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聰明人笨辦法,看曾國藩如何「逆操控」咸豐皇帝,順利拿到兵權!

聰明人笨辦法,看曾國藩如何「逆操控」咸豐皇帝,順利拿到兵權!

原標題:聰明人笨辦法,看曾國藩如何「逆操控」咸豐皇帝,順利拿到兵權!


咸豐二年(1952),文宗皇帝在睡夢中被一場大火吞噬的噩夢驚醒,疾呼朝中重臣,此時太平軍已經由廣西進軍湖南,這讓文宗寢食難安,林則徐已經死在出征的路上,還是自己親筆提的輓聯,輓聯的內容依舊能清晰的浮現在眼前。


而欽差大臣賽尚阿也實在不太爭氣,拿了200萬兩餉銀去督軍,結果調度有失、賞罰不明,非但沒有退敵,反而把紅毛從廣西一路「請」到了湖南。


眼下朝中無人可用,文不堪行軍,武不能退敵,八旗和綠營早已成了酒囊飯袋養尊處優的後花園,毫無戰鬥力可言。


後經人舉薦,下旨啟用在家為母親丁憂的曾國藩,招兵團練抵禦紅毛。文宗想:只要能救了朕大清二百年基業,什麼漢臣滿臣?男人女人?只要滅了紅毛就能封王!

此時,也只能死馬做活馬醫了,當即草擬一道聖旨送了去……



而曾國藩此時正在家丁憂。接到了聖旨後,只是領了聖旨,卻沒有動身。


曾國荃坐不住了,摔了一下茶碗問曾國藩:大哥!為何不奉召?皇上這是信任你啊!才肯把江山社稷託付給你!


曾國藩看了這個毛躁弟弟曾國荃一眼,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勿在說了,我已寫了奏摺請皇上允許我為母親守滿三年孝。


曾國荃一臉惶恐說:這非但失去一次掌權的機會,更是抗旨不尊啊!大哥……你……


曾國藩不再說話,閉目養神起來。


在弟弟曾國荃眼裡,曾國藩此舉真是太笨了,不但失去了機會,一不小心觸怒龍顏,這可是殺身之禍!平日里向來穩重的大哥,今日的做法怎麼如此愚鈍?



我們分析一下,曾國藩不接旨難道真的是為了守孝三年嗎?

不,曾國藩是一個文人,深知國難當頭匹夫有責,國事要遠遠高於家事,如不小心妥當處理好此事,會淪為天下笑柄,朝堂棄子,最後一無所有,這是他一輩子都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曾國藩是一個對自己極其嚴苛的人,王充閭在《人文傳承書》中評價曾國藩道:曾國藩對自己有著極高的要求,他一直在為「兩個超越」努力!


① 內聖


② 外王


曾國藩非常喜歡「權」,但是從不痴迷!這就是曾國藩聰明之處。


所以這個聖旨他不能接。


起碼,第一次不能接!


如果接了,就是斷了自己的後路!


兵敗還好!如果蕩平了長毛,那自己就無路可走了!連個為自身「保身」的機會都沒有。


曾國藩在聖旨宣讀入耳之後,尚未接旨之時,就已經看到了機遇和危險並存!


讓他辦團練,說明清廷給了漢人兵權,這絕對是一個建功立業、走向權力巔峰的好機會,此舉無論成敗,曾國藩都必將留名青史。


當然:


如辦團練兵敗,無妨,亡國不亡家!只要不做「貳臣」,歸隱鄉野,聖名依舊,繼續遵守父訓,過那「半耕半讀」的生活,無傷其身。


如若是勝了,是功!會成為滿清地位最高的漢臣。但是,功高則震主,文宗皇帝會非常畏懼曾國藩,且不說滿人一直猜忌漢人,單說這一仗如果贏了,那就是打了八旗和綠營的臉!相當於動了大清國的根基,不但無功,還會招來橫禍!走錯一步,連迴旋的餘地都沒有,直接滿門抄斬。


如果最後落得這麼個結果,那國亡不亡,還重要嗎?施展抱負一定要建立在保全家人的基礎之上才可以。


家人,一個都不能出事!


曾國藩在等!等咸豐皇帝的回復。



話說,曾國藩此舉真的「笨」嗎?

在朝臣眼中,絕對「笨」到家了。何止是「蠢」,簡直是「愚蠢」!


請辭不就的方法一籮筐,另行舉薦它人也好,說自己能力不夠也罷,無論怎麼說都不至於觸怒龍顏,曾國藩卻非要用家事搪塞國事,這不是明擺著跟咸豐皇帝說「我只是覺的家事比較重要,想給母親守孝三年,儘儘孝道再出去打仗,你們先堅持堅持,找個人頂頂,等我辦完事再去」。


難道曾國藩是瘋了嗎?用這麼「笨」這麼「蠢」的辦法?


不!


這恰巧說明曾國藩太聰明了,也側面展露出曾國藩太懂的「御人」了,甚至能對皇帝實現「逆操控」。


如何解釋呢?


這個機會曾國藩非常想要,畢竟「外王」也是自身的一項修鍊!但是獲取途徑一定要掌握方法和技巧,不能顧頭不顧尾,陷自己於萬劫不復。


無論成敗都得明哲保身。仗打輸了沒關係,但是贏了就得給自己留一個迴旋的餘地,不能贏了仗,丟了腦袋,那樣還不如打敗仗。


寫了這封回絕的奏摺境遇就不同了。


贏了之後,即便功高震主,也好跟咸豐說:我不想要兵權,只想盡孝,實屬國家危急存亡之際,盡一些臣子本分而已,能打勝仗都是仰賴天威。

屆時,咸豐想起這次「明目張胆」的抗命也不會太猜忌和為難曾國藩,事實證明,後來的曾國藩確實得益於此。



曾國藩是如何以這個笨方法來操縱咸豐皇帝的呢?


如何做到既可以達到目的,又可以全身而退?


首先暗示咸豐「我不是因為沒有能力才不去履職」


這句話在奏章上是沒有表現出來的。


聽人說話,一定不要聽人說了什麼,而是要聽他沒說什麼。曾國藩以丁憂之事回奏,而不是以能力不足回奏,說明他不是沒有能力。咸豐作為皇帝,這點眼力還是有的,所以當咸豐看到曾國藩這樣回復,反而對他有了更大期望。


其次,直言「我要守孝道,因為皇帝以孝治天下,想必皇帝不會為難我」,這就是拿捏的尺度,好比給人一針,進皮不進肉,疼痛不流血。即誇了皇帝,也讓皇帝對他放心一些,不要產生「不必要」的猜忌。


最重要的是,咸豐皇帝太吃這套了!


曾國藩下藥簡直太准,一把就捏住了咸豐皇帝的命門!

看似「笨」實則暗含玄機!


咸豐是怎麼從道光手裡接棒當上皇帝的呢?《清史稿》中記載,按排行咸豐是老四,論才智比不上六王爺奕?(欣)。


咸豐與六王爺爭皇位博弈勝出,用的就是「笨」方法。


咸豐的老師說:你比聰明比不過老六,但是比笨,你勝他是綽綽有餘的。


咸豐問老師:如何做?


老師說:學曹操的兒子曹丕「哭」,學曹丕的兒子曹睿「善」。



道光帶倆兒子去打獵,老六奕?文武雙全,沒多久就斬獲頗豐,而老四咸豐腳底下啥都沒有,也不動手,於是道光就問老四:你為何不動手呢?


咸豐回答:我是哥哥,當大哥的不能與小弟比拳腳功夫。再者現在萬物生機勃勃,應順應天道,讓生靈休養生息繁衍後代。


道光一聽暗自說到:這心胸真是做明君的材料啊!

後來道光病倒,在床側叫兩個兒子進來,想考核一下兩個兒子的才學。老六對答如流,老四咸豐啥都不說,一直哭。後來,皇位就到了咸豐手裡,也就是這個活了三十歲,因為好色體重不足一百斤的「明君」手裡。


咸豐就是用這個方法奪得皇位,所以對曾國藩這類心存孝心,又懂得拍皇帝「以孝治國」的馬屁的人,還是比較看重的。


咸豐看到曾國藩的奏摺後,也不遷怒,直接下了一道詔書,內容很簡單:要麼上任,要麼守一輩子孝。(要麼玩,要麼滾)

而曾國藩,面露難色的接了聖旨,起身就開始籌備團練之事,畢竟下一步該怎麼走,在等聖旨的時候,心理就已經想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自學經驗分析 的精彩文章:

TAG:書法自學經驗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