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們不僅是這個世界的觀察者,也是這個世界的創造者!

我們不僅是這個世界的觀察者,也是這個世界的創造者!

改變世界的三個試驗

二十世紀是科學革命與發現的時代。1993年到2000年間的一連串實驗,證實宇宙間存在著一個基礎能量場。這裡選擇了其中三個實驗,它們能清晰的說明,重新定義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在下列實驗發表之前,大家相信世間兩個「東西」一旦完全分離,就無法影響彼此,之間也沒有連結。但就在上個世紀末,一切都改變了。

人類DNA直接影響物質世界

俄羅斯量子生物學家弗拉迪米爾·琶普寧和彼得·卡里耶夫設計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實驗,測試DNA在光子(組成這個世界的量子材料)中的表現。

首先,他們抽盡特殊試管中的空氣,創造出所謂的真空環境。通常真空一詞就表示容器內空無一物,不過科學家知道,就算把空氣抽盡,裡面還是有東西存在,也就是光子。科學家們可以運用精確製造的設備檢測到光子在試管中所處的具體位置。

結果發現:光子是以完全隨機的方式散布在試管中。接下來,他們把人類DNA的樣本被放進了試管中。結果出現了令人意外的表現:光子在DNA存在的狀態下不再如之前所見的隨機分布,而是在生命物質存在的情況下進行了重新排列,很顯然DNA對光子造成了直接影響,彷佛透過某種隱形力量將它們規則排列。但在正統的物理學裡並沒有任何定律能解釋這一效應。

再接下來,他們又把DNA從試管中移了出去,結果又發生了一個驚人的現象:光子仍然有序地排列著,彷佛DNA仍在試管中一般。琶普寧對此描述說,光出現了「驚人且違背常理」的舉動。

試驗結束後,他們對此進行了討論:當DNA被移除後,到底是什麼影響了光子?是DNA殘留的什麼東西影響了光子的表現嗎?或是DNA和光子雖然在實質上已經分離,不再處於同一試管中,但是否某種程度仍然互相連結,只是我們看不見?最後,他們在研究結論中寫到:「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實驗前提,即有某種新的場域結構存在。

由於這個效應與生命體直接相關,這個現象被命名為「DNA幻影效應」。琶普寧的新場域結構,和普朗克於50年前提出的「母體」概念(普朗克,量子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普朗克1944年提出:「所有物質都由一種力量孕育並維繫著它們的存在……我們必得假設,在這個力量背後存在著一個具有意識及智能的心智。這個心智是所有物質的母體。」),以及古老傳承中的效應,驚人相似。

這個實驗向我們清晰地展示了DNA和構成我們這個世界的能量之間的關係,也證實了我們對這個世界具有直接的影響力。儘管我們可以從這個實驗中得出許多結果,但下面的兩點最為關鍵:

1.有一種我們之前從未了解的能量存在。

2.細胞DNA能通過上述能量形式影響物質。

情緒對遠距離DNA的影響

人類的情緒對身體細胞有著直接的影響,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但對已經與人體分離的細胞來說,是否還再會受到人的情緒影響?傳統知識和思考模式的答案顯然是不會有任何影響的。然而,發表於1993年《前衛》期刊雜誌的研究報告,描述了美國軍方的一則實驗卻向我們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結果。

美國軍方的科學家們首先在受試者的口中採取了DNA和組織樣本,然後把這個樣本帶到同一棟樓的另一個房間,其距離相隔了好幾百英尺遠DNA被放在特殊裝置中測量其電流,檢測它是否對受試者的情緒有反應。

科學家們讓受試者在房間里觀看一系列影片,內容包括戰爭影像、色情片、喜劇等,好讓受試者產生各種真實的情緒體驗。當受試者體驗到情緒的「高潮」和「低谷」時,他的細胞和DNA幾乎也在同一瞬間呈現出了強烈的電流反應

初步實驗後,他們繼續探討在更遠距離下的效果。這一次,讓受試者和細胞居然相隔了480公里遠。受試者和細胞反應之間的時間差,由科羅拉多州一座原子鐘負責測量。可是試驗結果也是驚人的一致,受試者的每一次情緒變化與細胞的反應時間差都是零——其效應是同步發生的。不論細胞是在同一房間或相隔幾百里遠,結果都一樣。當細胞主人經歷情緒經驗時,DNA的表現彷彿仍以某種方式與人體相連

這個實驗意義深遠,既然人體的一部分和他身體分離後依然能保持聯繫,那麼是否表示器官若成功移植到另一人身上時,兩個個體將會彼此維持某種相連狀態?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不同的人,並且多半是肢體接觸。當我們與他人握手時,對方的DNA就會以表皮的形式殘留在我們手上,同樣,我們的細胞也會殘留給對方。……假使如此,兩人間的連結有多深刻?這些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只是連結的品質視個人對此連結的覺知程度而定。這是否意味著,只要這些含有DNA的細胞繼續存活著,我們就會和那些人繼續保持著聯繫呢?

如果受試者在自己的體內體驗到情緒,並且其DNA也對此作出了反應,那必然就有某種東西在它們之間傳遞著,以便讓情緒信息從一個傳遞到另一個。也許那位受試者的情緒根本就不需要被傳遞,但不論在何時或何處,只要情緒被挑起的瞬間,或許就已經存在於樣本的DNA之中

就實驗的結果簡單來說,若要使DNA和受試者建立任何連結,兩者之間必須有某種東西將其相連。該實驗提出四項結論:

1.組織之間存在某種過去不曾被發現的能量形式。

2.細胞與DNA透過這個能量場進行溝通。

3.人類情緒對DNA具有直接影響。

4.距離似乎與其影響力無關。

人類情緒會改變DNA的形狀

1991年,一個名為心臟數理研究所 (The Institute of HeartMath,簡稱IHM)正式成立,目的是探索人類情感對身體的影響力,以及情緒在世間扮演的角色。

心數研究所有個最重要的發現:一個環繞著心臟並向人體外圍擴張的環形能量場。這是一個電磁能量場,具有環形的球狀面,半徑約一點五公尺到二點四公尺(見下圖)。

知道這個能量場存在後,心臟數理研究院的研究人員便自問,在於這個能量場中是否還有另外一種尚未發現的能量存在呢?為了證實這一想法,他們決定測試人類情緒對DNA(也就是生命本質)的影響。

實驗在1992年到1995年之間展開,首先將人類DNA分離出來,放在玻璃燒杯中然後暴露在一種強烈情緒之中,也就是所謂的慣性情緒(coherent emotion)。他們進行了一系列測試,最多有五位受過協調情緒訓練者參與,還運用特殊技術分析DNA的化學及視覺變化,偵測任何改變的產生。

結果顯示:人類情緒改變了DNA的形狀!參與測試者除了在體內創造出精準的感覺之外,而且在沒有實質接觸或外力介入下,不同的意圖就能對DNA分子創造出不同效果,導致DNA扭轉或伸展。

長期以來,我們都相信自己體內的DNA始終表現為一種固定形態。一般都認為DNA的數量也是固定的,我們自出生以來一直都是「得到什麼就擁有什麼」,除了藥物、化學藥品、電流之外,我們的DNA不會隨著我們生活中各種事件的變化而變化。然而實驗三的結果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是這個世界的創造者

這些實驗對我們與世界的關係又有什麼意義呢?三個實驗的共通點是人類DNA。就世俗的觀點看來,我們從來不會認為自己身體內的生命物質會對外在的世界有任何作用。而且也從來不認為人類的情緒會對人體內的DNA有什麼影響,更何況是相隔幾百公里遠的地方。

在第一個實驗中,琶普寧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的DNA對光波具有直接的影響。由第二個實驗得知,不論DNA與我們同在一室或相距千里,始終與我們相連,影響力不變。心數研究所進行的實驗三,顯示人類情緒對DNA有直接作用。基於以上實驗,告訴我們人類對身體和世界具有影響力。

由上述實驗得到兩個相似的結論:

1.所有物質都由一種力量孕育並維繫著它們的存在,在這個力量的背後存在具有意識和智能的心智,這個心智就是所有物質的母體,這個能量母體連結著宇宙間的萬物。

2.人體內的DNA使我們得以運用連結宇宙的能量,而情緒是汲取此能量場的關鍵。

此外,這些實驗也告訴我們:與此能量場的連結,就是我們存在的本質。假使能了解它的運作,以及彼此的連結方式,就能擁有將此能量場運用到生命中的一切所需。

我們是連接萬物的創造者,我們的言行舉止都參與到了瞬息萬變的世界之中,無論是喜怒哀樂還是悲傷憂愁,這些情感都會被不斷地擴散到這個「母體」中,並對這個世界產生微妙而又重大的影響。

我們不僅是這個世界的觀察者,

也是這個世界的創造者!

本文出處:《無量之網》(《The Divine Matrix》)

作者:(美國)格雷格·布雷登(Gregg Braden),《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原航空計算機系統資深設計師。

? END?

精選好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開眼界 的精彩文章:

直到遇到這本工具書,才發現以前跟風買了很多書,其實沒有什麼用!
這個社會,讓你耍無賴的空間會越來越小

TAG:讀史開眼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