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


1


最近一則BBC拍攝「香港棺材房」被熱議,繁華的香港,居然有20萬人居住在1.8×1.8平米的「棺材屋」里,其中有4萬還是兒童。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就這麼點巴掌大的地方,竟然要1800一個月,沒有廁所,沒有廚房,所有的雜物都是堆積在床上,有些甚至小到無法容納一個人完整躺下,鑽進去根本呼吸不到信心啊空氣。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記者採訪一個住戶大叔,他說:「我還沒死,就已經立起了四塊棺材板。」而他們一住就是好多年。

除此之外,香港還有劏房和籠屋這樣的「群租房」。劏(tāng)房,是把原本普通的公寓,隔成更小間,租給各式家庭。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僅有8平米的房子,要供一家四五口人居住,孩子必須在上面趴著做作業,妻子在混雜著異味的廁所里做飯。

電影《一念無明》中人們就是住在這樣的房子里。拍攝完畢後,曾志偉說:「長期住下去,不會憋死也會得抑鬱症。我這個還算好的,還有窗戶。」

就這樣,還需要每個月3000-4000快租金。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更有讓人感到到生命被侮辱的「籠房」,他們被戲稱為「籠民」。簡陋的鐵網圍住床,生活用品就隨意掛在籠子上,毫無隱私可言,一間樓頂籠房竟可以住進四十人。老弱病殘租不起房,就住在這樣的籠子里,像野獸一樣,讓人感到絕望。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聯合國都看不下去,怒斥:「這簡直是對人類尊嚴的極端侮辱。」

范姐寫到這裡,心裡難過極了。祖國雖然大好河山,但他們無處可去。看到他們的生活,才知道自己多幸福。

2


我不願去深究其中的緣由,雖然我們比他們幸運一點,但是依舊被高房價壓的喘不過氣。

買不起房,就暫時別買,自己又不是菜籽油,沒必要把日子過成狼狽的殘渣。

多少人,白天辛苦擠地鐵、吃盒飯,成了月光族,周末蝸居在出租屋裡打遊戲、睡懶覺,久而久之容易自暴自棄,像在混日子。

如果居住的環境至少是自己喜歡的,那它將是你能夠釋放自己脆弱、迅速滿血復活的地方。

我看了一些資料,也整理出一些出租屋小戶型改造的竅門,只需要一點點功夫,就能把有限的空間,布置得儘可能緊湊、美觀、體面。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首先要確定自己喜歡的風格,是歐式華麗?美式鄉村?北歐簡約?中國古典?

工業loft風?小清新ins風?可以多看airbnb上的民宿效果,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風格,模仿著改造。

確定下來後可以手繪一下大概的布局,進行簡單的草擬設計。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其次預估花費,硬裝是比較困難的,房東不可能讓你大興土木,但是軟裝卻又許多小竅門,要善用物美價廉的宜家和淘寶。

3

· 竅門一:讓屋子看起來亮堂一點 ·


第一步

| 扔掉不需要的東西 |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扔掉不符合你審美趣味的小傢具,如土氣的窗帘、xxx,把自己用不著的衣服雜物都捐掉。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第二步

| 刷牆 |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小戶型,就要盡量統一配色,不要有很強烈的割裂感。

確定好房間的色調,盡量選擇米白、鵝黃、淺灰這類耐看的顏色,且能增加房屋亮澤感,如果是深色難免顯得壓抑。不需要請人刷,自己就能夠完成,叫來小夥伴一起進行,還是非常難得的體驗。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大多數廉租房的牆面,都是爬滿斑駁的水漬、臟痕。一面整潔的牆,像是給一個滿臉雀斑的女人打上粉底,效果立竿見影。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刷的時候,可以用相近色,將門也刷了,門和牆融為一體,在視覺上延展了房屋的相對空間。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牆漆需要敞風一周才能入住,也可以用丙烯代替,一整面牆也才幾十塊,乾的快還防水。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第三步

| 採光 |


掛上兩層窗帘布,一層是紗質的,可以透光,透風;一層是深色的遮光布,讓睡眠更踏實。宜家負一層一般都有窗帘桿,量好長度,旁邊就有配套的窗帘布定製。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廚房和廁所,可以用玻璃磨砂貼,防走光,又能進光源,只需要十多塊錢。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自然光搞定了,如果是沒有窗戶的房間,就需要燈光輔助了。檯燈,壁燈,射燈,都可以牽線安裝一下。雖然有些麻煩,但是許多房東偏偏喜歡「審訊室」或「歌舞廳」的燈光效果,真的讓人難以忍受。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燈具對房屋的影響非常大,既可以起到裝飾作用,也功能分區,更節省用電,從此再也不用出門自拍了。

還可以在床具或窗帘內側掛一些小燈泡,暖暖的非常溫馨。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玄關設置一個感應燈,晚上回家開門的一瞬間,世界都亮了。特別溫馨,甚至忘記了單身的煩惱。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第四步

| 舒適的床品 |


床品是非常非常關鍵的一步,它能讓你花最少錢,出最靚的效果。選擇帶灰調的純棉或真絲四件套,讓夢軟綿綿的著落。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4

· 竅門二:舊物利用,動腦動手 ·


有人把油膩廚房變成溫馨小窩。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有人把陽台變成客住小窩。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雖然很多小戶型的布局讓人費解,但依舊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有許多東西是房東強制保留的,如沙發和床,通常都是舊舊臟髒的,一眼就望到它的生產日期。

這時候,就可以利用布,大遮特遮。選一塊高質量的布,把尺寸告訴裁縫,縫製出來再套上沙發和床頭,總花費就幾百塊。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有些實在是救不活的桌椅板凳,看能不能徵得房東同意,截個肢,打磨,拋光,上漆,換個馬甲,煥然新生。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還可以去跳蚤市場,看看有沒有什麼舊木頭,可以自己動手做成衣櫃、辦公桌等。甚至可以發揮想像,在路邊撿到的枯樹枝都能做懸掛,替代牆櫃,整合雜物。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部分——地板。

有些瓷磚還不如水泥地,各種劃痕,光澤暗淡,陷入縫隙的泥垢,實在是倒胃口。

范姐推薦買pvc的地板貼,現在已經升級以假亂真木地板了,而且一片一片的貼,易操作,粘性大,很牢固。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5

· 竅門三:往高出壘,往低處藏 ·


這個步驟是讓小戶型看起來井井有條,豐富但不亂。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如果房高足夠,可以買一個2米5的高衣櫃,直通天花板,長層可以放棉被、秋冬衣物等當儲物櫃用,下層可以分割成小隔間,做衣物的季節區分。

甚至可以不要衣櫃,設置兩層開放式的衣櫥桿,也可以解決凌亂擁擠的問題,衣服再也不用堆得床上、椅子到處都是。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床下也是可以儲物的空間,把不用的物品,比如風扇和電暖爐,包好薄膜有序的放在床底,

廚房收納,可以買個帶滾輪的收納車,油鹽醬醋,火鍋底料,蔥姜蒜末都可以收納進去。

可以選擇鐵筐做臟衣袋、雨傘等收納,鐵架子可以放在辦公區域,掛一些照片和思維導圖,既實用,又美觀。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收納的過程,讓使人神清氣爽,彷彿同時在給大腦做一次深層清潔。

小旮旯,可以打造成休息區,放不了大東西,可以放一個可任意揉圓捏扁的懶人沙發。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日本有個收納專家寫了一本書,叫《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有個竅門就是,偷偷問自己,這件東西是不是自己心動的,每次看到還會心動嗎?如果答案是yes,那就留著,如果猶豫,就淘汰。這樣即便自己擁有很少的東西,但件件都是打動自己的存在。


斷舍離說了無數次,但就像老一輩一樣,一根塑料袋都捨不得丟掉,說有它的用途,其實都是你的借口。

過了饑荒和計劃經濟的年歲,我們現在不是物質緊缺,而是膨脹泛濫。就像書中所說:不丟掉無用東西的人,最後丟掉的是自己的夢想。

小戶型改裝也可看見大智慧,讓自己家裡亮堂,心就澄澈起來;家裡規整又極簡,日子過得更從容,擁有的少了,幸福卻多了。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當年讀大學的時候,宿舍環境實在是不好,索性搬了出去。找了個10平米左右的單間。但好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廁所廚房一體化包含在內。有點像現在的公寓出租房,但環境遠遠比不上現在好。

牆面剝落,潮濕滲水,偶爾還有壁虎出沒,利用假期,叫上好友,只想改善一下大背景。

先把牆刷了,那時候的白漆很粘稠,不好刷,我們刷的橫七豎八,乾燥後反而有種油畫的筆觸感,甚好。

看到效果喜人,於是順帶把老傢具,全都拋光刷了一遍清水漆,舊木製品馬上泛出光潔感。又去買了布,把書桌和窗帘換了一下。隔壁是小作坊棉絮加工店,把舊棉絮翻新的時候,老闆看我眼熟,多送了一斤棉,我又多了幾個背墊。

那時候,沒什麼錢,但真是激情萬丈,一點小收穫都足以改變半個月的心情。沒花什麼錢,竟然把小窩布置的像模像樣。

我們有個詩歌社,大家都很期待來我這裡,溫馨又簡約。在書香之中,頗有林徽因『太太的客廳』之勢,真是崢嶸歲月啊。

所以,房子真是不僅是用來住的,它包含了對生活的理解,和對未來的信心。

END

編 輯 | 澍初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知性范原創,轉載請說明

「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館 的精彩文章:

美國殺人犯在上海當老師:讓中國孩子遠離洋垃圾
林青霞疑似被出軌:為什麼娶到女神,也要出去偷腥?

TAG:國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