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姓氏文化探源——王姓

姓氏文化探源——王姓

姓氏文化探源

王姓

傳承姓氏文化,

弘揚中華精神。

姓氏釋義

王由三橫一豎構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不二哲學。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王」。「王」作為姓氏即來源於「王」這個至尊之位。

姓氏起源

1、源出姬姓。周靈王之子太子晉,稱王子晉,因值諫而被廢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職,時人因其是王族的後代便稱為「王家」,這支族人遂以王為氏。先秦時期,這支王姓一直活躍於河南洛陽一帶,秦末漢初,王離之子王元和王威,為避戰亂分別遷徙至山東琅琊、山西太原,最終發展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兩大王姓望族。

2、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紂王荒淫無道,比干多次犯顏強諫,反遭殺害,其子孫因為比干原是王子,就以王為氏。從先秦至漢唐,子姓王氏一直居於河南地區,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後來散播到甘肅、山東、河北和山西等地。

3、源出媯姓。奉虞舜為祖先的媯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武王滅商後,虞舜的後代媯滿被封於陳,至陳完在齊國任官後,改為田氏。秦滅齊後,齊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由田姓改為王姓。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為郡望,漢朝王莽就源自此支王姓。

4、源出燕國太子丹之後。西漢末年,王莽篡漢自立,建立新朝稱帝。燕太子丹玄孫名嘉,上獻符命,為王莽所寵,賜姓王氏。

還有一些王姓後人源於少數民族改姓,而得王姓。

歷史人物

在中華民族悠悠兩千年的歷史中,王姓後人人才輩出。為中華民族的成長提供了自己的力量。今天為大家介紹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歷史上關於王羲之的傳奇故事膾炙人口。今天就為大家講述一二。

東床快婿

16歲時,王羲之被郗鑒選為東床快婿。郗鑒有個女兒,年長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鑒愛女故要為女擇婿,與丞相王導與情誼深厚,又同朝為官,聽說其家子弟甚多,個個都才貌俱佳。

一天早朝後,郗鑒就把自己擇婿的想法告訴了王丞相。王丞相說:「那好啊,我家裡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裡挑選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誰,我都同意。」

郗鑒就命心腹管家,帶上重禮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聽說郗太尉派人覓婿,都仔細打扮一番出來相見。尋來覓去,一數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領著郗府管家來到東跨院的書房裡,就見靠東牆的床上一個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對太尉覓婿一事,無動於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對郗太尉說:「王府的年輕公子二十餘人,聽說郗府覓婿,都爭先恐後,唯有東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著若無其事。」郗鑒說:「我要選的就是這樣的人,走,快領我去看。」郗鑒來到王府,見此人既豁達又文雅,才貌雙全,當場下了聘禮,擇為快婿。「東床快婿」一說就是這樣來的。

王羲之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資有關係,但最重要的還是由於他的刻苦練習。他為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裡總是想著字體的結構,揣摩著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劃著。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入木三分」就是他努力練字的真實寫照。

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里洗滌筆硯。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可以知,他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工夫之深了。

據說他很愛鵝,平時常常望著在河裡戲水的鵝發獃,後來竟然從鵝的動作中領悟出運筆的原理,而對他的書法技藝大有助益。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一句來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

希望大家在感嘆王羲之書法之美的同時,也能反思自己是否像王羲之努力做好自己所愛之事,而不輕言放棄。

姓氏文化

郡望

王氏郡望共有21個,分別是太原郡、琅琊郡、北海郡、東海郡、高平郡、京兆郡、天水郡、東平郡、新蔡郡、新野郡、山陽郡,中山郡、陳留郡、章武郡、東萊郡、河東郡、金城郡、海漢郡、長沙郡、堂邑郡、河南郡。

堂號

總堂號:太原堂

分堂號:槐南堂,三槐堂,渭北堂,半仙堂,六和堂,玉冰堂,三白堂,大本堂,五教堂,仁安堂,正義堂,世賢堂,世德堂,四合堂,四柏堂,永承堂,永思堂,存友堂,仰德堂,亦文堂,交德堂,孝友堂,孝睦堂,兩儀堂,利文堂等共九十個堂號。

宗祠對聯

門楣

太原垂徽 三槐世第 清節流芳 四傑傳芳

四言通用聯

暖舒柳岸;瑞溢槐堂。

槐堂世瑞;珠樹家珍。

輞川書畫;沂國方嚴。

五言通用聯

一經傳舊德;五字耀英才。

槐階培世德;烏巷煥家聲。

。。。。。。

姓氏圖騰

-

END-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譚論古今的關注與支持,請多多提出您寶貴的意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做了54年皇帝的漢武帝到底給後世留下了什麼?不僅是衛子夫霍其病
風流劍客古龍的情感經歷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