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富察皇后陪嫁的兩個黃花梨大櫃

富察皇后陪嫁的兩個黃花梨大櫃

文 | 明清傢具研習社

傢具恆久遠,經典永流傳

今天研習君給大家推薦的這對柜子來自故宮,自傢具館開館後,它可是一度成為了網紅明星,據專家推測這對柜子為乾隆皇帝與孝賢純皇后大婚時的用品:

據檔案記載,弘曆結婚時,富察家陪嫁了兩個黃花梨大櫃。故宮收藏文物中,用於生活場景的黃花梨大櫃僅有這麼一對。上面的紋飾也比較適合弘曆當時的皇子身份。所以推測這就是史料所載的那對柜子。

【名稱】黃花梨百寶嵌蕃人進寶圖頂豎櫃

【年代】明末清初

【規格】272.5cm×187.5cm×72.5cm

【文物現狀】現藏故宮博物院

此類櫃又稱頂箱立櫃,由底櫃與頂櫃兩部分組成。制式雖簡,但木工製作工藝精湛,工藝特徵表明其製作年代較早。

頂箱櫃是中式傢具中的大件,出現在明後期,盛於清代。由頂櫃和底櫃兩部分組成,可為一對組合排放,也可拆分為左右各一。

大四件櫃中,這種面寬尺寸大於其他形式的也叫「朝衣櫃」。它因官員朝服不必摺疊便可放入而得名。櫃加寬後,為了不使櫃門太寬,合頁負荷過重,故增添了「余塞板」。

余塞板由攢邊裝板穿帶造成,合頁即釘在余塞板的邊框上。邊框上有活銷,與櫃腿及其上下的橫材銷牢。拔出活銷,可以把余塞板也拆卸下來。

頂豎櫃因常並列陳設,為避免兩櫃之間出現縫隙,多用方料,且上下左右均方正平直,沒有側腳收分。明代四件櫃以黃花梨居多,大多光素無飾,雕刻鑲嵌佔少數。清代四件櫃以紫檀木居多,且裝飾華麗,多在櫃門上浮雕或鑲嵌各種紋飾。

而此對黃花梨百寶嵌蕃人進寶圖頂豎櫃,經典於何處?研習君給各位一一道來:

包 鑲

此櫃以雜木為骨架,黃花梨三麵包鑲。櫃為四面平式,分上下兩層。櫃的正面上下各裝四門,門上設有黃銅面葉及合頁,兩門中間為立栓,可以隨時拆卸。

包鑲是硬木傢具中的一種難度很大的特殊工藝,胎骨採用不易變形、比重較輕、價格低廉且易得之木材,而外表則以名貴珍稀木材包鑲,採用這種工藝所制傢具稱之為「包鑲傢具」。這種傢具具有保存長久性、結構穩定、工藝奇巧之特性。

「包鑲」工藝在清代的工程文獻里屢見記載,在現存的宮廷裝修及傢具上也屢見不鮮,這說明其原本不是一種低俗的作偽工藝。

清 黃花梨包鑲大四件櫃

包鑲最早出自宮廷,如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所載,雍正元年(1723年)制「包鑲紫檀木邊、楠木心桌三張」、雍正六年(1728年)制「紫檀木邊、豆瓣楠木心嵌雲母如意花紋桌」等等。

清中期 紫檀包鑲條桌

故宮乾隆花園的倦勤齋的內檐裝飾大多採用包鑲工藝,門扇、群窗胎骨為金絲楠木,外包為紫檀木,而絛環板、槅扇、碧紗櫥、炕罩的絛環板和裙板上均用了5mm厚的雞翅木薄板貼於楠木胎上。

故宮乾隆花園內景隔扇及炕罩

包鑲工藝在歷史上多以惜木如今、手藝高超的揚州地區、蘇州地區見長。倦勤齋之內檐裝飾就由內務府指定兩淮鹽政史李質穎在揚州監製,於乾隆三十九年船運至北京。

而後,山西地區的富商也採用包鑲工藝製作了不少紫檀、黃花黎傢具,多數已流往美國。由於包鑲工藝要求極高、難度很大,如今很少有人接近,故今天新仿或新制的包鑲傢具幾乎不見。

明末 黃花梨包鑲頂箱帶座四件櫃

包鑲傢具的出現體現了前人對於紫檀、黃花梨等珍稀貴重木材的珍惜,對於各種木材材性的準確理解與把握,與今天的所謂貼皮傢具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實際上,比起一件「實木」傢具,製作一件包鑲傢具要更費工費力費時,所以包鑲極有可能是古代匠人「炫技」的一種做法。

清宮的內檐裝修及傢具上的包鑲工藝極端精緻,從選材、乾燥到工藝、工序、拼接等都十分講究,並使用魚鰾膠來粘接,十分牢固精細,有的介面細如毫髮,歷經數百年都難以察覺,大有登峰造極之感。

百 寶 嵌

此櫃以黃銅飾件及葉蠟石、螺鈿等材料嵌出生動多彩的畫面,上層為歷史故事畫,下層為蕃人進寶圖,櫃肚為嬰戲圖。

嵌在黃花梨的櫃面上,幾種色調明快的材質搭配在一起,產生一種天然成趣、流光溢彩的視覺感受,這正是聰明的匠師在製作此櫃時所要達到的效果。

這種工藝俗稱「百寶嵌」,起源於明代嘉靖年間,發展到清代中期,已經成為當時硬木傢具最風行的一種裝飾工藝。

明清黃花梨紫檀木器上的百寶嵌,以小件居多,如官皮箱、筆筒等。大件傢具上鑲嵌,以掛屏最為多見,其次是宮廷寶座、椅具、櫃架、桌案等。民間傢具鑲嵌多以螺鈿為主,而年份往往較淺。

明晚期 黃花梨百寶嵌花卉文字提盒

黃花梨頂箱柜上鑲嵌百寶在所有傢具品類中最是少見,其存世量也屈指可數。

此櫃所嵌百寶雕琢細膩微妙,雕刻手法技藝精湛超群,所雕圖案層次分明,刻畫入微,立體感極強。其珍貴無比的材料和精妙高超的製作技藝,透露出華貴的宮廷氣息。

百寶嵌的圖案花紋會隨著照射光線角度的變化,發出各種各樣的光彩,是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一絕。

在明嘉靖、萬曆年間,百寶嵌在蘇州、揚州地區已十分盛行,宮廷更是推崇備至,不惜從蘇州、揚州、廣州等地徵調能工巧匠,按皇帝意願製造各種百寶嵌。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明晚期黃花梨百寶嵌四件櫃

製作一件百寶嵌精品,不僅需要珍貴的材料,而且要求多種工藝技巧相互配合。

由於百寶嵌對材料和工藝要求較高,一般情況下多不具備這些條件,而作為宮廷來說,這些材料卻無一不備,且以毛料最精良,製作最精美,形成了一種色彩繽紛且獨具風格的藝術門類。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明晚期黃花梨百寶嵌四件櫃 細部

百寶嵌的器物大都珍貴不凡,深受世人的追捧,也正因價值不菲,歷史上擁有「百寶嵌」器物的人家非富即貴,為其專享。

消 逝 的 紋 飾

櫃的正面用「百寶嵌」嵌出《蕃人進寶圖》

各色葉蠟石、螺鈿等材料嵌出花草、人物、異獸,身著各色服裝來自殊方異域的蕃人或持寶、或牽獸、或騎馬,或三五聚集,談笑風生,極富立體感和寫實性。

《蕃人進寶圖》是明清兩代傢具中經常使用的裝飾圖案,只出現於明清時期,民國以後這種紋飾就消失了,這是唯一一款古時有,但現今已沒有的紋飾。

蕃人舊指中國古代對周邊少數民族和外國人的泛稱。明清鼎盛期,當時接受許多番邦的朝貢,朝貢也有著嚴格的禮儀程序,包括跪拜的動作、站立位置、進退路線等等。

接受貢品之後,明清通常會回賜絲織品、瓷器、金銀等,且回賜的價值遠高於貢品,以彰顯大國風範。這時就出現了《蕃人進寶圖》的紋飾,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情。

民國以後,隨著國力的衰退,國際形勢的變化,不再有番邦朝貢這樣的事情了。再後來為避免大國沙文主義的誤解,這種紋飾也不再被使用,所以《蕃人進寶圖》的紋飾消失了。

銅 活 兒

大家通常關心它的是材質、工藝、造型等,但是有一個細節常被人忽視,傢具的「銅活兒」。

雖然銅活只是傢具上的配件,但卻是不容小覷的點睛之筆,因它既是一件傢具的臉面、又是家中最聚精氣神兒的地方。

古斯塔夫·艾克曾讚歎:

五金配件於中國傢具,猶如鍍金裝飾於洛可可作品,這些配件的分布對傢具的美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布置這些配件,有時看來是利用了黃金分割知識。

金屬飾件的裝飾功能是以它的實用功能為基礎的,這些銅構件不僅起到支撐作用,也在接榫處起到加固之用。

無論是總體比例,點面關係還是安裝位置都經過精心地構思,不僅對傢具起到進一步的加固作用,同時也為傢具增添了色彩,達到了繁簡適度、美觀得體的裝飾效果。

《我在故宮修文物——黃花梨蕃人進寶圖頂箱櫃修復》

傢具恆久遠,經典永流傳。此件故宮藏【明末清初 黃花梨百寶嵌蕃人進寶圖頂豎櫃】,無論從選材、工藝,還是造型都是精益求精,堪為經典之作。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傢具甚為豐富,總數量多達上萬件,其中明代家具有三百餘件。清代傢具中床榻、椅凳、桌案、箱櫃、屏聯、台座等一應俱全,還有東洋傢具和西洋傢具近五百件。

其質地有紫檀、黃花梨、花梨、鐵梨、烏木、雞翅木、酸枝木、櫸木、楠木、樺木、榆木、癭木、黃楊和漆等。這些傢具除部分由清宮造辦處製作外,絕大多數來自全國各地,其中以廣作、京作、蘇作最為著名。

這些作品可以全面地反映明清傢具的風格特點,對研究明清傢具的藝術成就和明清時期的思想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參考價值,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大研習君 的精彩文章:

《明式傢具珍賞》封面的那把圈椅
青蓮寺這塊「網紅肉」,要被撕咬到什麼時候?

TAG:正大研習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