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類風濕關節炎肺動脈高壓中醫病因病機

類風濕關節炎肺動脈高壓中醫病因病機

風濕、類風濕,在中醫,列入「痹症」中,把類風濕關節炎認為是「尪痹」、「尪羸」,因痹而導致跛足行走,甚至不能行走。類風濕關節炎,即中醫「尪痹」引發肺動脈高壓,實際上為痹症引發肺動脈高壓。在西醫上,類風濕認為是自身免疫功能異常而導致,也預示出治癒的可能性微妙。

尪,有腳跛和脊背彎曲之意,中醫上還指身體羸弱的廢疾。中醫痹症的發生,有正氣不足之因,在感受風寒濕等外邪後,就容易導致外邪滯留於體內,發病為西醫的風濕、內風濕。中醫之「痹」,即有閉塞不通之意,而從總體上論述痹症的病機,則有痹在皮、肉、筋、骨等不同。

這也早在古中醫的醫籍中有很多論述,比如《素問·痹論》言道:「痹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不流,在於筋則屈伸不利,在於肉則不仁,在於皮則寒……凡痹之類,逢寒則急,逢熱則縱。」由此可看出,類風濕關節炎病在筋,如果由外到里把皮、肉、筋、骨,分為四個層次,類風濕關節炎已深達第三層。

所以在中醫中,歷來也認為是一痼疾,即久治難愈。但是難以治癒,並不能不治、不進行護理防治。否則就會病益日進,不斷地加重,更容易並發肺動脈高壓、類風濕心臟病等。從前面病在皮毛、肌肉、筋和骨看,辨證施治可依據中醫「脾藏營而主肉、肝藏血而主筋、腎藏精而主骨」等理論,分別而治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禹番時代 的精彩文章:

立冬後防治呼吸道疾病的幾個要點之一
五臟六腑相生相剋和應用之二

TAG:禹番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