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好了歌》為什麼被稱為《紅樓夢》的主題曲?

《好了歌》為什麼被稱為《紅樓夢》的主題曲?

《好了歌注》是曹雪芹讖語藝術運用最為廣泛的一首吟詠。作者在此諷吟中,對全書情節發展作了概括,預示到封建末世的風雲變幻及興衰榮辱。讖語且暗示了主人翁賈寶玉的一生道路。

《好了歌》曾被人稱作是《紅樓夢》的主題歌,儘管所論有不同的見解,但說它確乎深入了《紅樓夢》的主題,表述了曹雪芹的世界觀、人生觀、社會觀,是《紅樓夢》的點題之筆,是不過分的。

《好了歌》

《好了歌》曾被稱為《紅樓夢》哲學層面的主題曲,其本質在於一個「變」字,是貫穿小說始終的辯證法思想的生動體現,其間充滿了盛衰、榮辱、生死、貧富、浮沉的急劇變化,亦即好、了的相互蛻變。

好了歌詞

曹雪芹雖然不是哲學家,但他已意識到:富貴、功名、生命、家庭,一切都是在變化之中。變是永恆的,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暫時的。世上沒有永世長存的天道,也沒有永保無虞的萬世治安之策。

《好了歌》及注並無深奧的內涵,只是表示了一種人生無常,不必過於追求身外之功名、富貴,給人以末世之感。但應注意的是這首歌卻特別反覆採用了「好了」「好了」的吟唱。使人玩味到在吟唱的背後是一種不盡的思索。

曹雪芹著書圖

《好了歌》及其注,是曹雪芹洞察人生命運的答卷,其角度正是蘊涵禪道機鋒的「好了」為一,「色空」不二的觀念,也可以說他是全書通觀的哲學主題。

《好了歌注》是一首俗中帶雅、雅俗相諧的散曲作品。《紅樓夢》的詩詞曲賦大都具有既俗且雅的特點。俗而不粗鄙,雅而有韻味。這些散曲可以說是用韻考究,節奏鮮明,用典意深雋永,沒有刀斧痕迹,讀之一氣呵成,且充滿人生哲理,是一曲醒世之曲,可啟後人心智,是對人生大徹大悟的吟唱。

《紅樓夢》之一僧一道

跛道人和癩和尚都是行蹤不定的神秘人物。跛足道人所唱的《好了歌》,是《紅樓夢》哲學主題的通俗歌釋。他還進一步闡述發揮說:「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好了歌》詞及上述解釋文雖淺近,意則深奧,是對人生和社會經過深沉的思考而達到的大徹大悟。

甄士隱經過歷劫後,聽了跛道人的《好了歌》,隨即念了自己的《好了歌注》,被跛道人稱之為「解的切」。

甄士隱

破落鄉宦甄士隱几經歷劫後因徹悟而對《好了歌》作了註解,被跛道人贊之「解得切」!這篇反覆吟哦的是世間所有事物都反覆無常,不可能歷久不變,因而勸世人拋棄眼前之功名富貴,去追求超然物外的神仙。這種出世思想,是《紅樓夢》也是曹雪芹世界觀中消極思想的反映。

《紅樓夢》郵票

只有經過對人生悲歡離合,興衰成敗,貧富榮辱,升降浮沉,生離死別等各種滋味體驗之後,才能悟出「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否則,只能是「亂鬨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

「曹雪芹是用『好了』為題眼來洞察黑暗的現實,看待滄桑的巨變,緬懷秦淮之舊事,領略荒村的寂寞。可以說曹雪芹的許多感受,都與『好了』有不可分割的聯繫。沒有「好了」意識,就不能在『半生潦倒』之際,尚有『編述一集』之情,也不能在『舉家食粥』之時,尚懷「十年辛苦」之意!

《紅樓夢注釋本》

曹雪芹是在人生懸崖絕壁的頂端,絕對無望的死地,產生的一種新希望、新觀念。絕望得以新生,死地才有坦途。只有把妻財子祿都看透了,才能從新的起點去緬懷往事。憧憬未來,感受現實,觀察人生。沒有「好了」觀念很可能就沒有今天的《紅樓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谷聽雨閣 的精彩文章:

變則通、簡則易、萬變不離其宗——《周易》三原則
「中秋」還是「仲秋」?哪個正確哪個錯?

TAG:元谷聽雨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