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麗莎?蘭道爾:五次生物大滅絕或源於看不見的物質

麗莎?蘭道爾:五次生物大滅絕或源於看不見的物質

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麗莎·蘭道爾在11月4日騰訊WE大會演講中分享了有關額外維度以及暗物質的最新研究與思考,她闡述了物理學家追尋更高維度存在證據的歷程,並提出了地球幾次生物大滅絕或許離不開暗物質作用的新穎觀點。我們根據麗莎·蘭道爾的演講,整理出下文。

下面是麗莎·蘭道爾的演講內容。

本刊記者丨楊心舟

宇宙範圍之大超出了我們的可見範圍,有觀念認為,只要是看不見的東西就不存在。但我們知道,視力是有限的,只能夠看到可見波長的東西,即我們日常所見的東西。有一些物質,甚至包括光在內,是不可見的。但我們可以通過工具、方法、技術來觀測,比如說紅外線望遠鏡,可以使我們看見無法直接觀察的紅外光。但還有一些物質是根本不發光的,比如暗物質。還有一些因為「太小」導致我們無法看到,比如說額外維度

有一些人覺得,看不見是因為這個東西是我們不可及的,比如說太遠或者沒有看對方向。但最糟糕的借口是什麼?是我們沒有想去看,覺得不在我們的領域之內,所以我們根本不操這份心。「我希望大家能夠想一想,我們能夠找尋什麼,哪些事情如果我們現在不去觀測就有可能錯失。」

我們生存於一張二維的膜上

我們對生活的三維世界熟悉不已,左右、上下、前後,即使是物理學的定律也是這樣來設計的。但是我想給大家解釋一下,也可能存在我們還確實不知道、甚至超過我們能夠直接觀察到的,三維世界以外的更多維度的世界。我們如何思考這一點呢?

假設我們真的想做的話,我們可以考慮除了投射之外的方法,比如降一個維度。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我們是二維生物,生活在一個三維的世界當中,我們將如何觀察三維的世界呢。你能夠看到的只是切片,就像有東西穿出來穿過去。

比如說你可以想像,這樣的一個球體會穿越二維的世界,如果說你是生活在一個平面上,你會看到有一些像盤子一樣的東西,開始小後來大然後又小,我們能夠用這樣的方法,聯想到其實是存在一個三維物體的。

還有一種角度能夠讓我們去思考這個問題,仍然是用降維的方法,比如說投射。但是單一的投射會有誤導性,比如大家做過光影遊戲,就是直接從物體一個方向照射過去獲得影子。這樣的單點投射,並不會給到你三維的信息,如果說把多個投射能夠結合起來,才具有條件構想出一個三維的物體。

單點投射不能展示完整三維物體

因此三維物體並不是一次性觀察到的,而是多次觀察然後再整合起來,這樣我們可以了解到更高維度的事物。還有一個就是全息影像,一種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技術。

卡魯扎1999年的時候提出了額外維度,也就是說在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之後,很快他就提出了額外維度的思想。「愛因斯坦的方程可以在任意數量的維度當中都是適用的,他認為額外的維度是我們看不到的,因此它就很特殊,這是一個有趣的思想。」克萊恩他提出了額外維度可能非常非常小,它被捲成了極小的體積,因此宇宙只是一個二維的世界,即可以被捲曲起來了。

在1999年的時候,克萊恩和我就發現了還有一種新的方法去隱藏維度,這種理論是在弦理論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也被稱作膜理論。在高維度空間當中存在類似於膜的物體,我們可以生活在一個膜世界當中,在高維度的世界當中,我們所知道所有的事情,其實都被聚集在了一張膜上,這邊我們可以看到是一個二維膜的圖片。像人、引力甚至太陽、行星都聚在一張二維的膜上。

人、引力甚至太陽、行星都聚在一張二維的膜上。

「通過膜理論,我們有很多有趣的發現。這裡可能會有新的方式能夠隱藏額外維度,而不只是把它捲起來。」像人、引力甚至太陽、行星都聚在一張二維的膜上,其它的力可能會在一個三維的膜上。

這就好比我們看來就是一根線的物體,如果用放大鏡觀察,就可以發現其實裡面還有另外的世界———裡面的纖維有粗有細,有不同的方向。這就是我們看不見蘭道爾教授假設的第五維空間的原因,因為維度太小了。

必然存在高維度空間

在物理學當中,還有一個所謂大家知道的等級問題,問題就在於引力為什麼比其他的力弱那麼多。引力看上去可能並不弱,如果你爬山的話就會這麼覺得。可你想像一下,一個磁鐵能夠吸住整個地球,當然也可以吸住一個曲別針,這個時候引力要比磁力看上去弱那麼多。

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引力這麼弱?雖然說理論上有不同的闡述,答案可能來自於平行宇宙,即兩張不同的宇宙二維膜。這也是大型強子對撞機想尋找的,在標準模型之下隱藏著什麼。

其中之一的可能性,即在彎曲的時空幾何中存在兩張膜,一張就是我前面所描述的我們所居住的膜,另外一個是引力膜,引力集中於此。

如果我們生活在引力膜上的話會更強,但如果你移到第二張(弱膜)上的話,引力就會有一個急劇的、指數級的下降。這個辦法其實可以解決愛因斯坦提出的方程,它其實用到的就是我們說的額外維度的幾何,它的彎曲度實在是太高了。我們在離開了引力膜而進入到弱膜的時候,引力急劇下降。因此我們可以解釋,為什麼在我們所居住的地方,它的引力要比宇宙當中的其他地方低那麼多。

現在在歐洲原子研究中心就有這樣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在去做這樣的研究。他們嘗試去尋找克魯扎-克萊因粒子(K-K粒子),一種能夠在額外維度當中運動並攜帶的粒子。你能夠用這樣的粒子,通過碰撞產生新的粒子。然後我們就可以把新粒子偵測出來,這一點很有意思。大家經常一講到額外維度的時候,就會說粒子逃逸到了額外維度當中,但實際上額外維度本身是彎曲的,這才導致了在感測器當中的粒子消失,而沒有排出。

追尋看不見的物質

關於額外維度我就想講這麼多,後半部分的時間我想談一下另外一個我們看不見的世界,大家看到的宇宙大概只有5%的這麼一小部分是我們所知的物質。所謂暗的東西,這裡包括暗物質,它們就像其他的物質一樣,通過引力相互作用,但是它們不能夠跟光相互作用。

其實,它的存在並不足為奇,為什麼說物質就只限於組成我們的那些物質呢,其實你已經每天都穿越了數以十億計的暗物質的例子,它的引力如此之弱,沒準就在這個地方存在,而我們並不知道它的存在。

宇宙中我們了解甚少的暗物質。

我們把它叫暗物質,但它其實並不暗,我可以說我的夾克是暗的。暗物質其實應該被稱為透明物質,它是光線能夠穿過的物質,但是它非常的重要,因為賦予了宇宙性狀。它的能量比現在我們知道的這些物質多5倍還要多。

在我們的星系當中,星球會旋轉,非常地快,這樣的一種引力能夠去吸住各種各樣旋轉的物質,使之不逃離出去,其實這裡就包括了普通的物質加上其它的一些什麼東西,其它的東西就是暗物質了。有一種稱作引力透鏡的方法能夠讓我們去看到暗物質,因為暗物質會影響到光的路徑。

暗物質影響生物大滅絕?

我們認為暗物質可能有特定的類型,多數的暗物質是沒有相互作用的,但是有一些暗物質是有的,我認為它是可以偵測的,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太陽系甚至可能導致彗星撞擊,其中的某一次可能導致了恐龍滅絕。我這種觀點主要是基於一個問題,為什麼只有普通的物質存在呢?

我們的宇宙當中有那麼多的東西來組成,其中也包括我們能夠看到的東西,也包括我們看不到的粒子和相互作用,有部分暗物質是帶電荷的,也許我們的這些物質跟光的關係,跟暗物質跟光的關係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才看不到它,又或許暗物質跟與其特定類型的光有相互作用,而這種光對於我們是不可見的。

如果說暗物質它能夠也有自己的光,它就也會有自己的輻射,因此可能形成類似銀河系星盤的一種暗物質盤,它可能會影響到星球的運行。

大家都了解太陽系現在有八大行星,同時也有一些別的東西圍繞它,比如說小行星、彗星等等一些長期的彗星,也就是超過兩百年的彗星,它們跟太陽之間的引力是比較弱的。「如果有人踢它一下就會將它踢出太陽系,而不是沖向地球,但是我們也知道彗星會撞擊地球,上一次大規模的滅絕就是一個像這樣的物體撞擊地球所導致的。」

彗星撞擊地球導致的恐龍大滅絕可能與暗物質有關?

我們的想法是整個太陽系會圍繞銀河系去運行,比如說2.5億年運行一圈,這個時候有可能會定期的穿越銀河系的星盤,穿越的過程中,可能暗物質比較濃,或者密度比較大,這裡可能會有更大的潮汐力,因此會作用於所有的事情。如果太陽系正好穿越銀河系星盤的時候,更有可能導致雲往外釋放東西出去,這樣使得這些彗星更有可能向太陽系外,而不是向地球衝過來,這樣我們就可以考慮衝撞的影響是什麼。

地球上一共有五次大滅絕,大滅絕大概有一半或者2/3的地球物種會消失。它們不只是滅絕,而且它們的子孫後代也無法存活,這可以說是地球生命的重啟,6600萬年前,出現了白堊紀大滅絕,這樣的科學課題能夠把很多不同的學科綜合起來。

我也不知道暗星盤的概念是否正確,在我們坐而論道的時候,也可以去探尋真相。藉此機會能夠更多地了解宇宙當中這些奇怪的聯繫。我們要想了解,就需要開展一些重大的項目,使大家能夠從各個方面的科學思想進行結合,從而走向真相。

2019《環球科學》雜誌全年訂閱

7折包郵優惠

已進入最後一天

掃描下圖二維碼直抵微店頁面

了解更多雙十一特惠周活動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 的精彩文章:

在有生之年,人類智能就將被超越
這樣禁食,能讓你少生病、活更久?

TAG:環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