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餓了 不,你不餓!嘴饞與飢餓,你能分得清嗎?

我餓了 不,你不餓!嘴饞與飢餓,你能分得清嗎?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中國科學院分子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馬小舒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下午三四點鐘,你正專註地進行著緊張又嚴肅的學習/工作,突然一股強烈的慾望襲來:想吃某種零食了。

這個時候,你在心底告訴自己要忍耐!於是,你試著讓自己忙碌起來,不去想它,但是根本沒用。事實上,你越是不去想那種零食在口腔中咀嚼的情景,你就越想要吃它。

還有另外一個場景,當你感覺不舒服的時候,吃不下任何東西。你唯一想要喝的就是小時候奶奶在你生病時親手做的雞湯。可是現在奶奶不在身邊,根本吃不到。

我餓了 不,你不餓!嘴饞與飢餓,你能分得清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於360圖片搜索)

那麼,為什麼人會在特定的時刻"嘴饞"呢?

嘴饞是一種"精神飢餓",但並不等於"飢餓"

通俗來講,嘴饞就是對某種特定食物的強烈慾望,大家千萬不要覺得這種慾望很不正常。儘管小的時候很多人有過被家長嚴厲教育過不能貪吃的經歷,但這可並不是你的錯。或許有時你想吃的只是香噴噴的豬蹄、童年時最愛的辣條、一碗熱氣騰騰的小米粥。

飢餓是在胃和大腦之間一種簡單的連接,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肚子餓"。當我們的胃消化了我們吃的所有食物時,身體會分泌一種叫做gherlin的激素,它通過信號傳導會向下丘腦發送信息,以獲取更多的食物。下丘腦調節我們最基本的身體機能,如口渴、飢餓和睡眠。然後下丘腦會向大腦釋放食慾肽來促進食慾。接著你就想吃東西了。

嘴饞則更複雜,它涉及到大腦的幾個區域(如下圖),這些區域構成了大腦的獎勵中樞(主要為下丘腦調節)。與我們的精神狀態和記憶聯繫起來,因此,一些科學家也把嘴饞稱為"精神飢餓"

我餓了 不,你不餓!嘴饞與飢餓,你能分得清嗎?

下丘腦調節機制(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飢餓是一種生存的本能,此時人們會通過進食獲取能量進行生存,儘管有時候並不是自己愛吃的食物。嘴饞則是人們常常想吃的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高脂肪或高糖的食物會刺激大腦中釋放化學物質(如多巴胺等),這些化學物質會給我們帶來愉悅感,甚至是輕微的(暫時的)快感——就像毒品一樣。

我餓了 不,你不餓!嘴饞與飢餓,你能分得清嗎?

多巴胺作用途徑(圖片來源:360圖片搜索)

嘴饞都是大腦犯的錯

2004年,莫奈爾化學感官中心和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嘴饞和大腦的關係。他們使用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fMRI),結果顯示嘴饞能激活與情緒、記憶和獎勵相關的大腦區域,這些被激活的大腦區域與藥物渴求相關的研究中顯示的區域一樣。

2011年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博士哈維·溫卡登也曾就人們對食物的渴望做了大量研究發現,96%的女性和68%的男性犯過"嘴癮",在一般的情況下,我們會聽從內心的召喚,滿足口腹之慾。"嘴癮"與陣發性飢餓差異明顯。當你餓的時候,你什麼都想吃;但當你嘴饞時,就特別想吃某一種食物。

我餓了 不,你不餓!嘴饞與飢餓,你能分得清嗎?

大腦區域示意圖(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這項研究的發現符合各種各樣的渴求,無論是食物、藥物還是名牌鞋,都有共同的機制,他們在大腦中的工作方式一樣。嘴饞、毒癮和成癮行為,如賭博和過度購物,都遵循類似的神經路徑。

這項研究還表明,我們的精神狀態會影響我們對食物的渴求,但並不會影響我們的飢餓程度。同時,我們對食物的記憶也會影響我們所嘴饞的事物和什麼時候會嘴饞。例如,如果一個孩子在感到悲傷或沮喪時得到了小蛋糕,這可能會導致以後對甜食的渴求。同時大腦中的獎賞系統會引導我們去尋找熟悉的快樂。

劍橋大學醫學研究委員會的潔玻醫生指出發現,"節食或限制飲食通常會增加嘴饞的可能性",這是一種很難戒斷的心理依賴。所以,你越拒絕自己想要的食物,你就會越想吃。然而,禁食則不太一樣,他們發現,在一天內不吃任何食物,對食物的渴求會減少。所以,下次當你特別想吃孩提時代的食物或者渴望某一特定的東西時,你要知道,你的大腦才是"罪魁禍首"。

講到這裡,大家都知道為什麼會嘴饞了吧?大腦作為人體最"聰明"的器官,可是會時時刻刻"盯緊"你的一舉一動哦。各位小夥伴,你對什麼食物情有獨鍾呢?那就在評論區告訴我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警惕!這些保健食品都是假的,別買!快告訴爸媽
一個動作讓洗衣機淪為「細菌窩」,4招教你用對洗衣機

TAG:科普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