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5歲孩子簡歷火了:最聰明的父母,都在逼孩子受苦!

5歲孩子簡歷火了:最聰明的父母,都在逼孩子受苦!

你所關注的 -不只是一 個公眾號

2018.11.5 ▏木舒

這幾天,上海一個5歲男孩的簡歷,驚呆了眾人。

自我介紹、家庭、性格、經歷、愛好、父母的教育觀、老師的評價,還附上了2018年的英語閱讀書目......

這份長達15頁的簡歷,給了許多成年人重重一擊:突然發現,我都到了可以做爸媽的年紀,簡歷卻比不上一個5歲男孩。

文史上,他2歲就開始聽並學詩,5歲已經會唱百首古詩。英文年閱讀量超500本(很多都是少兒繪本),每周三篇英語日記。

而在數理上,在我們還在玩泥巴的時候,別人在玩數獨、七巧板,開始鍛煉空間思維,邏輯推理,計算練習了......

除此之外,還通過實驗了解了浮力、重力、磁力、熱脹冷縮、多米諾骨牌效應.....

以上可能只能算是必學的「文化課程」,可絕對不止於此。

喜歡唱歌跳舞,從小班起就可以不怯場的做主持人。四歲半開始學鋼琴,已經在準備考英皇二級了。

除了鋼琴以外,還在學習街舞、畫畫,踢球、游泳、圍棋......

從小就是雙語教學,讀書也是中英文共讀。就連小豬佩奇看的都是英文版。

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5歲的孩子,足跡遍布港澳、江浙滬、廣東、桂林、日本、巴厘島、泰國......

可能是害怕長時間飛行對孩子壓力太大,選擇的都是國內或者臨近國家,但就這樣或許也比很多成年人走得地方還要多。而且這還僅僅是5年,未來他還會走更多的地方。

以上是孩子的簡介,而他的父母都是畢業於復旦大學的高材生。從事的都是財會、工商管理等行業。

在簡歷中,家長也闡述了教育觀:多嘗試,追求過程,少考試,淡化結果。

在教育過程中,這對家長堅持著每周五天,每天至少2個多小時的有效陪伴時間。

雖不太注重結果,但要求孩子在體驗的過程中,必須保持著認真的態度。

他們還精細的為孩子設計了長期的規劃,動靜、勞逸結合,讓孩子不會覺得枯燥。

而在簡歷的最後,他們還附上了2018年的英語閱讀書目表。

這份簡歷火爆之後,有很多人感慨:我大學畢業,會的東西還沒他多。去過的地方也沒他多,感覺有些惆悵。

是啊,有時候,差距就是這樣而來的。

2

其實在我看來,這份簡歷只是做的比較花哨,其實家長給孩子安排的課程並不多,多數都是讀書為主,而且家長選擇的學習項目也都挺合理。

但是,這份簡歷火了之後在微博上又遭到了網友們的群嘲。

一堆人大喊:「明明是玩泥巴的年紀,你卻逼著他學這麼多,你有問過孩子真的開心嗎?」

說實話,每次看到這種話,我都能感受到濃濃的酸味。拜託,都什麼年代了,還有泥巴給你玩嗎?

童年本來就是多種多樣的,難道只有整天玩泥巴的童年才叫做童年?難道只有全部時間都花在看動畫片玩iPad整天玩玩玩的才叫童年?

人家有爸媽陪著看書識字,小夥伴們一起在泳池裡玩鬧,操場上踢球,老師陪著彈鋼琴、下棋,還可以玩很多有趣的實驗,偶爾還和爸媽一起出去國內外的旅行,其餘時間也會看電視玩iPad和小夥伴在外玩樂啊,你又怎麼知道他不快樂呢?

我覺得這無論是文化藝術教育還是擴展眼界都很棒啊。隨著孩子的長大循序漸進,什麼項目都讓孩子體驗一下,由近到遠,走出國門,開闊眼界。

他們也說了,不在乎結果,注重過程。能讓孩子在體驗過程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擅長的而後重點培養不挺好的嗎?你怎麼知道人家不快樂?

看到這肯定又有人說:還不是因為人家有錢!

可是人家能進復旦也是別人努力得來的,能進大公司當高管賺大把的錢,那也是能力的象徵,也是沒日沒夜的工作拼上去的。花自己靠努力賺來的錢怎麼了?況且別人有那個能力為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環境,多重體驗怎麼了?你沒能力提供,就搬出「快樂教育」來指責別人錯了?

況且,人家有錢工作也忙,還每天還堅持抽出兩個多小時時間陪孩子,有些人,口口聲聲說著工作忙,可回家也就玩手機打遊戲,孩子想要你陪他玩就扔給他一個iPad,有什麼資格指責別人。

有時候,教育和陪伴,不是僅僅靠錢,還得靠心。

另外,我還看到了第三種聲音:我不會讓孩子學那麼多,我會教育他們高鐵上不霸座,尊敬老人,孝順父母,遵守規則......

說實話,我不知道他以這種理由來暗諷別人是一種什麼樣的邏輯。

難道別人除了給孩子發展多種興趣以外,就不注重品德的培養了嗎?他說的這些不是基本嗎?

說實話,我不知道他現在開不開心,但我知道他20年後一定很開心。

因為以這種模式教育出來的孩子,未來只要不跑偏(跑偏幾率也不大),必定會足夠優秀。

他的優秀不一定體現在他考試的分數有多高,鋼琴等級有多高,會的東西有多少,而是在於他的眼界和自信。而這些帶給他的比單純的高考分數要多的多!

3

說實話,我不知道這個孩子是喜歡這些還是被逼著學這些,但以一個在所謂「快樂教育」下長大的我來說,長大後倒真的希望,自己小時候,不管喜不喜歡也能有個人能「逼」我學。

不僅是我,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樣。

早前在《嚮往的生活》中,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來了,那時現場還有兩個曾學過小提琴的人:王迅和劉憲華。

王迅幾十年沒拉了,小小的露了一手後很是感慨。

「我最對不起我媽,我媽兩個月工資加上加班,才給我買了一把琴。剛開始我很喜歡,可後來莫名其妙不想拉了。後來我特別後悔,當時要是堅持一下,最起碼現在還可以是個特長。

而當時何炅也感慨:「覺得自己好沒有才華,問會什麼才藝什麼也不會。」

Angelbaby也哀嘆:小時候一直是被放養長大,爸媽你們到底是怎麼想的啊!為什麼當初沒人逼我!

而當時會多種樂器的劉憲華也被問了:「你小時候是被父母逼著學的嗎?」

劉憲華肯定的說是被逼的,一直到十一二歲還不想拉。

但是現在的他「非常非常」感謝父母。

因為他們不逼你,這些東西永遠不會長在你身上。

他們說的或許就是我想說的。

或許只會在長大後懂事後,感受到現實生活的殘酷後,人才會後悔。

小時候別的小朋友都在學樂器舞蹈,而我總是在玩,也曾學過一些,但都是三分鐘熱度後半途而廢,而那時我爸媽也從不逼我。

後來學校聯歡會表演,別人上去拉小提琴、彈鋼琴、跳舞,我坐在台下覺得他們每個人身上都帶著光,羨慕至極。

後來離開了老家這樣的「小圈子」,外出讀了大學更發現:「人外有人」。一場晚會,周圍人能出好多個節目,有太多的人多才多藝,面對烏泱泱的人群,他們在台上也絲毫不怯場,而我連個能拿的出手的才藝都沒有。

工作了也是一樣,找工作時,看著各個公司「英語無障礙交流」「多語種優先」「有XX能力者優先」的招聘要求時,又總感慨,為什麼當初沒人能逼我去多學一門課程呢!

想想,我那個年代的孩子差距都能有這麼大,那現在呢?

現代無論是經濟還是教育水平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家長也更願意進行教育投資。

誰都知道孩子應該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當你周圍的孩子都在全方位多角度發展時,你卻啥也不學時,在20年後,又真的能贏過他們嗎?

《嚮往的生活》里最後字幕打出:父母的逼迫可能嚴厲,卻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是啊,父母「適度」的逼著孩子去學點才藝、語言、興趣,做那個「壞人」,未來得到的多半會是感謝。

就像劉憲華一樣,在小孩子時誰都貪玩,覺得課程枯燥無味,可我想只要勞逸結合,合理的規劃課程安排,並且適度的「逼」他們,讓他們堅持下來,某一天他們自己會突然找到了動力。

而在未來,當他們因為你逼他學來的才藝領先在別人之前時,那時的他長大了懂事了,一定會回過頭感謝你。

即使最終沒有取得什麼傲人的成績,那也是一段體驗。就像王迅一樣,幾十年後還能拿起琴拉出一段樂章,至少他有這樣一段經歷。

為了讓孩子不後悔,當初家長做個「壞人」,其實也算是值得的吧?

4

總說要學習國外的快樂教育,可國外也根本沒什麼快樂教育。

真正外國的貴族、有錢人家的孩子,可能比國內孩子還要累。

就像5歲的英國喬治小王子,他一年級的課表,他需要學習的課程包括:

數學、英語、法語、科學、歷史、地理、計算機、宗教、戲劇、藝術、體操、游泳、擊劍、高爾夫、陶藝、芭蕾等十餘種科目。

其實無論在哪都一樣,最怕的就是比優秀的人還比你更努力。而你卻還在用「快樂教育」來安慰著自己。

這是一個殘酷的世界,所有人都像是放在案板上的魚,等待著被挑選。

他會三國語言,你不會。out

她能彈能唱能跳,你不會。out

她熟練掌握多種軟體操作,你不會。out

他能和HR大談區塊鏈,你卻連是啥也不知。out

......

沒人在乎你從小玩了多少年的泥巴,沒人想聽你小時候一天玩幾個小時的iPad,沒人聽你的所謂快樂教育,更沒人會給你機會,讓你從現在再開始重新學習。

現實的社會,人人都在爭分奪秒,沒有多少企業會再給你時間從零學起,他們一眼看過去,只會挑選出會的最多,懂得最多,學歷最高,技能最好的人。

開頭那個5歲孩子,他或許是從起跑線上就開始領先,但他在奔跑的過程中,跑的還比很多孩子努力。

就像是技能加成一樣,你覺得他前半段加力後半段必定不足,可殊不知,前半段他邊跑邊吃到的技能點,終會在後半段集體爆發,助他更快一步成功。

格拉德威爾曾在《異類》中提到過一個定律名叫:一萬小時定律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任何行業、課程、才藝,只要你能堅持在一件事上不間斷的花上一萬個小時,那你一定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可是無奈的是,大多的人總是半途而廢。

我們總是是剛開始時興趣高漲,一段時間後就意興闌珊,而每當在這個時候,身邊要是有個人或事逼著你,或許你也能扛過來。

比如辦了健身房的卡,在錢包里都落了灰,想要變美變瘦,也堅持了兩天就放棄了。可如果身邊有個一對一的私教,每天逼著你練,一個月後,或許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模樣。

比如小時候的董卿被父親逼著看書、背詩、寫字,反抗甚至還要受罰。想想如果沒有她家人逼著的話,她長大還能成為了滿腹詩書的主持人嗎?

其實,好像每個人對自己都是「放縱」的,總是想按照最輕鬆最舒適的方式來活,尤其是在還沒有壓力之時。

那個時候什麼也不懂,只覺得眼前的快樂更重要,哪裡知道不學習也沒才藝的人,在未來要吃多少的苦,經歷比別人多多少的磨難。

當自己不去逼自己,父母也不去逼他們的話,其實誰都明白,很難成為更好的自己。可是當我們在現實、重壓之下醒悟之時,往往都已經晚了。

其實如果你想要學,什麼年紀也不算晚。

只是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罷了。

THE END

精選好物

作者簡介

木舒

辣筆小尖椒(ID:lbxjj818)主筆。做自己喜歡的事,寫自己喜歡的字,愛自己喜歡的人。私人微信:mushu210。微博:木舒sunne 。歡迎來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針見 的精彩文章:

女兒考上清華媽媽被踢出群:聰明的父母,從不炫孩子開始
中飛院學姐霸凌:女人對女人的惡意,才是最可怕的事!

TAG:針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