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純乾貨!告訴你這五位婦科領域國醫大師多年的心得總結

純乾貨!告訴你這五位婦科領域國醫大師多年的心得總結

小編說

近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婦科分會承辦,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安徽省中醫藥學會婦科專業委員會協辦的中華中醫藥學會首屆中醫藥師承峰會暨婦科分會第18次學術年會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辦。

國醫大師劉敏如親臨講座,國醫大師夏桂成、柴嵩岩、許潤三、朱南孫的學術傳承人就當前中醫婦科學的熱點問題做了專題報告。

國醫大師劉敏如:關注研究婦科新增病種

純乾貨!告訴你這五位婦科領域國醫大師多年的心得總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中醫婦科有新的病種出現,也會有新的理法方葯,才能更加確切地診斷、治療疾病。

「胞中脂膜壅塞諸證」一名,是國醫大師劉敏如2015年在第十五次全國中醫婦科學術年會上以《對中醫新增病種研究的建議與討論》為題發言時首次提出的病名。

她認為:「隨著自然界及社會的變化而發生疾病譜的變化,醫學也隨之不斷地研究以適應防治疾病的需求,這方面西醫學十分關注,不斷對疾病學進行研究,如SARS、禽流感;又如,隨著對更年期綜合征的深入研究將更年期綜合征改名為圍絕經期綜合征,以示覆蓋其病程,這些都是西醫疾病學與時俱進的新研究、新發展。

但中醫的疾病學發展卻十分滯後,新出現的病種求治於中醫日漸上升,但中醫學對其系統研究則甚少,學術界亦關注不夠,最多介入中醫治療而已,更別說納入中醫疾病學教育與科研進行研究。」近十餘年她多次參加過主題為「多囊卵巢綜合征的中醫論治」的學術交流會,她說:「切至今日亦未脫開此研討形式,更未見將多囊卵巢綜合征納入中醫婦科學病種系統研究,這是中醫學的缺失,將不利於中醫疾病學的發展。」

劉敏如多年來堅持做中醫疾病學的臨床研究,她認為這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西醫婦科學出現的病種,如果中醫學只談中醫論治而不進行中西醫對話、對應研究,後輩很難在臨床時運用中醫理、法、方、葯進行中醫藥論治,僅能以現症辨證論治,則容易犯見子打子的錯誤,而難以提高療效。

病名由來有依據

劉敏如認為進行中醫病種研究首先要確立病名,而確立病名要有從源到流的理論梳理和參考現代研究有關資料,更重要的是臨床依據,即要有充分的論證,同時還要得到學術界的認定才能成立。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西醫病名,是生殖功能障礙與糖代謝異常並存的內分泌紊亂綜合征,主要臨床表現為閉經、多毛、肥胖、不孕、雙側卵巢呈多囊性增大、痤瘡,與遺傳因素有關。

劉敏如先正本清源,認為西醫的研究提示該病與遺傳因素有關,可歸屬為中醫學所稱的先天。「腎為先天之本」「腎主生殖」「經水出諸腎」「胞絡者繫於腎」,從眾多中醫文獻中可以看出,歷代醫家初步觀察到月經不調、不孕、肥胖、痤瘡等病變的內在聯繫且部位在「脂膜壅塞胞中」。

因此對多囊卵巢綜合征進行中醫疾病學研究,取名為「胞中脂膜壅塞諸證」。「胞中」是表示病位所在(胞中即胞宮,今已界定為女性內生殖器宮,包括卵巢), 「脂膜壅塞」是表示主要病變,「諸證」是表示臨床證象為多症並見。此病名基本概括了本病的病位、病變、臨床證候,從而提領本病的概念、病因病機及辨證論治。

疾病概念要明確

劉敏如說:「研究事物,要表達該事物的概念或定義。」她根據本病的病名、機理、論治等研究提煉出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概念為:月經不調、閉經、不孕、肥胖、痤瘡、多毛諸症並見或伴見其他證象者,稱為「胞中脂膜壅塞諸證」,多見於青春期或育齡期女性。西醫所稱的多囊卵巢綜合征屬此範圍。

審證求因釋病機

劉敏如根據中醫「有諸內必形諸外」的認識論,以及中醫歷代文獻,通過臨床審證求因,概括其病機為「病本在腎(主要與天癸失調有關),位在胞中,因在後天(飲食不節、起居無常、情志刺激等)致生濕、痰、瘀、脂或痰瘀互結,壅塞積聚胞中,以致胞中脂膜壅塞而見諸症」。又「五臟之真,惟腎為根本,五臟之傷,窮必及腎,脾腎相資,肝腎同源,心腎相濟,所以雖病本在腎,亦常有他臟病變的干預,出現兼有他髒的證象,因此臨床主證以症候群出現(故稱諸證),而常伴有不同兼證,故謂本病病因多端,病機多態,證象兼雜,屬疑難病證,此又不可不知。」這都說明了對中醫疾病病機研究的重要性,若對多囊卵巢綜合征的中醫研究只著眼於治療而忽視中醫病機的研究,就會在發揮中醫辨證論治的優勢中茫然而不知所依。

辨證論治循病機

劉敏如特彆強調論治必須依循病機,多囊卵巢綜合征始於先天,成於後天。臨床論治時,要特別重視有關腎的癥狀表現及「諸證並見」的現證,避免簡單地按中醫月經不調、閉經、不孕、肥胖等個病範疇論治。劉敏如說:「研究本病意在以此為例探討怎樣運用中醫藥理論發展中醫的疾病學,其中中醫臨床辨證論治是重點。」

劉敏如指出,中醫研究的根本在於運用中醫理論指導臨床,並始終提倡「正本清源」。她坦率地認為「婦科學術界對新出現的病種研究不夠,還需要加倍關注」。

(山東中醫藥大學 陳貞月 本報記者張亦舒整理)

國醫大師朱南孫:調經種子 疏通沖任

純乾貨!告訴你這五位婦科領域國醫大師多年的心得總結

朱氏婦科是近代江浙杏林一大流派,由朱南山先生創於上世紀初,至今已歷百年。朱氏婦科五代傳承,名醫輩出,醫術精湛,活人無數。

朱氏婦科學術思想

朱氏婦科的學術思想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資天癸,理肝氣,經帶通調;究奇經,養氣血,毓麟之本;君臣精專,佐及兼證,善用藥對;診治婦疾,經孕產乳,適時為貴。朱南孫在前輩的學術中,匯入進李東垣的脾胃學、朱丹溪的滋陰降火說、張景岳的溫陽益腎論及唐容川、王清任的活血化瘀法,並糅合陳啟明、傅青主等醫家的學術精髓,融為一爐,破除門戶,揚長抑短,衷中參西,追求創新,大大豐富發展了朱氏婦科。她根據《內經》的理論,提出審動靜之偏向而使機體復於平衡的治療原則,臨證施治總結概括為「從、合、守、變」四法。

不孕症常見病因

朱氏婦科認為臟腑功能正常,氣血旺盛,陰陽平和為受孕基本條件,而導致不孕的根本在於腎虛,同時與肝、脾、沖任、督帶失調關係密切。虛證有脾腎陽虛和肝腎陰虛,而實證則以沖任受損、絡道受損為主,包括胞脈閉塞、肝鬱氣滯,邪傷沖任、濕熱內蘊以及癥瘕積聚、瘀血內阻。

不孕症治療方法

所謂「調經種子之法,亦調經以填補命門,顧惜陽氣為之主」,朱氏婦科在治療不孕症時,首先則是治病求本,即所謂「求子之遭,首先調經」。其次,重調補、疏理沖任,即所謂「沖任以通盛為貴」。最後,朱氏婦科尤重奇經學說,即所謂「婦科疑難之病,非究奇經難以收效」。朱氏調經促孕方為朱氏婦科治療不孕症的經驗方,以「重在補腎,貴在養血,妙在調肝,功在疏通」為特點,並重視隨月經周期的變化調整用藥,月經前以補腎氣、養精血、助天癸,調沖任為主,促使卵泡能不斷受到滋養、煥發生機,卵子發育日漸成熟之時,加用益氣通絡葯,鼓舞陽氣,促卵排出。

朱氏婦科傳承五世,積累了大量臨床經驗,並總結出自己的診療特色與學術思想,形成較為完善並頗具特色的治療不孕診療思路。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 董莉)

國醫大師許潤三:經方治療婦科病

純乾貨!告訴你這五位婦科領域國醫大師多年的心得總結

經方治療婦科病臨證思路

國醫大師許潤三在運用經方治療婦科病證的臨證思路有以下特點。

一為辨病、辨證與辨癥狀相結合。臨床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應用「證病結合」,或「無證從病、無病從證」及「舍證從病、舍病從證」等取捨方法,溝通兩者對疾病本質的認識,進而達到提高療效的目的。

二為臨證視患者年齡、有無生育方法、避孕方法、月經、是否決定手術等具體情況調整治療方案。如圍絕經期子宮肌瘤患者,治療重點不在活血化瘀、軟堅消癥,而在促使其經斷,緩解癥狀為主。

三為注重調理沖任。沖任失調是婦科疾病的重要病機特點。許潤三治療婦科病首重腎、肝、脾三臟,尤以重視從腎論治,而腎為沖任之本。許潤三的經驗方「調沖方」補腎疏肝,調經促孕,是調理沖任的基本方,在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後遺症、婦科癥瘕等疾病中也常配合補腎調沖葯。

四為主張衷中參西,中主西隨,西為中用。對於中醫臨床醫生來講,應儘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西醫學知識,將原屬西醫學的辨病指標轉化為具有中醫特色的辨證指標,不僅可提高辨證的客觀性和準確性,而且還給傳統的辨證思維方式以新的思路。

臨證處方特色

許潤三的處方秉承經方特點,主次分明,量小而力專,每張處方基本為12~16味葯。許潤三處方用藥偏溫通,寒涼之品較為少用。

許潤三處方用藥喜結合血肉有情之品,如鹿角膠、龜板膠、阿膠等,這些葯歸於奇經八脈,長於滋補精血、化瘀通絡,調理沖任,診治婦科疾病療效較好。

中醫藥治療婦科疑難雜症的療程較長,許潤三在治療過程中非常注重脾胃的功能,如果治療過程中出現胃脘疼痛,甚至泛酸,納差等癥狀,常暫停原有方案,改用參橘煎、理中丸、藿朴夏苓湯等調理脾胃,待癥狀緩解,再繼續原有方案治療,這樣有助於藥物吸收和提高療效。

(中日友好醫院 劉弘)

國醫大師夏桂成:調治生殖周期的新理念

純乾貨!告訴你這五位婦科領域國醫大師多年的心得總結

夏桂成中醫婦科的主要學術特點,首先是調整月經周期節律學說。他深入研究《易經》,認為月經周期節律的變化主要在於陰陽的消長變化,太過不及的自我調節、勝復的來臨,導致生物內部的顯著變化。

月經的圓運動周期節律

夏桂成的圓運動周期節律來源於運氣學說的理論。在月經周期演變中,由於太極圓運動的循環變化的規律,一月一次的月經周期,必然是陰半月與陽半月所組成。陰半月主要在於陰長,陰的物質基礎有癸陰、海陰、精陰、水陰、癸陽。癸陰虛者,輕則歸芍地黃湯加減,重則滋陰奠基湯,但必須要加入清心安神和降心氣之品;海陰不足者,輕則二甲地黃湯,重則復脈湯加三膠、海參、鮑魚、烏賊、河蚌等品;精陰不足者,輕則養精種玉湯,重則生精填髓湯,即大補陰丸加珠粉、石斛、炙鱉甲、杞子等品;水陰不足者,輕則麥味地黃湯,重則養陰清心湯;癸陽不足者,即陽消不足者,應從陽治:一般選用《證治準繩》肉蓯蓉丸,亦為「陽中求陰」也。

而陽半月主要在於陽長,包括心腎四陽:水中之陽(火)、陰中之陽 、氣中之陽 、火中之陽,同時可根據具體臟腑又可分為心陽、肝陽、肺陽、脾陽。水中之陽(火)虛,治則水中補火(陽),擬方金匱腎氣丸;陰中之陽虛,治則陰中求陽,擬方右歸飲(丸);氣中之陽虛,治則氣中補陽,擬方人蔘鹿茸丸 ;火中之陽虛,治則火中助陽,擬方四逆湯、溫胞飲。心陽虛,擬方茯苓補心湯(《千金要方》);肝陽虛,擬方毓麟珠(《景岳全書》);脾陽虛,擬方健固湯(《傅青主女科》方健脾溫腎湯);肺陽虛,擬方加減鐘乳石湯《張氏醫通》方。若經行時基礎體溫仍處高溫相,經血下行少,很不暢者,可選用三和飲、玉燭散以瀉利之。經前前半期的治療重在助陽,而經前後半期的治療重在益氣。

女性周期節律的數律變化

在女性周期節律的演變中,夏桂成十分重視數律的變化,即周易上面所講的數律,女性體陰而用陽,所以陰長的經後期是以7-5-3奇數律變動的,陽長的經前期2-4-6-8的偶數律演變的。因為女性屬陰,所以她的奇數律7-5-3更為重要,所以我們在研究這個753數律的話,觀察覺得臨床上很有它的重要性。7數律者,行經期7天,經後期亦7天;5數律者,行經期5天,經後期10天;3數律者,行經期3天,經後期必須有12天。7-5-3數律不僅關係著月經病的治療,在對於流產類疾病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一般孕30天,50天,70天,90天,5個月,7個月均是關鍵時期,稍有不慎,極易流產,在治療過程中應特別注意這些時間段,所謂的關口期。

心腎-肝脾-子宮軸

在女性月經周期節律變化中臟腑功能的作用,夏桂成提出:心腎-肝脾-子宮軸。他強調心神的調控在於「靜」的作用,「靜能生水」,如果心火偏旺導致虛火上炎,則易發生疾病。具體有清心火的鉤藤湯,養心陰清心火的養陰清心湯,滋腎陰清心火的清心滋腎湯等。臟腑之間的協調,主要是心在上,腎在下,心腎相交,方能推動陰陽氣血的正常活動。心腎相交,陰陽平衡,還要加上肝脾氣血的協調,這是一個大整體,還要與自然界相互關連和影響,以易數律的節律調控到月經周期療法。我們必須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很好的進行研究發揮,使傳統中醫藥得到更大的發展。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談勇)

國醫大師柴嵩岩:

女性月經生理及「腎之四最」

純乾貨!告訴你這五位婦科領域國醫大師多年的心得總結

對「經本陰血何臟無之」之觀點,柴嵩岩闡述:陰血與臟腑,是局部本源與整體環境之關係。凡女人之症(與女性生理相關之疾病),皆不能離開女人之陰血問題。

沖脈充盛為月經之本

沖脈起於胞中,為十二經脈之血海,五臟六腑有餘之血灌注於沖脈。月經之血來於沖脈,沖脈不充,月事不來;若經後空虛之沖脈不再得五臟六腑有餘之血的補充,血海無繼,則繼發閉經。

國醫大師柴嵩岩創立「杯中之水」之喻,以描述、理解「月事以時下」的生理過程。一隻空水杯,水被逐漸注入到杯中,杯中水位增高,杯滿,水溢出,水杯空;水繼續被注入杯中,杯中水位再增高,水杯再滿,水再溢出。周而復始,杯中之水由空、漸滿、滿而溢出之過程,便猶如女人月經由空漸滿、由滿而溢、溢而瀉下的過程。柴嵩岩以水杯喻沖脈(血海),以被注入杯中之水喻五臟六腑有餘之血,以杯中水位之高低喻陰血之充實程度。正常的「月事以時下」是需要保持有規律的、持續不斷的陰血充入血海。在這樣一個過程中,血海充盈、陰血充盛,便是維持女性月經生理正常之關鍵的物質條件。

腎氣是月經生理動力

仍以「杯中之水」為喻。杯中之水位,並不會自動增高。水位逐漸增高至杯滿,需要有外部之「動力」。相對女性月經生理而言,沖脈為陰,處於相對靜止狀態,有餘之血注於沖脈瀉下,需要動力之「鼓動」。此瀉下之動力,便是腎氣之旺盛。

關於月經生理產生的「動力」——腎氣,柴嵩岩認為,從生理規律上看,在女子之不同年齡段是有區別的。

腎為先天之本,稟受於父母之精。在胚胎形成之前即已存在,待人出生之後繼得後天水谷之精充養方逐漸成熟,此乃「腎生最先」;腎氣稟受父母之精而來,但在出生之後的一段時間內並無表現,相對於心、肝、脾、肺、腎五臟功能,實在是「遲到」矣。至「二七」天癸至,下部脈道通暢,腎氣鼓動充實之太沖脈,方有「月事以時下」生理現象出現,此乃「腎足最遲」;女子經過經、孕、產、乳階段或屢患疾病致體虛,腎氣耗損,待四十歲左右腎氣逐漸減弱,面部、頭髮、肌膚均已明顯看出腎氣不足之徵,待五十歲左右腎氣衰退,而此時人之五臟依然發揮著各自功能,此為「腎衰最早」;進而,由「腎生最先」「腎足最遲」「腎衰最早」之現象及規律,探及整個女性生理之進程,則腎氣盛衰之規律,是因時、因地、因生活狀態而動態改變的。凡治女人之症(與女性生理相關之疾病),皆需了解並掌握女性腎氣盛衰的規律,時時注重維護腎氣,補益腎氣,維持氣血陰陽之平衡,以維持正常月經生理與生殖機能。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 京中醫醫院 滕秀香)

——END——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中國中醫藥報,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佩蘭

⊙運營編號:YNZY000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秋天裡的長壽第一補 第一菜 第一果,收藏備用~
70%癌症患者原來都是寒性體質!趕緊自查,現在預防還不晚

TAG:雲南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