朝相處最好,救過百萬漢人,族名代表中華
隋唐第一神箭手,瓦崗五虎將,拒做李唐高官,歸隱山林成道家仙祖

TAG:人王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