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寫「曾經滄海難為水」的美男子:愛對一個人多麼重要?

寫「曾經滄海難為水」的美男子:愛對一個人多麼重要?

文 | 棉植· 主播 | 林靜

來源:十點人物誌(ID:sdrenwu)

小時候以為元稹是情痴,被他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騙了N年。

稍有閱歷後,其「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情痴人設轟然崩了。

元稹撩過的妹子,兩隻手數不過來。

他的魅力何在?

一方面是帥氣,白居易誇他「君顏貴茂不清羸」。

元稹的遠祖是以開明著稱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拓跋宏推崇漢文化,說漢語、穿漢服,並遷都洛陽,最後乾脆連姓也給改了,改姓元。

Anyway,元稹身上流淌著鮮卑族的血。眾所周知,混血兒的顏值一般比普通人高出一丟丟。

另一方面是有才,白居易誇他「公受天地粹靈,生而岐然」。

元稹打小就愛讀書,但家貧難致,需要步行幾十里去借書。歸途中,元稹手捧書卷,邊走邊看。勤奮加上天資聰穎,他的智識不知不覺中甩同齡人幾條街。

9歲時,便下筆如有神;15歲時,參加明經考試,一舉中第。

有諺云: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這意思是,30歲考上明經,已算晚矣;50歲考中進士,猶未遲也。

元稹畢竟是15歲考中明經,不丟人!

山外青山樓外樓,當他覺得自己很厲害的時候,卻發現世上有的是更厲害的人兒。

比如李賀,就是寫「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那位天才。

元稹前去登門拜訪,結果李賀只撂下冷冷十個字:明經及第,何事來見李賀。

元稹吃了閉門羹,「慚而退」,也暗暗發誓要補上學歷這塊短板。

於是,元稹積極備戰吏部試。他比之前更勤奮了,「苦心為文,夙夜強學」。

備考的同時,元稹被派往蒲州當小吏。期間,他邂逅了初戀雙文,也就是《西廂記》中崔鶯鶯的原型。

雙文是沒落官宦人家的小姐,父親死後,孀居的母親崔氏帶著她和弟弟回長安,途徑蒲州時便投宿於普救寺。

當年,雙文的父親捐資修建普救寺,所以崔氏借住此地,也是合情合理。

然後,普救寺里上演了窮書生英雄救美的橋段。

起因是河中絳州節度使暴斃,朝廷委任的新官尚在赴任途中。

在這段時間裡,士兵們群龍無首。常言道:兵匪一家,沒有統領的兵,瞬間成了匪。

當崔氏聽說發生了兵亂時,驚慌失措,因其隨身攜帶的錢財甚多,又有幼子弱女相隨,料想躲不過兵亂。

這時,元稹挺身而出。元稹平日常與官吏們打交道,與軍中一些將校也有交情。

所以,當元稹聽到外邊亂糟糟的,他邁出寺門一看,為首的正是老相識。

老相識見到元稹,急忙下馬以禮相待。

本欲劫掠普救寺的亂兵,反而成了保護普救寺的衛兵。

元稹救了崔氏一家,雙文對他的好感度飆升,兩人迅速墜入愛河。

後來,元稹進京趕考,與雙文辭別,地點在十里長亭。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這個橋段叫長亭送別,後來,李叔同那首《送別》的靈感便源於此。

元稹第一次考,名落孫山。元稹的母親把這一切歸咎於雙文,認為是雙文導致了兒子的分心。

於是,在母親的強迫下,元稹竟一時糊塗地寫下了分手信。

兩年後,元稹再次參加,這次考中了。當元稹興沖沖地跑去找雙文時,卻發現大門緊閉。雙文沒有見他,只是托丫鬟捎信給他:

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

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

話說元稹考中吏部試後,在榜單上看到了白居易的名字。

後來,他倆都被授予校書郎,並被分配到同一間辦公室。

大唐文壇的雙子星,就此相會。

正所謂「好事成雙」,金榜題名後不久,元稹竟被京兆尹韋夏卿的女兒韋叢看中。才子佳人迅速墜入愛河,喜結連理。

小日子過得恩恩愛愛,然而,元稹畢竟只是個小官,那點兒俸祿根本不足以支撐整個家。

工作之餘,元稹兼職撰文,賺潤筆費以補貼家用。

韋叢也從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富家千金,變為上得集市、下得廚房的居家主婦。

古代女子拋頭露面不符合禮數,比如卓文君當壚沽酒就遭到了非議。韋叢為了持家,可顧不得這些。

有一回,白居易來做客,元稹正愁沒錢買酒款待。韋叢似乎讀懂了元稹的心思,二話不說拔下髮髻上的金釵,變賣成酒錢。

日子過得愈來愈窮,韋叢不得不採野菜,甚至打起院子里那棵老槐樹的主意。

天剛蒙蒙亮,她就拿著掃帚把落葉掃成一堆,再抱到灶間,生火做飯。

日子過得再苦,她也不離不棄。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公元805年,元稹和白居易相約辭去校書郎的職務,遁入華陽觀,閉關備考。

他們共同研討出75篇策論,合稱「策林」。

刷完這75套全真模擬題,他倆雙雙考中,而且元稹高居榜首。

就目前來看,元稹手裡這副牌打得不錯。

他自身是學霸,迎娶了溫良恭儉的白富美,如今又通過了難度係數爆表的制舉試,當上了左拾遺。這可是陳子昂、杜甫等前輩擔任過的官啊!

天道忌滿。

公元806年,也就是元稹高居榜首這年,接連發生了兩件傷心事。

先是岳丈韋夏卿病逝,元稹在朝中失去了一位敦厚長輩;然後,傳來了母親去世的噩耗。

元稹在家丁憂三年,失去了賴以存活的俸祿。

好在白居易經常資助他;元稹生病時,白居易的母親甚至親自為他端湯送葯,視他若己出。

此外,韋叢也從未抱怨過日子艱苦。

正因為了朋友和妻子,那些灰暗的日子才有了光。

三年的丁憂結束後,元稹受到了宰相裴垍的賞識,被破格提拔為監察御史。

監察御史的俸祿很高,眼瞅著苦盡甘來,卻沒想到韋叢突然病逝了,身後僅留下不滿5歲的女兒。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哎,現在我們有錢過上好日子了,可你已不在我身旁,只能豪擲千金來祭奠我們死去的愛情。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我成宿成宿地失眠,一想到你的音容笑貌,就哭得稀里嘩啦。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自從遇見你,餘生都是你!

那麼,元稹當真做了鰥夫?並沒有。

元稹當上監察御史後,第一件任務就是充任朝廷的特派員,前往蜀地調查墨吏任敬仲。

也是在這過程中,元稹和薛濤相戀了。

薛濤是蜀地名伎,比元稹大了十來歲,但年齡不是問題。畢竟世間才華與美貌並存的女子,是稀缺品。

物以稀為貴,元稹把她當小蘋果還來不及呢,怎麼愛她都不嫌多!

薛濤懂詩文,和張籍、王建、劉禹錫、杜牧、張祜等詩人多有唱和。

薛濤還發明了一種特製的紙,這種紙有淡淡的香氣,名為「薛濤箋」。

試想薛濤和眾詩人魚雁傳書,當詩人們手捧遠方才女寄來的詩文,還散發著幽香,豈不怦然心動?

應該說薛濤撩漢很有一套,碰上元稹這樣的撩妹達人,勢均力敵,對上眼了!

《池上雙鳥》

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

更憶將雛日,同心蓮葉間。

薛濤的這首《池上雙鳥》,翻譯成現代漢語,不就是「我和你纏纏綿綿翩翩飛」嗎?

可惜好景不長,元稹在蜀地僅僅待了數月就回歸朝廷。薛濤常常在夜深人靜時,哼著「月亮代表我的心」的小曲兒,登樓遠眺:

芙蓉新落蜀山秋,錦字開緘到是愁。

閨閣不知戎馬事,月高還上望夫樓。

還沒領證,大齡剩女已經迫不及待地喊人家「夫君」了。

然而,薛濤的一片痴心沒能喚回元稹。

元稹回朝廷之後,就納安仙嬪為妾。當然,安仙嬪也不會是元稹的最後一個女人,之後還有裴淑、劉采春……

「樂不思蜀」的元稹,徒留薛濤在蜀地傻傻等待……

後來,薛濤頓悟了,遁入空門,黃卷青燈度餘生。

薛濤恨元稹嗎?未必。

倘若薛濤真的恨元稹,她只需給平日里那些詩友寄出幾張薛濤箋,或者發條朋友圈手撕元稹,就足以讓元稹苦心維繫多年的儒雅純情人設秒崩。

元稹身為士大夫,倘若被曝光是渣男,今後還怎麼在士林混吶?

但薛濤沒有翻臉,她遁入空門,與其說是恨元稹,不如說心死了。

哀莫大於心死。既然我的蓋世英雄,沒有踏著七彩祥雲來娶我,那我就選擇孤獨一生!

即便薛濤沒翻臉,其他詩人難道就沒一個看穿元稹的渣男本質嗎?

當然有,比如白居易。白居易曾寫過一首《贈薛濤》:

蛾眉山勢接雲霓,欲逐劉郎北路迷。

若似剡中容易到,春風猶隔武陵溪。

女追男,隔層紗,可你和元稹之間卻隔了條溪,波浪寬。為啥?因為元稹故意躲著你啊!你進一步,元稹就退兩步。勸你還是放棄吧!

白居易和薛濤素不相識,為啥要給薛濤寫這種東東?不覺得蹊蹺嗎?

真相只有一個,這封分手信是元稹委託白居易代筆的,而薛濤不知道。

那麼,元稹為啥自己不寫?畢竟愛過,元稹動不了筆。

試看元稹親自寫的那首《寄贈薛濤》:

錦江滑膩蛾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

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

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前三聯都在客套,誇薛濤的顏值、文采俱佳。尾聯突然筆鋒一轉,我和你煙水兩隔,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雖然跟元稹的其他金句,比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相比,不夠走心,但好歹表達出了異地戀的思念之苦啊!

畢竟愛過,分手的話,終究說不出口,只好借托白居易之筆了。

薛濤和白居易,一個前女友,一個好朋友,為啥都要選擇包庇渣男呢?

因為元稹這個人啊,一言以蔽之——小節有虧,大節無損。

前文提到,元稹當上監察御史後,第一件任務就是充任朝廷的特派員,前往蜀地調查墨吏任敬仲。

李白有詩云: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剛從長安出發時,元稹心裡還犯牢騷:自己千里迢迢入蜀,只為了捉拿區區一小墨吏,豈非殺雞用牛刀?

行走在艱難險阻的蜀道上,元稹忍不住寫詩吐槽:

《使東川?百牢關》

嘉陵江上萬重山,何事臨江一破顏。

自笑只緣任敬仲,等閑身度百牢關。

不過,到達之後,他才發現朝廷的用心良苦。

任敬仲一案,案情確實不複雜,但元稹在查案過程中,卻意外地發現前劍南東川節度使嚴礪才是巨貪。

元稹彈劾了嚴礪,嚴礪的後台很快找借口把元稹排擠出京。(稹雖舉職,而執政有與礪厚者惡之,使還,令分務東台。)

元稹雖然敗了,卻贏得了蜀地百姓的尊重。

蜀地百姓紛紛以「稹」或「微之」(元稹字)為孩子起名。

他除了跟壞人剛正面,還經常寫諷諭詩針砭時弊。他和白居易共同發起了新樂府運動,並稱「元白」。

韋叢去世,韓愈為她撰寫了墓志銘。在墓志銘中,韓愈順道給元稹點贊:「以能直言,策第一,拜左拾遺,果直言失官;又起為御史,舉職無所顧。」

元稹去世後,其墓志銘則由白居易來寫。白居易寫時,毫不掩飾對他的讚美:「實有心在於安人治國,致君堯舜,致身伊皋耳。」

韓愈和白居易在墓志銘中都對元稹作出了肯定,元稹此生無憾矣!

對了,元稹也曾為一位大詩人寫過墓志銘,其中有幾句是這樣:

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

這位大詩人生前藉藉無名、窮困潦倒,如果不是元稹偶然翻開他的詩集,他可能繼續沉寂下去。

這位大詩人,叫杜甫。

誠然,站在「文章光焰萬丈長」的杜甫身旁,元稹不過是個伴讀書童。

而對比痴情的杜甫,元稹更顯渣男本質。

但有一點,元稹可以拍胸脯保證不輸給杜甫,那就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志向!

誰說不專一,就不能利國利民?歷史要真有這麼簡單就好了!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關注十點人物誌

聽免費人物傳記 / 名人故事 / 文學名著

-音樂&圖片-

背景音樂 |《春江花月夜》《小樓昨夜又東風》

圖片來源 |《狄仁傑之神都龍王》劇照

-作者-

-主播-

林靜,十點讀書籤約主播,電台主持人。典型的雙魚座,矛盾的個體,偏愛白色。喜歡音樂、旅行、讀書、看球及一切美好的事物,相信聲音是有溫度的。微信公眾號:晚聽經典、靜聽林靜。新浪微博@DJ林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汪曾祺:像水一樣活著,淡到極致卻成為一種濃烈
港珠澳大橋背後的男人:謝謝有你,讓中國這麼了不起!

TAG:十點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