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天天都在用的效率 App,實際上竟降低了你 50% 的效率?

天天都在用的效率 App,實際上竟降低了你 50% 的效率?

AppSo 有獎徵文大賽已經截稿啦! Switch 、Kindle 等豐厚大獎最終被誰抱走呢?本文是來自商商同學的入圍投稿作品,一起來看看吧!


主題:數字生活進行時






作者:商商 

相信,每個人的手機里,都有那麼幾個「效率類」軟體。

幫你抓住靈感,讓你記住生活的每一絲細節;讓你記住待辦事項,保證每一項任務都不會遺忘;令你的生活無比便利,一鍵支付,流水式作業,效率極大提高……

作為一個效率類軟體重度使用者,印象筆記會員、滴答清單會員、Xmind 會員等多款效率類軟體付費用戶,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使用歷程,交流經驗。

兩年前,剛上大學,每天除了睡覺都在對著手機,不滿足於手機只能用來打遊戲看文章聽音樂觀視頻。

我的心開始蠢蠢欲動,我希望這個助手能夠幫我打理生活,能夠讓我每日高效完成工作。

我遇到了《印象筆記》,我學習到了「標籤管理法」,我保持寫每天的晨間日記。我用 Inbox 收錄我每天的待讀文章,我將我的個人信息分門別類,按需存取。它成為了我的第二大腦。

我遇到了《滴答清單》,將我的每日任務安排的明明白白,將我的日曆日程鋪排得妥妥噹噹,將我每時每刻該做的都提醒的清清楚楚,它成為了我的智能秘書。

我遇到了《時間塊》,我令時間花費記錄有條不紊,我令每周花銷總結成條形圖,我令每月時間支出繪成折線圖, 我令時間支出,瞬間變成了可量化的數據,它成為了我的時間管家。

我為了讓自己專心致志,苦心鑽研了番茄工作法,特地下載了 Forest 讓我心無旁騖。

我為了讓我管的住錢,特地挑選了一個記賬軟體,堅持 600 天記錄我的金錢花銷,收入支出盡在手中掌控。

我為了養成閱讀習慣,特地買了 Kindle,還收錄了一大批 Kindle 使用技巧,研究了 Kindle 怎麼做書摘,收藏了一大批感興趣的書籍。

我為了讓我的操作更有效率,自學了 Flow chart 的編寫,讓每個早上起床,晚上入睡,操作都變得自動化。掃碼支付,拍攝 gif …… 從沒想過我的手機能這麼有趣。

我為了讓我的思維更具邏輯,研究了很多思維導圖的文章,閱讀了不少思維導圖的書籍,利用它來記錄會議,旅遊攻略,讀書筆記...... 就連這篇文章,我也是依靠思維導圖寫出來的。

到後來,又覺得自己身邊的物質太多。特地研究了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學習了生活上的減法,將各種軟體結合起來,不那麼累贅。

可是? 這一切, 真的起作用了嗎?

效率軟體致拖延




  • 噢!這星期,老師有布置作業,先添加到滴答清單等待任務安排。



  • 噢!這個月,有好多場球賽,先排到我的 schedule 裡面再準備訓練。



  • 噢!今年,我制定好了目標計劃,先寫在印象筆記里再慢慢填充。

原本兩分鐘就能做好的事情,我偏偏要走個形式,稍作安排,表面上看起來對自己的生活遊刃有餘,實際上卻是不斷拖延。

效率軟體費時費力




  • 本應該學會 PS 的使用,卻花了更多時間在尋找和收錄 PS 教程



  • 本應該學習營銷的知識,卻浪費大量精力在下載和傳書到我的 Kindle



  • 本應該接收任務就開始動手,卻耗費腦細胞將任務分解成 GTD 的格式



  • 本應該上課認真聽講做筆記,卻在盤算著什麼時候買了 iPad 再做筆記,無紙化才是王道

效率軟體不單止拖延我的事情進度,還讓我支出了更多額外的時間與精力。我花費上百元保持我的高級會員,我花費數小時收集所謂的攻略技巧,我花費無數的精力將筆記的一切整理了一遍又一遍,卻從不花時間仔細看內容。

效率軟體造成錯覺

我已經將讀書筆記做成了思維導圖的樣子了!




  • (拍進印象筆記,再也不複習查看)

我已經將每天的複習計劃都寫進清單了!




  • (每天只是敷衍完成,追求的只是任務的打鉤)

我已經將這篇「賺錢的方式,決定了賺錢的量級」收錄進我的待讀清單了,以後一定看!




  • (錄入=學會,已經學會了怎麼賺大錢了)

當我已經用了一下午搜索 BEC 的備考資料,我錯以為我已經複習好了一半;當我收集了一大堆 PS 攻略,我誤以為我已經成為了 PS 大神;當我下載了幾 G 的電子書,我真的覺得自己「腹有詩書氣自華」。

人的知識體系,由世界觀和方法論構成

而方法論的定義如下: 它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

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方法論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理論體系或系統,通常涉及對問題階段、任務、工具、方法技巧的論述。方法論會對一系列具體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系統總結並最終提出較為一般性的原則。

而這類效率軟體產生的目的:

在盈利為根本目的下,督促你每天完成每日任務,減少遺忘,幫助你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作為第二大腦,作為工具供你使用,提高你的生產效率,讓大腦真正用來思考。就是強化你的方法論,讓你覺得對自己的生活了如指掌,讓你認為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加強,讓你彷彿高效利用了自己的時間和金錢。

但是,過度追求方法論,重度使用效率軟體,真的對生活有好處嗎? 沒有了它們,我的生活又會變成什麼樣呢? 評論區告訴我你的看法吧!


?? 評分標準 ??




AppSo 評審團評選入圍獎,佔比 50%


微信 7 天閱讀數,佔比 25%


文章 7 天投票評分,佔比 25%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或參與下方投票為作者打 Call




恭喜商商成功獲取 AppSo 徵文入圍獎(印象筆記高級會員三個月)





<<  滑動查看徵文主題  >>



你絕不能錯過

/ AppSo

新 iPad Pro 上手:「全面屏」iPad 都有哪些亮點,看這篇就夠了

/ AppSo

新 MacBook Air 現場上手:時隔 8 年的大更新,到底好多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ppSo 的精彩文章:

車裡異味一鍵清零!有了它,愛車秒變頭等艙
小紅書熱銷、口碑爆表,這款平價行李箱厲害了,摔不壞還踩不爛

TAG:AppS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