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太祖朱元璋,興起於草芥,沒落因疑心

明太祖朱元璋,興起於草芥,沒落因疑心

原標題:明太祖朱元璋,興起於草芥,沒落因疑心


他擁有漢高祖的用人智慧。擁有唐太宗的民本思想。擁有宋太祖的專制集權。這些先人的才能在他身上一一有所表現。甚至表現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一,淺談朱元璋

他推翻了當時元朝的暴政。由此建立起了一個統一的封建政權。他雖擁有著秦始皇的果敢英明,但是更凸顯著秦始皇的殘暴影像。初定天下時的朱元璋。尚且能廣招天下文人賢士,對手下部強更是視如心腹。可悲的是像這樣平和淡定的心境並不能一直維持。一俟天下方定,他的心便開始躁動不安了。朱元璋開始擔心起文成們都鄙薄他那貧賤的出身。更是擔憂武將們會篡奪他的皇位。當這種焦躁不安的神經。控制了他的行為時。便有了他誅殺功臣宿將。大搞株連濫殺無辜,甚至一案株連殺人逾萬的殘暴統治勁。



出身於一個赤貧佃戶之家的明太祖,並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並不精通於孔孟詩書禮樂。但是他僅憑自己的聰明才智堅定的信念和統帥力驅逐了胡虜,推反了元朝的暴政和奴役。建立了新的統治。也許是出身貧寒的他不夠自信。也許是皇帝的寶座太過於閃耀。以至於讓他在對權力和威嚴的慾望中變得焦躁不安。唯恐別人架空他。篡奪他的帝位。正因如此,也許他下定了對威脅到自己的人。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的決心。也許皇權就是這樣殘酷。在他的面前,沒有感情可言。於是得到天下之後的明太祖。便開始大興冤獄,誅殺功臣。還設立了錦衣衛。由此開始了他對官民殘暴的專制統治。此外,為了加強他自己一人的大權。他廢除了當時封建社會的丞相制。抑制住了賢能的輔佐。但是如此一來卻直接致使權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到政權。導致了明末宦官專權,民亂紛起。


二,殘暴統治

明太祖為了自己能夠掌握更多的權力。採取了十分殘暴的統治手段。根據史料了解。當誅殺了胡惟庸之後。他又以謀反罪殺害了大將藍玉。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兩個案件被牽涉於其中的竟高達數萬人之多。元太祖幾乎要把明初的開國工臣殺光。這就是有名的胡藍之獄。吳晗在描述完胡藍之獄後說過這樣一段話:不但列將依次被殺。甚至堅守南昌75日。力拒陳友諒的義子親侄朱文正也以。親近儒生。胸懷怨恨。被鞭死。義子親甥李文忠。南征北伐,立下大功,也因左右多儒生,禮賢下士被毒死。



徐達為開國功臣第一,洪武18年背生疽。據說這病最忌吃蒸鵝病重時,朱元璋卻特意賜蒸鵝。徐達流淚當著使臣的面吃下了,不多日就死。由此可見明太祖當時的殘忍之至。在明太祖的眼中,他自己的子孫都是值得信任的。他都付之以兵權。以此用來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於是當時明太祖封宗室的25人為藩王。駐守到全國各地,然而這一舉措,實事證明並不如他所思所想,在他去世後不久。燕王朱隸變起兵奪位,史稱靖難之役。



在明太祖所剷除的大批功臣中,雖然有一部分是當時與整頓吏治和一些反貪腐的政策相結合的,但是絕大部分屬於濫殺。他推行的以猛治國的方針。創造出特務組織。一時間使朝野上下官民之間都敢怒不敢言,唯恐隔牆有耳,他製造了許多血案,開創和恢復了野蠻殘暴的刑法。大量的屠殺,弄到一種賢否不分,善惡不辨地步。那勛勞卓著的一些大將和文臣。毫無理由的被野蠻地殺害了明太祖履興大獄。確實在歷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


開國初期的一些功臣。除了耿並文等少數幾人以外,其餘的全部被無情的傷害。明太祖肆意的殺戮,以至於到後來靖難之役時的南京朝廷竟然無將可派。由此我們可以說是朱元璋的分封外藩。和大殺功臣直接導致了靖難之役中建文帝的失敗。這是他始料未及的。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的明太祖,雖然有著許多的政績,為史學家所稱許。但是他肆意誅殺功臣。卻在歷史為他留下了不太光彩的一頁。



明太祖所創立的大明王朝誕生於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擾攘紛亂之中,那是一個一切都遭到破壞的年代,那時的百姓生活在無情的暴力之中而無法自救。文明已經開始逐步的隕落,中國土地上充斥的是野蠻的所為。仁義道德喪失和敗壞。初建統治的明太祖、可謂是給天下蒼生拂過一陣春風。拯救了文明的開化。然而當他坐穩寶座,他也難逃這權利所下的魔咒。恐懼失去的焦躁使他的腳下流淌著多少含恨之血。


三,鑒古明今

縱觀歷史,開國皇帝與幫他打下江山的功臣死後都有一種複雜難解的情愫。例如漢代的劉邦心存猜忌,大殺功臣。而唐太宗李世民卻可以氣量宏大,處理的較為妥當。宋太祖趙匡胤的更是採取了新的模式,杯酒釋兵權。和平的解除功臣的兵權。由此可見,在處理這種複雜紛擾的關係。還是要看皇帝的處理方法。而明太祖朱元璋卻是一位多有顧忌的君主。正是他的這種猜忌和顧慮,造成了矛盾的不可化解。遂大開殺戒造成了後來的諸多遺憾,



現在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之中,也時常有如此心思複雜的人。當他們去創立一份基業之時。總是能夠做到用人不疑。然後一旦事成,原來簡單平靜的心境,卻不能繼續保持下去。他們不斷的懷疑猜忌,最終弄得兩敗俱傷。倘若明太祖能夠少一些猜忌多一分明智信任那些曾經為他出生入死,東征西討,為他贏得天下的功臣,能夠安撫和保存一些他的心腹力量於後世。也不至於後來的靖難之役時,建文帝無兵可調。前人可哀,警世後人,我們應該本著宏大的氣量少一些猜忌,多一些平和,才能把成功延續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在天空翱翔的魚 的精彩文章:

國寶:《唐朝仕女圖》,展現唐朝女性的審美追求,反應唐朝的繁盛
中國文化歷史上,5種高智商遊戲,現在聞名世界

TAG:在天空翱翔的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