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故宮牌匾一個錯別字,從明朝用到清朝都不改,只能寫錯不能寫對

故宮牌匾一個錯別字,從明朝用到清朝都不改,只能寫錯不能寫對

故宮牌匾一個錯別字,從明朝用到清朝都不改,只能寫錯不能寫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神武門

熟悉故宮的人很容易就會發現,在明清兩代的故宮之中,就有這麼一件很是不尋常的事情,那就是如此莊嚴的皇家聖地,有那麼一個字兒,卻是錯的。你說錯一個就算了吧,可是整個皇宮之中,在喲這個字的地方,幾乎千篇一律都是錯的。連挎著朝代的明清兩朝都在用這一個錯別字,到底是哪個字兒呢?就是我們今天的「門」。這事兒還得從南宋時期說起。

故宮牌匾一個錯別字,從明朝用到清朝都不改,只能寫錯不能寫對

門字

南宋末年,有一天都城臨安的玉牒殿(供奉皇帝先祖畫像的宮殿)發生了火災,殿門都被燒光了,宰相就上奏說是因為宮殿匾額中的『門』字最後一筆帶鉤,鉤來了火種,才招致大火,只有將這些匾額全部燒掉才能避免火災。於是就有了「宋都臨安玉牒殿災,延及殿門,宰臣以門字有腳鉤帶火筆,故招火災。遂撤額投火中乃熄。後書門額者,多不鉤腳。」歷史記載。當然,那是殿門,也是偶然,只能算得上是這件事情的起因。

故宮牌匾一個錯別字,從明朝用到清朝都不改,只能寫錯不能寫對

南京午門

到了明朝,朱元璋當上皇帝的時候,有一個詹希原的書生,官至中書舍人,還是朱元璋的安徽老鄉。那個時候,南京故宮剛剛建成,很多地方需要圓潤一下。於是朱元璋就喊來自己的老鄉,你不是想成為書法家嗎?那就去題幾個字,作為新修建的午門的牌匾吧,這個詹希原自以為要青史留名了,那是拿起筆在自己家中一遍又一遍的書寫,最後寫得方方正正兩個大字兒:午門。

故宮牌匾一個錯別字,從明朝用到清朝都不改,只能寫錯不能寫對

殺頭

無獨有偶的是,這個人他寫的門字是帶勾的。他覺得這個門字,加個勾顯得圓潤。就像朱元璋的身材一樣,洪福齊天。可是朱元璋接過手一看,瞬間就龍顏大怒。還把這個人直接推出午門砍了。為什麼呢?朱元璋倒是沒學過宋史,不過他有自己的看法,對後來的人是這樣說的:這個詹希原,把這個門字上邊帶個勾,分明就是不想讓天下才子進門嘛。於是在明朝,不論是南京還是北京,所有帶門的地方,寫的門字都沒有勾。按照現代的漢字筆畫來說,這個不帶勾的門字,其實就是個錯別字。

故宮牌匾一個錯別字,從明朝用到清朝都不改,只能寫錯不能寫對

大清門

朱棣遷都北京之後,就莫名其妙的發生了一次大火,原因不詳,但是三大殿基本上就那麼燒光了。後來由民間傳聞是因為朱棣建造的城門上,那個門字是帶勾的,所以就像南宋那樣,勾來了一把火。當然這只是傳說,不過,朱棣建造的北京皇宮,門字也是不帶勾的。到了清朝,清朝人不太懂這個規矩,但是他們也是按照明朝的寫法,所有的門字都不帶勾。所以到了今天,就有了皇宮之中的這個比較扎眼的錯別字兒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耕歷史 的精彩文章:

張氏帝王人生:演乾隆不過癮,睡學生,搶兒子,棄女兒,冒充活佛
和珅死前留下一首預言詩,嘉慶皇帝嗤之以鼻,三十三年後全部兌現

TAG:耕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