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制度化建設與唐朝多族群國家興盛局面的摶成》講座成功舉辦

《制度化建設與唐朝多族群國家興盛局面的摶成》講座成功舉辦

11月4日,國際儒學聯合會儒學與企業管理委員會組織舉辦的第31期「大道知行講堂」在北京德爾康尼骨科醫院報告廳如期開講,此次講座的主題為《制度化建設與唐朝多族群國家興盛局面的摶成》,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鴻賓受邀主講。

中央民族大學李鴻賓教授

講座開始前,學員閆寒冰帶領現場全體學員,齊誦《諫太宗十思疏》節選經典語句。誦畢,學員代表王文義作為敬茶人,與全體學員共敬李鴻賓教授「敬師茶」以示感謝與尊重。

此次講座主要圍繞制度化建設與唐朝興盛之關聯性進行討論,旨在從中回味唐時代相貌展現的同時,追尋其興衰的背後動因,為企業制度與文化管理提供寶貴歷史借鑒與啟發。李鴻賓教授嚴謹的治學風範與充滿激情、一氣呵成的流暢講解,得到現場學員的熱烈反響。

人性之弱點引生彌補機制:制度化建設

制度化的建設是唐朝走向興盛局面的一個重要因素,什麼是制度化建設?李鴻賓教授對此定義為,以規範且較恆定式的約束成為國家治理的一種手段。它的目的是將人為和感情等易動(或非恆定)性因素限制在特定的領域內,從而達到治理的常規化,使王朝的運作步入到有序的軌道之內。

通過武力奪權建立起來的唐朝,在人群和地域兩個維度上表現出來的均非適用於全局的法則具有排他性,即統治集團及其核心地的「狹窄」與統轄群體及其地域範圍的「寬闊」之間存在著張力,這是唐朝建構的實質及其矛盾所在。如何協調二者之扞格,就成為唐朝經營成功與否的關鍵。

《貞觀政要》描述的唐朝君臣和諧的關係,著眼的是統治集團治理國家所具備的素質,但內含的「人治」弊端也是無法避免的,制度化的建設由此產生,其優點就是以常規且有序的超越人情感覺的方式,促使國家政權這部機器得以正常化運行。

五大制度建設,保障唐朝良性治理

唐朝前期制度化建設主要表現在各種制度的制定、頒布與施行之中,李鴻賓教授為大家講述了制度化建設主要的五種表現。

第一,職官制度。這是王朝經營中最核心的體系,它直接與國家的運行發生關聯。唐朝職官制度分為中央和地方兩大系統,中央官制的核心是三省六部制。中書省與門下省是決策機構,尚書省是執行機構,下設六部為政務機構。三省的長官組成宰相集團,協助皇帝治理朝政。地方分作州(郡)縣二級制,代表中央管理具體地區,主要職責一是負責稅收,二是所在地區的安全保障。

第二,科舉制度。如何將社會上最優秀的人才選拔出來從事國家的管理,是全世界各國都在琢磨的問題,科舉作為制度始於隋朝,唐朝全面鋪開,形成了一批有素養的士大夫隊伍和階層,對唐朝走向比較良好的治理髮揮了重要作用,對社會的進步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第三,均田與租庸調製度。作為以農業為國民經濟生產中心的唐朝,農民是國家各種勞役的承擔者,授予土地是前提,有了土地耕作,這些為國家提供物質財富和人力的支援才得以進行。此前的很多土地被士族或大地主所控制,隨著隋唐中央集權政府的建立,他們通過種種辦法將這些私人土地轉移到國家手裡,再進行分配已達到上述目的。

第四,軍事制度。它是唐朝開拓的利器,也是維護自身國體的有效手段。前期的軍事體系主要由中央禁軍、府兵與邊防軍三個部分構成。中央禁軍保護都城;府兵農閑時節操練和駐守,有戰爭時參加征戰;邊防軍承擔防邊任務。中期以後隨著邊地形勢的變化,形成了節度使體系,兼容了府兵和邊防軍,中央禁軍出現了神策軍獨大的現象。

第五,法律制度。這是對破壞唐朝國家正常運行行為的懲罰性制度規範,由律令格式組成,從四個方面規定對違反相應規定的行為給予懲罰,目的是維護王朝的整體運作。唐朝這套法律系統,是在吸收和繼承前朝的基礎上發展成為體系,從此影響到後世的歷朝歷代,也是了解中國王朝法律制度的樣板。

制度化建設與王朝興盛的關係:治理能力

中國王朝有很強的治理能力,集中體現在一套成熟的選拔人才的方法,它能夠將優秀的人才充實到官員隊伍治理國家。行政系統的完備,是國家施行有效治理最重要的依憑力量,有效治理依靠的則是領導集團或統治集團。

唐朝走向強盛,與它在制度化建設上做到比較完備的程度有直接而密切的關係;制度化建設出自於統治集團的理性需要,說明這個集團具有清楚的頭腦和聰明才智,具備較高的素質。這種二者結合如此完好的現象並非每個朝代或每個朝代的每一屆政府都能具備,它需要內外兼具的必要條件。

就王朝時代世界同類君主專權的國家相比較,中國以治理國家能力突出而顯示於世,已成為學界所共識。在中國突出的事例中,唐朝治理所達到的程度又成為這類現象的典範。所以,制度化建設是治理能力提高的必備要素,缺少了它,治理能力就無從談起。

唐朝後期呈現的皇權衰落、地方節度使分權及族群與區域聚合的現象,根本原因為統治集團逐漸喪失了治理國家的能力,即中央集權體制逐漸破壞的結果。但它並非是朝廷主動放權,也不是他們的意願,而是形勢變化超出了長安朝廷的掌控能力。

古語云: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李鴻賓教授精彩絕倫的演講,獲得了現場學員的熱情回應,提問環節學員相繼提問,李教授旁徵博引、有理有據的解答,讓學員受益匪淺。

「大道知行講堂」系列講座將持續舉辦100場,讓企業家和企業管理者,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武裝自己,學以致用。第32期講座預告將在「大道知行」微信公眾號發布,並開放報名渠道,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孔子項橐相問:孔子為何要拜七歲小兒為師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