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3000多年前的一個重大年代未解之謎,他破解了

3000多年前的一個重大年代未解之謎,他破解了

武王伐紂

兩千多年來的年代未解之謎

他將如何破解

我國碳十四測年開創者

「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專家

仇士華

大家說

考古,歷史,碳十四測定三個結合得出來一個好結論,這是「夏商周斷代工程」最重要的一個公布的地方。我們把這個拿下來了,等於是一個主要的堡壘攻下來了。

——仇士華

1

何為碳十四年代測定法?

宇宙射線在大氣中能夠產生放射性碳十四,並能與氧結合,形成二氧化碳後進入所有活組織,先為植物吸收,後為動物納入。只要植物或動物生存著,它們機體內的碳十四含量保持一定。而當有機體死亡後,其組織內的碳十四含量每過5730年便衰變為原先含量的一半。

對於任何考古遺址中的含碳物質,只要測定剩下的放射性碳十四含量,便可推斷其年代。

早在1949年,美國化學家威拉德·利比應用碳十四發明了碳十四年代測定法,一年後,他用這種方法測定了金字塔的建造年代,竟奇蹟般地與歷史文獻記載吻合。

利比也因為人類創造出獨特的計時工具——「考古學時鐘」,於1960年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這一方法可以解開許多人類未留下記錄的歷史之謎,該方法的發明也被譽為是考古學上的一次革命。

2

「碳十四測年」的第一把交椅

仇士華如今是我國碳十四測年領域最大的技術權威,然而如果不是一次意想不到的命運的安排,他很可能成為一代物理學大家。

上世紀五十年代,時任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的夏鼐先生正焦頭爛額,我國在史前考古領域因為缺乏科技測年的技術而遲遲無法突破。

他呼籲在國內建立碳十四測年實驗室,但苦於沒有條件,更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此時,仇士華夫婦從復旦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剛被分配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然而世事難料,1957年春夏之交風雲突變,他們雙雙被劃為右派,人生陷入低谷。

(夏鼐先生)

在此關鍵時刻,夏鼐先生藉此機會,向錢三強所長點名要人,說:你們的工作保密性強,不能用了,我們考古工作不保密,可以用。於是,仇士華夫婦在命運輾轉中調到了考古所。

來到考古所後,夏鼐所長要求仇士華夫婦負責建立碳十四斷代實驗室。然而當時國內沒有參照的實驗室,沒有儀器工廠,市場上無線電元件也不齊備。實驗條件一片空白。

仇士華:「當時考古所沒任何條件,連生爐子暖氣也沒有,一個辦公室冬天不生爐子怎麼受的了啊,我們到考古所還首先學會生爐子。」

蔡蓮珍(科技考古專家、仇士華夫人)

蔡蓮珍:「夏所長就拿了發明的那個人寫的一本書,本錢就是那本書,你們看一看,現在有這個任務,考古上是很需要的。」

儘管客觀條件格外艱難,仇士華夫婦仍然下定決心要把實驗室建成。

他們從裁剪硅鋼片,繞制變壓器開始,一個儀器,一個儀器的研製。

這些都是仇士華夫婦當年親手設計繪製的實驗儀器圖。

(我國第一個碳十四年代學實驗室)

歷時六年,從無到有,我國第一個碳十四年代學實驗室終於成功建立,掀開了科技考古歷史的重要一頁。

3

破解「武王伐紂」年代之謎

中國歷史的最遠紀年止步於公元前841年,即司馬遷《史記》中所定的西周共和元年,在此之前的歷史就像一團迷霧。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對於史前歷史的描述都是相對年代,要想在國際舞台上與四大文明如古埃及文明等進行橫向的考古研究,釐清中華文明的精確年代框架迫在眉睫。

1996年,我國啟動了一項史無前例的大型文化工程,「夏商周斷代工程」,試圖解決歷史紀年中的重重疑難問題。

工程啟動後,一個最為關鍵的難題浮出水面——武王伐紂的年代之謎。

武王伐紂是發生在商周之交的一場驚天動地的戰爭,是商周兩個朝代的分界線,這一分界線的推定,可直接影響到西周列王年數的估算。這一定點的確立,被譽為整個夏商周斷代工程中最為重要和關鍵的一環。

然而兩千多年來中外學者根據各自對文獻和西周曆法的理解,對於武王伐紂的年代形成了至少44種結論,前後相差112年。

而「夏商周斷代工程」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較為精確地推求武王伐紂之年。

在各大學者一籌莫展之際,他們想到了研究碳十四測年技術已多年的仇士華先生。

王巍(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長):「夏商周斷代工程之所以請他做四個首席專家之一,就是測年他是第一把交椅,最大的技術權威,所以請他來出山。」

為解決這一難題,採集含碳樣品是關鍵,然而在進行具體含碳樣品採樣之前,仇士華還必須解決一個棘手的問題,由於單一樣品進行碳十四測年,誤差較大,無法滿足「夏商周斷代工程」高精度測年的要求,他必須使用一種全新的方法。

經過多年研究,仇士華夫婦在我國首創系列樣品方法,也就是利用田野考古層位清晰的系列樣品測出一系列碳十四數據,再將碳十四年代轉變為我們通常所說的日曆年代,從而獲得較精確的考古年代數據。

確定了研究方法後,仇士華需要找到一個遺址,其中有先周和西周兩個時期的樣品,組成一個系列進行測年。

根據史實證明,豐鎬遺址是較為理想的。豐鎬遺址是周人建都岐之後的第二個都城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

「夏商周斷代工程」啟動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豐鎬發掘隊在陝西省長安縣馬王村遺址發掘了代表西周最早期的遺迹,有灰坑、房址、墓葬等,從出土器物群分析,遺址時代相應從先周晚期、西周早期到西周中、晚期。考古層位清晰,非常適合仇士華採集系列樣品。

採集到木炭、骨頭、炭化小米等樣品後,仇士華夫婦領導的課題組對這組地層中所採集的系列含碳樣品作了測定。

然而從含碳樣品中測定出含量稀少的碳十四無異於沙裡淘金,其工作的難度與複雜性可想而知。

歷時三年,經過反覆測定,仇士華夫婦最終得出武王克商事件最大可能發生的年代範圍應在公元前1050年至公元前1020年之間。30年的範圍比112年縮短了足足82年。

這是夏商周斷代工程的一個重大突破,對於當時的考古界而言,這是一個爆炸性的事件。

在這一範圍的基礎上,專家們又根據古代文獻與金文中的武王伐紂前後天象與曆日,最終確定公元前1046年為武王伐紂年代的最優答案,這一定點的確立為夏商周年表的出爐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夏商周年表是我國迄今最具科學依據的古代歷史年表,這一年表釐清了先秦歷史的起承轉合和發展脈絡,為繼續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打下了堅實基礎。

張雪蓮(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中國考古學走向世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語言,它是需要有共同的坐標系的,時間坐標,有我們實驗室的測年結果,對於在國際舞台上展示中國考古學,我覺得是非常有意義的。」

編導說

在業內眾所周知的是碳十四測年是一門硬科學,仇士華夫婦在沒有任何實驗條件的情況下開創我國的碳十四測年,測出數以千計的碳十四年代數據,建立各地新石器時代的年代框架,解決了眾多考古界的疑難問題,這些測定使中國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因為有了確切的年代序列而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如今兩位先生退居幕後,默默地過著普通老人的生活,然而他們付出畢生心血為中國考古學走向世界作出的貢獻需要我們永遠銘記。

導演簡介

導演:胡靜

代表作品:

《宿白 真學者》

《吳咸中 德高醫粹》

《黃大年 時代楷模》

《李祥霆 琴意濃》等

大家

《仇士華》

播出時間:11月5日 23:24

監製 / 閆東 主編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田楚韻 胡靜 曹晶晶(實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科教 的精彩文章:

身邊的保密防線
貢嘎:高海拔也阻止不了的「買買買」

TAG:央視科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