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四種常用禦寒方式,皇宮多採用最後一種技術來建造暖閣!

中國古代四種常用禦寒方式,皇宮多採用最後一種技術來建造暖閣!

寒冷對於沒有暖氣的古代人來說,一直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甚至比飢餓還要難以抵擋。即使是繁榮的北宋京城,在一到寒冬的時候,都時長會有凍死人的事情發生,這也讓禦寒成為僅次於應對饑荒的頭等大事。那麼古代人都有哪些禦寒的方法呢?

吃火鍋禦寒

火鍋是在中國很早就出現的一種飲食方式,在三國時期魏文帝喜歡吃的"五熟釜",就是分為幾個各自的鍋,和現在的鴛鴦鍋有異曲同工之妙。火鍋在古代又被稱呼為"暖鍋",尤其是在冬天寒冷的時候,是王孫貴族最喜歡的一種飲食方式。不但味道鮮美,還可以邊吃邊考好,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穿裘衣禦寒

穿裘衣是古人最主要的禦寒方式,最早在黃帝時代就已經出現了。據說黃帝在討伐蚩尤之後,西王母還給他贈送了一件玄狐之裘。皮裘是人類最原始的服裝之一,不過富人和窮人的裘衣是有很大區別的。富人多以貂、狐、羊羔皮製成裘衣,而窮人則沒那麼多講究,能夠有一塊裘衣禦寒就已經很滿足了,大多數人都只能多添幾件麻衣而已。所以,杜甫才會留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千古名句。

用暖爐禦寒

暖爐在古代是比較常見的取暖工具,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出現了手爐、足爐、熏爐、火籠等等。富貴人家的取暖物品多屬於金屬製造,上面雕刻著各種精美的圖案,每一件流傳到現代,都可以被稱呼為珍貴的藝術品。

壁爐、火牆、火炕

壁爐、火牆、火炕的出現對於窮人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在此之前窮人都是用火塘取暖。這也是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只需要在地上挖一個小坑,在上面生上火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了。但是這種方式雖然簡單,卻缺乏持久性,需要人不斷的添材,否則火一熄滅照樣會讓人冷得受不了,而火牆和火炕的出現則代表著更加先進的技術。所以秦漢之後的宮殿大多都採用這種技術來建造暖閣,讓皇帝生活的地方即使是在冬天也一樣溫暖如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眼看他起朱樓 的精彩文章:

土地公公明明是神仙為什麼還會打老婆?原因其實很簡單
金庸小說中最神奇的一套絕技,不是太玄經,石破天都看傻眼了!

TAG:眼看他起朱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