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中國合伙人,合到最後,合的是人品!

中國合伙人,合到最後,合的是人品!

創業需要不需要找合伙人,有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

以人物為例,徐小平,真格基金創始人,中國著名天使投資人,觀點是「沒有合伙人最好不要成立公司,合伙人比你想像的更重要」;俞敏洪,新東方董事長兼總裁,洪泰基金聯合創始人,觀點是「只投一個創始人的公司,有三個合伙人就不投了」。有意思的是,徐小平和俞敏洪曾是新東方的合伙人,電影《中國合伙人》就是以他們為原型。

合夥,合的是什麼?

創業時選擇合伙人,我以前覺得應該至少滿足四個條件:

第一,具備信任基礎;

第二,能力或資源互補;

第三,發展目標高度一致;

第四,占股比例合理。

人無信則不立,沒有信任基礎,就談不上合伙人,某種意義上來說,找合伙人不比找老婆簡單多少;找合伙人,就是補齊短板,我不擅長的事,找到擅長的人做,互補防止木桶效應發生;只有心往一處想,勁才能往一處使,對公司的發展要有共識。

第四點至關重要:股份分配。

最怕兩種股份分配情況:一種是捨不得分大餅,都自己捂著摳門摳死;另一種是瞎分大餅,失去了控制權,容易造成公司混亂。

合夥之初,可能更看重的是能力、資源、人脈、經驗,這是合作共贏的基礎,把攤子先支起來。想的更多一點,就是分贓問題,說白了就是賺了錢怎麼分,徐小平對此講過的一句話我非常認同「不要用兄弟情誼來追求共同利益,要用共同利益追求兄弟情誼」,多少合伙人最後分崩離析,都是因為分贓不均,最後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

對此,我有一點建議:醜話說前面。

先談錢不傷感情,但等到談感情的時候,就傷錢了。

徐小平和俞敏洪,包括王強,還可以「分手之後還是朋友」,我揣測其中最關鍵的點是:性格和人品。

合作這麼久,會有多少摩擦,多少爭執,多少友情變成了恩怨,《中國合伙人》中佟大為的角色講過一句話,「千萬不要和好朋友合夥做生意」,搞不好最後連朋友都沒得做!

相信新東方當年的三位合伙人,能夠善始善終多半是靠有人的大度,有人的客觀,有人的堅持原則,有人的不忘初心……雖然時至今日,有的人釋懷了,有的人沒那麼釋懷,但至少大家都成功了,彼此成就。

創業賺了錢,絕對是人性的巨大考驗,多少人在這個階段,以為自己就是小皇帝,膨脹的和氣球一樣,居功自傲,自己也飄了,合作夥伴也不行了,目中無人,獨裁專制,往往這就是一家公司沒落的開始……

或者人品有問題,你吃肉別人喝湯,如果之前約定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倒是也理所應當,但如果你偷摸吃肉,別人喝湯就幾片菜葉子,你還成天說前面有個大餅,好吃的不得了,堅持,努力,加油,fighting……這點不地道會成為導火索,一旦有人背信棄義,就是團隊分崩離析的開始。

合夥,合到最後,合的是人品值!

有了煩惱找明哥,找了明哥樂趣多,關註明哥聊求職,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哥聊職場 的精彩文章:

領導不好相處怎麼辦?非常嚴厲說話辦事不留情面!
老闆在群內叫錯自己的名字,該怎麼回?

TAG:明哥聊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