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真修行人必須要規避的17種「不對」

真修行人必須要規避的17種「不對」

1

自己還不自由,而想要令他人自由,這不對

宗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里說的,你想度別人,自己還沒有度好,怎麼度別人(「未調伏而調伏他,無有是處。」)?要先調伏自己。

同理,「自由不自由」的意思是我們的心沒有調伏。心調伏的話,就變得能控制自己的心,就變成自由的。自己沒有調好心,一直點別人「你不可以生氣、你不要貪心這麼強」,想調伏別人的內心,一直給人家開示,這是不對的。

自己還不自由,自己心裡沒有調伏,自己的心沒有成為自由的心,怎麼可以讓別人的心變成調伏的呢?不可能有這種功夫,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

2

自己沒有功德,而想要教導他人,這不對

自己沒有功德,但自己想當老師。

我們講過依止上師的條件,十個所依善知識之相,你最起碼要具備兩個。你都沒有具備,想當老師,那就是沒有資格。

所以你沒有這些條件、沒有這些功德,想當教導他人的老師,這是不對的。

《菩提道次第廣論》也有說,想當老師的人也要具備(功德)、也要做,要具備這些條件。不可以說「我要當老師,我要當上師,但是我不觀察我有沒有具備(相應的)功德」,這是不對的。自己具備資格之後,就可以當老師、當善知識。這也是道次第裡面常常提的。

3

信心雖然真切,而不顧忌罪行,這不對

對三寶有信心,「我念什麼,然後我會得到什麼功德;我供的話,有什麼功德」,對這些很有信仰、很有信心,也做得不錯,但是它的順序是反的。

《菩提道次第廣論》里講,學修業果,先要修惡業、惡報的內容,不是善業、善報。先要從惡業那邊修,先要認出來哪裡不對,然後改進。

造惡業有多嚴重的惡報,從那裡就遮掉。不可以沒有碰遮除惡業的部分,努力進行善業,這是不太對。

我們平常儀軌里也是先懺悔,然後隨喜。先要去掉不好的,然後才做好的。不好的都沒有改進,一直做好的,實際上做(善業)的同時,也會染到不好的,混在一起。

有的人確實是正面的天天念很多遍(功課),心裡也有信心,「這樣(做),我(會)有什麼功德」,禮拜等等,但是不管惡業方面,該罵的還會罵,該嫉妒誰還會嫉妒誰,對誰的態度都不改變,「信心雖然真切,而不顧忌罪行」。這兩個也是矛盾的,「信心雖然真切,而不顧忌罪行」是不對的。

4

喜歡空性,而我執愈來愈大,這不對

我們人人差不多都是這樣,是不是喜歡空性?非常喜歡空性。但同時(有)「我的空性對,你的空性不對」,喜歡空性的同時「『我』要成就,『我』要證悟空性」這種執著。

這些算是比較高的層次,學之後執著自己的空性主張;其實我們不是這樣,我們普通人確實喜歡空性,學佛的人人家裡都有《心經》、《金剛經》,很喜歡空性這麼高的法,但是有的時候學佛的人執著心比一般人更大,我執比一般人更大。「喜歡空性」跟「我執大」,這兩個完全是矛盾的,這個也不對。

5

智慧大卻不知道法與非法,這不對

如果讓某人講法理,回答法理的問題,他很會講、很知道,但實際上完全不會分辨「我的行為應該這麼做,我的那種行為不應該這麼做」,自己一樣都沒有變。

學了這麼多年,懂了也這麼多,但是自己的行為、平常的思路什麼都沒有變,那就是該做的、不該做的都沒有分辨。

法的意思是實際上行、修,這就是真正的法,而法上這個人則完全不會分辨。「卻不知道法與非法」是不對的,就是這個意思。

「智慧大」意思是法理學得很通,但是實際上自己的行為、言行不如法,包括自己的意,意也是行。

6

聰明卻不明白法義,這不對

有這種人,世間的方面好像很聰明,一打開佛法(的書)、一聽佛法,腦子就鈍得不得了。這個實際是腦子有問題。不是腦子真的聰明。表面上聰明,一講法理都覺得不懂,這個腦子有問題,不是真正的聰明。

7

避小罪卻不顧大惡,這不對

應該這樣說:「非常顧忌小罪,但是對大惡完全不顧忌」。

我們也有這種現象,常常出現——「哦,仁波切,我功課沒有做,怎麼辦?」但實際上連十四個根本墮都沒當回事。

菩薩的十八個根本墮、四十六罪,這些都不把它當回事,(反倒擔心)「我受了灌頂,我功課沒有做,怎麼辦?」(相比之下)這實際上是非常小的罪;對這個非常在意,但是受了的大戒有沒有守,完全不在意。這是常常出現的。

也有一些人對螞蟻、蟲(擔心)「怎麼辦?怎麼辦?」對旁邊的人,心卻非常罪惡,卻擔心「這個螞蟻怎麼辦」。「避小罪卻不顧大惡」確實是矛盾的,這些我們身上出現的矛盾,霞波瓦就點出來:這個也不對。

8

利他心切,卻不停傷害,這不對

心裏面有利他的動機,但是行為上一直傷害,這是矛盾的。

應該注意我的行為有沒有真正傷害(別人),我們要注意(實際上產生)傷害的(行為)。不可以說「我的心裡想利他,實際上有傷害他人」,這是不對的。

與心裡利他的想法一樣,行為也要利益到(他人)。不可以不顧慮行為,行為的傷害都不顧及,一直這麼做。行為上也要沒有傷害,如果這個沒有做到,是一個矛盾的狀態。心裏面有利他,但一直做有害的行為,這個也不對的。

9

獨自坐不住,卻不知道如何與他人相處,這不對

也可以這麼理解:你脫離輪迴也做不到,但是跟眾生相處也做不到,也是矛盾的。否則你就脫離輪迴嘛;這個做不到,那你就要學怎麼與眾生相處。從高的角度可以這麼理解。

那現在講的是比如出家、或者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樣在山洞裡面修行,完全離開人群。這種你做得到、能夠這樣子生活,能夠做到這樣活,那你可以的。如果你做不到這個,就要好好學怎麼跟人接觸、互動,要學啊。

去山洞裡,一個人住在那裡,這個沒有辦法做到的話,那隻能選擇另一條路:與人怎麼相處。這個你要學。實際上,「坐不住」跟「不會與別人相處」是矛盾的,「獨自坐不住」和「卻不知道如何與他人相處」這兩個是矛盾的。

10

想要戒行高潔,卻不能忍受,這不對

指的是菩薩戒。(守)菩薩戒必須忍辱功夫強。如果忍辱功夫不強,沒辦法做得到守菩薩戒的。

「想要戒行高潔」,卻沒有辦法修忍辱,是矛盾的。

11

短暫的勇猛,最終卻散漫,這不對

我們有的時候會做布施,吃的、穿的這些短暫用的東西,布施得非常勇猛。這樣非常勇猛,內心的基礎、需要的「定」,應該也建立起來。

但是如果我們內心本質上還是很散亂,這兩個是不符合的。有一種人,不怎麼在意、執著一些小事,自己小的名譽、利益,謙讓人家,對自己不怎麼在意。

表面上對他人很願意布施,為了他人,捨棄短暫的東西,這方面非常好。如果這樣的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呢?真正需要的是內心裏面心很寬廣,這些小事情都不當回事,心要寬廣。

同時,心也要不散亂,也要很穩定。如果內心不怎麼穩定,就不符合前面的做法,不太匹配。這句的解釋是這樣。

比如一個小孩,什麼都不在意,從負面角度來說,什麼都不在意的時候呢,怎麼講,他都(不會聽)。他什麼都不在意的時候,我們就沒有辦法跟他說什麼,他什麼都不在意。

人對名利等什麼都不在意的時候,一種是很差的,一種是很好,有兩種可能性。 一個是不在意自己什麼都爛的不得了的;一個是小事不在意,心裡很穩定、廣大。有兩種人。

那現在是講負面的,什麼都不在意的(態度),「這個你要嗎,給你」,很猛的,短暫的什麼都會給,但是自己內心裏面完全衰敗的狀態,心就完全沒有方向,沒有目標。讓心穩定的方向感都沒有,什麼方向都沒有。

實際上應該是:不在意短暫的東西的那種人,在究竟方面要有目標。有的人短暫(目標)沒有,究竟(目標)更沒有,就是這個意思。

短暫沒有(目標),你究竟要有(目標),這兩個是配的。如果你短暫沒有(目標),究竟你就抓(重要的目標),這就匹配。你短暫(目標)沒有,究竟(目標)更沒有,是不配的。「短暫的勇猛最終卻散漫」,這也是有矛盾的,「這也不對」。

12

法很高而自心低下,這不對

或者說自己的心相續非常低,這個也是不對。

比如法是密法,自己其實連下士道都沒有做好,這就是不對、不配。

法是密法,大乘,我們要配的話,內心裏面菩提心、空性具備,才可以配的上。法是很高,自己實際上很低,這個也不配,所以這個也不對的。

13

師父好而自己卻行為卑劣,這不對

這個也是不配的。

我們說:老師怎麼樣,應該弟子怎麼樣,這個是要有關係嘛。現在這句是弟子的位置,「師父好,我很差」,這個是不配的。「師父好而自己卻行為卑劣,這也不對」。

14

喜歡學法,卻不樂修持,這不對

這也不配,因為法就是為了修的,你學、卻不修,就是不配的,所以這個也不配。

15

想要住在靜處卻沒有信心,這不對

這句應該這麼講:「自己是想要住在靜處,沒有人的地方,但是在他心裏面,人要對他有信心」,這個是矛盾的。

意思是他想住在山上,但是他心裏面呢,希望大家都知道他在山上、大家都對他尊敬。這是不對的。

如果你想要住在靜處,就等於你內心裏面有需要離開人群的心。如果心面還是沒有捨棄那個人群,人群對他要有好的稱譽,「哦,說他是去山上了,哦,他是這麼高的修行」,大家都對他崇拜。有這種期待。

如果這種期待,心就沒有離開人群。內心裏面,「想要住在靜處,卻要很多人供他、敬他。他要這些對他恭敬的心,供養、尊敬。」,這兩個是矛盾的。

16

想要賢善,卻貪慾心大,這不對

貪慾的意思是「我要這個、我要那個」的心態。

這種貪慾大,跟世間的人、跟不修行的人沒有區別。有這種貪慾的人,「我什麼都最好、什麼都想要」,那他就不是修行人。

一個善的修行人,自己內心裏面,對自己「這個、那個什麼都要」的慾望一定要捨棄,肯定要顯示跟人家不一樣的一面,才會變成修善的行。想要「賢善」,就要捨棄慾望,貪慾的心不要大。貪慾的心大的話,就等於矛盾。

17

想要解脫,而行為卻不出世間八法,這不對

因為「世間八法」就等於對自己今世的吃、穿什麼享受都要,別人對我們的讚揚也要,名氣也要旺,這些心裡都非常在意的話,心就完全執著於輪迴的圓滿。

這樣執著得不得了,解脫的心都不能出現,解脫怎麼可能出現?如果想要解脫,沒有離開「世間八法」,完全不用提解脫,連想解脫的心都不會生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九讀佛 的精彩文章:

竟然沒有一個是主動傷害我們的對象
一個很接地氣的用無我觀念對治瞋心的方法

TAG:老九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