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大楷、中楷和小楷的區別並不在於尺寸,而在於……

大楷、中楷和小楷的區別並不在於尺寸,而在於……

小編20年書法心得都在這裡了

大楷、中楷和小楷的問題,一直有群友在問,在以前的文章當中也提到過一些,但有很多人還不是十分了解,今天專門寫文說一下這個問題。

大多數人常以字形的大小來區分,寫得大的就是大楷,寫得小的就是小楷,其實不然,寫得大的很多只能算是放大的小字,例如田英章老師的:

作品的尺寸為四尺對開,單子的高度至少有30cm,但是拍照之後放在手機屏幕上,我們能看到它和田老師其他中等楷書的字差不多。

如果沒有參照物,我們根本分不清這是大字還是小字。

所以,大楷、中楷和小楷,不能以字形的大小來區分,應該以結構、用筆等多方面去判斷:

1、用筆方面來看

大楷用筆要雄壯、厚重、圓潤;

(著名的天下第一關牌匾即為大楷,也叫榜書)

中楷用筆注重頓挫、鏗鏘有力;

(歐陽詢的楷書則為中楷,轉折明顯,用筆方整)

小楷用筆娟秀、挺拔、整齊,

(趙孟頫的小楷道德經局部,用筆娟秀整齊)

2、從結體來看

雖然大中小不以字形大小來區分,但大楷始終要大,小楷始終要小,只是說大與小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

蘇東坡說: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有餘。

什麼意思呢?通常寫大楷的時候,所佔空間比較大,容易去自由發揮,寫出來的字往往結構鬆散;寫小楷的時候恰好相反,因為空間比較小,容易寫了擠在一起。

所以,真正好的大字,結體緊密,內部空間較小,

(朱熹的大字,內部緊密。)

而好的小字,結構較為鬆散、內部留白多。

(王羲之小楷,結體寬綽。)

3、從毛筆本身來看

古代的書法以毛筆書寫為主,毛筆有一定彈性,而毛筆又是動物毛髮做的,越大的筆,彈性會越小,就像人的頭髮,短髮比較扎手,長成長發就非常軟了。

書寫大字的時候,自然要用大筆,那麼問題就來了

大的毛筆往往彈性不足,寫大字的時候,軟的毛筆只能讓字形渾厚、圓潤,無法寫出鏗鏘有力的筆畫來。運筆到筆畫尾部,往往彈性沒了,乃至於勾都是勾不出來的:

(古代這些大字,要麼沒有勾,要麼勾很奇怪,現代很多人臨歐陽詢的《九成宮》,豎勾無法一筆寫出,因為《九成宮》原字只有一寸大小,我們臨寫的時候往往放大數倍,筆鋒的彈性不足,所以勾不出來。)

古代的中楷也叫寸楷,只有3~4cm,這是最適合毛筆書寫的大小(太大手腕吃力),所以古代的中楷最為精彩,能夠藏鋒與露鋒同時使用,也能夠中鋒與側縫一同書寫,所以用筆上能夠變化萬千:

(褚遂良《陰符經》,中鋒和側鋒一起使用,十分精彩。)

小字往往在1cm左右,但不會用太小的筆,因為筆太小了不儲墨,用大一點的筆就只能用筆尖去寫了,所以小楷當中極少有藏鋒一類的寫法。單個筆畫之間的變化也沒有那麼多戲:

(趙孟頫小楷《汲黯傳》,用筆爽快)

4、古代楷書

古代的碑拓多以中楷為主,

楷書四大家的碑拓,除顏真卿的部分作品外,基本全是中楷。顏真卿的如《顏勤禮碑》,字形雖為中楷,卻有大楷的勢,有時也當大楷對待:

古人日常書寫以小楷居多,字畫的題跋、文章的抄寫等,多半都為小楷,元代趙孟頫就有很多小楷作品傳世:

唐代抄經也有很多小楷極為精彩,如《靈飛經》:

題寫匾額的時候,以大楷為主,如現存故宮等地的匾額、對聯:

6、有的書體,很難寫成大楷

學歐陽詢、柳公權、褚遂良等人的楷書,都很難寫大楷,

比如學柳公權的啟功先生,題寫的匾額偏小氣:

學褚遂良的沈伊默先生,寫對聯匾額時,多以魏碑為主:

學歐陽詢的盧中南先生,寫大字活脫脫寫成了顏體: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落書香 的精彩文章:

滇三說漢字之「倉頡」。倉頡當年留下了28個字,至今無人能看懂

TAG:花落書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