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明明是劉鄧大軍第三號首長,為啥被戲稱為「老媽媽」?

此人明明是劉鄧大軍第三號首長,為啥被戲稱為「老媽媽」?

原標題:此人明明是劉鄧大軍第三號首長,為啥被戲稱為「老媽媽」?


眾所周知,劉鄧大軍最初是指解放戰爭時期的晉冀魯豫野戰軍,於1948年改稱中原野戰軍。


對於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副政委張際春這三位首長,劉鄧大軍的幹部戰士們各有評價。


在他們心目中,司令員劉伯承治軍威嚴私下裡親切,精通各種戰略戰術,但發表意見卻通俗幽默,幹部戰士們都很喜歡聽他講話。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政委鄧小平則比較嚴肅冷峻,談話作報告時語氣雖然很溫和,卻字字如鋼釺入木,難以撼動。


非常有意思的是,對於第三號首長、副政委張際春,大家卻親切地稱他「老媽媽」。那麼,這個綽號到底是怎麼叫出來的呢?


一來是因為張際春年齡比較大、資格又比較老。


他出生於1900年生,1926年入黨,1928年參加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上過井岡山,參加過長征,曾先後在紅四軍、紅一方面軍、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紅三軍、紅一軍團、紅五軍團、紅軍大學、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任職。



二來是因為張際春親切心細,體恤士卒。

作為副政委,經常要給戰士們做思想政治工作,當他們犯了什麼差錯時,而是詳加分析、講透道理,從不發脾氣或者疾言厲色地批評,「太不像話」就是他最重的一句話了。


張際春雖身為首長,卻始終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部隊行軍每到駐地,他經常是跟警衛員一道搭門板、鋪稻草、打掃衛生。在大別山區,由於房間不夠,他便與幹部戰士一起打地鋪。


部隊進駐寶豐縣柳林村,有一位友軍幹部前來聯繫工作,在村口附近碰到張際春,向他打聽怎麼找到野政組織部。張際春說:「村裡沒門牌,地方不好找,我帶你去吧!」事後,那位幹部才知道他就是劉鄧大軍的三號首長,不禁為之愕然:「看他的樣子,我還以為他是伙夫或者馬夫呢!」



三來是因為張際春謙虛謹慎,品德高尚。

他長期在劉伯承、鄧小平兩位首長的領導下工作,不但對他們長極為尊重,而且一接到首長的指示,總是全力以赴,不打一點折扣,總是力求把事做得盡善盡美。他出色的工作常受到黨中央和劉、鄧兩位首長的讚揚,但他無論說話,始終保持著極為謙虛的作風。


有一次部隊搞展覽,貼出了劉、鄧、張等的照片,他看到後當即地指出:「一個廟裡有幾個神?怎麼能把我和劉鄧並列!」並命令把他的照片取下來。


總之,張際春就是劉鄧大軍幹部戰士們心目中一位革命經驗豐富、待人和藹親切、人人心服口報的「老媽媽」:對上,他全力協助劉、鄧二位首長,使他們的軍事謀略、計劃得以順利貫徹實施;對下,他是一位既有原則又善於溝通的三號首長,不論軍事幹部、政治幹部有什麼苦惱,都願意向他傾訴,所以人人都親切地稱呼他為「老媽媽」,這是戲稱,更是敬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風雲故事 的精彩文章:

毛澤東一生中最驚險的會議:一名紅軍軍長突然拔槍向他開火!
無產階級的孫武,長征的一條龍,開國元帥劉伯承逝世32周年

TAG:歷史風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