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妝容 > 師說丨班育安:「工程師老闆」提升了整個行業的進入門檻

師說丨班育安:「工程師老闆」提升了整個行業的進入門檻

原標題:師說丨班育安:「工程師老闆」提升了整個行業的進入門檻


捨得投入才有發展。


文/羊羊羊


清風扶柳、依山傍水,吸煙亭設置在波光粼粼、視野開闊的湖邊,如果不是一旁偌大的石塊上鏗鏘有力的「誠信贏天下」和醒目的LOGO提醒著到訪者這是廣州三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三好科技)的辦公區域,恐怕置身其中的人會錯覺是某個公園愜意的一角。


在略顯豪華的會客廳里,早已有訪客在等著與三好科技總經理班育安的見面,近2個小時的採訪過程中,不斷響起的電話、前來商榷項目細節的負責人、國外原料供應商的拜訪,都在映襯著班育安的忙碌。

但正是因為這種忙碌,讓三好科技幾乎一年一個樣。從24年前進入化妝品行業,班育安就清楚地認識到「技術只有不斷地發展與創新,企業才有發展機會。」


理念和堅持分不開


自1992年從華中理工大學應用化學專業本科畢業後,班育安做了3年金屬表面處理工作,然後開始正式接觸到第一份與化妝品研發有關的工作,在廣東洋吉集團(台資)的化妝品企業任職研發工程師,這家公司被業內人士稱為中國的「彩妝黃埔軍校」。


2000年從洋吉離開後,班育安進入卡姿蘭集團(香港)有限公司(下稱卡姿蘭)任職了14年,在卡姿蘭的工作經歷讓他形成了管理者思維,「不管老闆來不來,都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並且要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處理問題,要用老闆的心態去做事。」


2013年從卡姿蘭離開後,班育安走上了創業之路,先後創辦了3個工廠、2個公司,三好科技便是其中之一。在班育安的帶領下,三好科技堅持以技術發展與創新為前提,實現化妝品工業4.0為目標,短短几年便成長為國內中高端化妝品ODM/OEM企業中的佼佼者。在硬體方面,配備21條自動化生產流水線,引進德國、法國、英國、韓國、台灣等高端研發和生產設備;在軟體方面,率先使用ERP管理系統、掃碼稱量系統等智能化管理系統。還於2017年組建了專業的化妝品功效評價中心,運用最新的化妝品配方技術及與國際接軌的生物學檢測、體外測試和功效分析設備以及技術,致力於打造安全,穩定,高品質的化妝品。


在與班育安的交談中你會發現,在他決定創業的那一刻,他便在腦海中描畫好了發展理念與未來的方向,「很多事情比如工廠硬體的配備,以及在國外建工廠和實驗室,都是我5年前就規劃好的。」



班育安


但在他看來,如今很多化妝品企業老闆並不會做太長久的計劃和預算,比如在設備的投入上,三好科技的自動化設備在購買時就做好了用10年的打算,但因為自動化設備價格昂貴,很多企業可能不願意去做這種長久的投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國內化妝品代加工企業水平參差不齊,形成與國外企業的差距。「原料是一樣,但是設備不同,工藝不同,可能就會做出品質完全不同的產品。」


班育安是位美食家,也是烹飪愛好者,他認為,做企業和烹飪的原理是一樣的,在使用同樣食材前提下,火候的把控、佐料的使用順序、爐具和工具的不同搭配,對菜品呈現的味道會有很大影響。同樣,在企業運營上,每個企業都應具有其核心管理理念和獨有管理模式,管理的精髓在於知人善用,把原來大量互無關聯的資源做分配整合,任何生搬硬套其他企業做法或者老闆的想法都是做不好的。而有了好的理念能否堅持也是同樣重要的關鍵因素,「理念、堅持對我來說是永遠捆綁在一起的。」

工程師創業是好事


從研發工程師到企業老闆的身份轉換,班育安坦言自己也是經過了多年的積累才走到今天。不過,這也阻擋不了工程師「出走」創業的熱潮,班育安也有此感覺,「這幾年冒出來的都是年輕的老闆,以前都是搞研發出身的,廣州起碼有100多家了。」同為工程師創業,班育安認為「這群人」的加入變相提高了產品品質和化妝品企業的創業門檻,也給中國的化妝品行業帶來了希望,「這對消費者來說,也是好事。」


另外,「工程師老闆」在科研信息、技術交流上更專業,比如三好科技作為中國首家加入IFSCC(國際化妝品化學師聯合會)的化妝品ODM/OEM企業,每年IFSCC的年會班育安都必去,「只有高手和高手『過招』才能學到更多東西」。他認為,做的越好越要有危機感,要不斷去學習,開闊頭腦,打開國際視野,抓住技術交流會的這個信息源很重要。


而今年,由廣東省化妝品科學技術研究協會牽頭,班育安作為共同發起人之一的彩妝委員會也正是為彩妝品類技術交流提供了更專業、更深入的平台,目前已有30餘位彩妝企業負責人或研發管理者參與進來。身為該彩妝委員會的會長,班育安直言,自己是為了培養一批「後起之秀」,有時候就是需要思想的碰撞和學習才能得到指點,「準備明年6月份組織去日本參加設備展和化妝品展,看最新的技術和潮流趨勢。」


人品比學歷重要


熟悉三好科技的人都知道,「三好」的名字象徵著「明德、真誠、創新」的理念,以班育安的用人標準,研發技術人員的學歷、聰明與否都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人品、道德放第一位,俗話說「先做人,後做事。」


對班育安來說,管理企業的方法論他並不能清晰明確的說出來,但他明白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相處便是信任,要將心比心,比如對工廠的工人,就算只是倉庫管理員,也必須要尊重他和他的工作,「因為再小的『螺絲釘』在正確的位置上也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雖然已經成為企業老闆,但比起坐在6樓氣派的大辦公室里,班育安更喜歡將不用接待訪客的那些時間泡在4、5樓的實驗室中去教導「新人」,甚至毫無保留的將自己24年來的經驗與技巧分享給技術人員,也願意隨時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問題。


正因為這樣的悉心教導,在相關專業人才緊缺的大環境下,班育安仍能組建起一支20人的核心研發團隊,其中10人為研發經驗超過10年的資深工程師。


大訂單要靠設備去搶

如今隨著彩妝的快速增長,國內許多護膚品牌都增加了彩妝線,這也導致彩妝代加工企業的訂單量暴增,比如三好科技這種彩妝代加工業務佔比達80%的企業,面對如洪水般的訂單也會應接不暇,而嗅到商機的護膚類代加工廠立刻增加了彩妝生產線,特別是口紅和底妝類產品。


不過,在班育安看來,儘管底妝類產品看起來是和護膚、彩妝都沾邊,但其實護膚品生產企業生產出的粉類、底妝類產品與專業的彩妝生產企業產出的產品還是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工藝上的差別,二是設備上的差距。」班育安解釋,彩妝產品大都體積小,色彩豐富,與護膚品的生產相比對研發人員和生產設備的要求更高,「護膚品花500萬買設備,彩妝可能就要花2000萬才能做到自動化生產。」而因為涉及到的顏色多,每一批原材料也會存在一定程度的色差,所以在生產過程中很多時候只能靠眼睛來判定色彩,膚感的測試也是一樣的道理,很難用儀器去辨別。


另外,不同客戶、不同顏色的樣品都要分類保存,這方面彩妝也比護膚品要難操作得多。以三好科技為例,兩年時間已產生5000多個SKU,合作的品牌達100個以上,而去年SKU數才僅為3000個,也就是說一年時間產品庫存量就翻了一倍。


在這種情況下,人才和設備都是班育安的核心優勢所在,他表示未來將不斷擴大這種優勢,「明年我們要在澳洲建造一個新工廠,也準備在廣州成立一個化妝品研究院。從產品原料的安全評價、評估,到所有與產品有關的安全數據都能詳細的列出檢驗報告,為三好科技給客戶做的產品,為我們自己開發的一些新產品鋪一條路往前走,去吸引更大的客戶。」


往期回顧


師說 | 王明鏡:30年真實之路


師說 | 施昌松:以人為本,向光而行


師說 | 張太軍:做一個能夠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



師說 | 古玉龍:我的萬分之一,消費者的百分

之百


師說 | 霍剛:愈鑽研,愈年輕


師說 | 夏冷:因為熱愛,所以敬畏


師說 | 李慧良:站在高處的憂慮者


師說 | Roger Ai:工程師要有情懷,更要有舞台


師說 | 鄭如娟:做一名接地氣的彩妝工程師


師說丨Eddy He:研發就是一群聰明人去做一件


傻事


師說 | 葉琳琳:從博士到技術網紅的蛻變


師說 | 董鵬程:時刻對產品、消費者和企業負責

師說 | 曾萬祥:做好東西才有好回報


師說 | 蔣麗剛:1%如何煉成


師說 | 鄧燕民:10年是技術研發人員的起步階段


師說 | 段國梅:研發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


師說 | 姜義華:上游的水平決定了下游的質量


師說 | 李洪海:走出舒適區


師說 | 劉山:從工程師中來,到工程師中去


師說 | 向文浩:好產品是聰明人下笨功夫做出來的


師說 | 龐義:用阿爾法狗的「嗅覺」引領創新


師說 | 張忠偉:在我手上,從未出現過抽檢不合格

師說 | 譚濤:就算不存在完美,也要力求做到


99%


師說 | 楊珂:研發的土壤就是工程師自己


師說 | 王文昭:研發的G點在市場


師說 | 劉向前:當下就是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師說 | 范皓然:化妝品技術交流的築橋者


師說 | Cecilia Almasio:一個義大利工程師眼中的


中國彩妝市場


師說 | 楊子彬:一名88歲老協和人對化妝品研發


的新期待

師說 | 呂智:從高露潔到相宜本草,困難會有,


困惑不再有


師說 | 廖霖峰:「廣東20%的企業面臨被淘汰」


師說 | 邱曉鋒:代工企業要帶給客戶更持久的


價值感才能生存


師說 | 翁玉萍:中草藥應成國產化妝品的護城河


師說 | 方電力:代工企業的格局有多大,舞台


就有多大


師說 | 溫俊帆:氣霧劑類化妝品需要更多競爭者


師說 | 何秋星:是師者,更是連接企業和學生的

「紐帶」


師說 | 王晶:模仿的終點不是模仿,而是原創


師說 | 廖廣光:功效化妝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師說 | 張思諾:彩妝研發不只是門技術活兒


師說 | 蘆澤慶治:立足中國的研發,有更大的


空間和未來


師說 | 董義偉:代工企業如何突破外資的重圍?


師說 | 張婉萍:產、學、研,任何一環都不能掉


鏈子


師說 | 毛勇進:小實驗室越來越難,大平台是主流

師說 | 劉綱勇:化妝品科研未來分工將越來越細


師說 | 蔡昌建:彩妝研發與藝術品創作有著同樣


快感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青眼資訊




不一樣的視角


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眼 的精彩文章:

屈臣氏弱化國貨的品牌調控法,飲鴆止渴還是鳳凰涅槃
單品三日破千萬,雙十一預售新品牌「跳出來」

TAG:青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