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對「當心中國」最猛的回懟,這位總統真給力!

對「當心中國」最猛的回懟,這位總統真給力!

「就像歡迎德國人和其他人一樣,我們也歡迎中國人來到納米比亞。請不要低估我們的智慧。」——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最近,一些西方國家高調對中國進行無端指責,而面對西方政客對所謂「中國影響力」的擔憂,根哥布毫不留情,強有力地直接懟了回去。


歐洲的無端指責

據《納米比亞人報》日前報道,當地時間11月1日,德國聯邦議院前議長諾貝特·拉默特訪問納米比亞。在和根哥布總統的會談中,拉默特提出,「中國在納米比亞影響力的增加」與納政府的「腐敗問題」似乎有所關聯。拉默特還指出,在納米比亞的中國人太多,人數已經是德國人的4倍。

對於這一無端指責,根哥布表示「令人厭惡」,並反擊道:「如果中國人在納米比亞違反了我們的法律,我們將依法處理。所以,就像我們歡迎德國人和其他人一樣,我們也歡迎中國來納米比亞。但請不要低估我們的智慧。」

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

隨後總統府發表聲明,再度對這一「關切」進行駁斥,標題為《不要低估我們的智慧》。聲明稱——

「一些國家對中國在非影響力增加表示關切和擔憂,這是因為他們暗示,非洲人仍然是孩子,他們還沒有成熟到能和世界強國打交道。」

「歐洲人可能覺得他們才可以和中國人打交道,因為他們很成熟,而非洲人很窮,他們只會被收買和賄賂。」

《納米比亞人報》報道,根哥布還告訴拉默特,德國與其擔心「中國在納米比亞的影響力」,更應該解決殖民時代對納米比亞的種族滅絕問題。


非洲的集體回擊

近期所謂「中國債務陷阱論」再度甚囂塵上。長安街知事注意到,一些西方國家及媒體展開了新一輪的炒作,而在面對這些「關切」時,非洲國家進行了有力的回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9日播出的節目中,肯亞總統肯亞塔接受了CNN著名主持人理查德·奎斯特的專訪。

肯亞塔接受CNN專訪

專訪中,奎斯特圍繞債務問題大做文章,試圖抹黑中國。他甚至這樣提問肯亞塔:「我的重點並不是你們現在借了多少錢,而是誰在給你們借錢:中國!你們把自己放到了北京的債坑裡。」

面對奎斯特的咄咄逼人,肯亞塔巧妙回懟:「我們確實在向中國借錢。但我們也向美國借錢。譬如,我們向美國通用電氣等公司借錢建立了我們的醫療系統,他們是我們醫療領域的支柱。」

這顯然不是奎斯特想要的答案,他進一步發問:「但爭議在於,其他國家並沒有類似中國那樣的意圖——要把整個非洲納入中國更大的影響範圍之中。」

肯亞塔的回答坦然沉著,也讓奎斯特徹底死心。「從我們肯亞人的視角來看,我們有自己的發展議程 ,我們有自己的社會發展目標,我們有自己的經濟發展目標,我們願意與能夠幫助我們實現目標的所有夥伴進行合作。」

事實上,在不久前成功舉辦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以及聯合國大會上,很多非洲國家領導人都主動站出來發聲,駁斥所謂中非合作加重非洲債務負擔的謬論,指出他們的國家渴望發展,急需資金,期待合作。

中國外交部也多次用事實和數據予以駁斥。在10月17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指出,在美方和一些媒體近來不斷炒作的有關地區和國家債務中,中國合作項目債務佔比很小,也沒有哪個國家是因為與中國合作而陷入「債務陷阱」。

陸慷舉例表明,截至2017年,中國貸款僅占斯里蘭卡外債的10%左右;中國對菲律賓貸款總額不足菲外債的1%等等。近期斯里蘭卡駐華大使表示,所謂中國政府把斯里蘭卡拖入『債務陷阱』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巴基斯坦財長也駁斥了美方有關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引發巴債務危機的言論。

至於西方國家為何如此頻繁炒作「中國影響力滲透」和「中國債務陷阱」,坦尚尼亞大使貝爾瓦·凱魯基的一段話點明了原因。

貝爾瓦·凱魯基9月底在北京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我們現在想啟動一個鐵路項目,需要向外界申請貸款,申請的對象包括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日本和美國等。經過對比後,我們往往會認為向中國申請貸款更加優惠和穩妥。」

「至於那些不同的聲音,就好比幾家做生意,合作成功的兩家實現了共贏,沒有入圍的各方可能就會有所抱怨和指責。我覺得那些就非洲債務問題與中非關係發表不實言論的媒體,大多是因為懼怕非洲國家在申請貸款方面有了更多更好的選擇。」


赤裸的雙重標準

誠如凱魯基所說,一些西方國家指責中國在非投資的同時,正積極尋求與非合作,雙重標準暴露無遺。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美國國務院非洲事務助理國務卿蒂伯·納吉近日宣稱,美國政府即將公布最新版非洲戰略,「該戰略將側重美國在非洲大陸的投資和創造就業機會,比中國更能為非洲帶去繁榮和實惠」。

德國在2016年底由其經濟合作與發展部領銜,提出規模宏大的「非洲版馬歇爾計劃」,並推動建立「非洲未來基金」。時任德國經濟合作部部長穆勒提出,德國至2030年應拿出1200億歐元援助非洲。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則趕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前夕,訪問了南非、奈及利亞和肯亞三個非洲國家,並表示希望通過援助預算幫助英企在非洲投資,取代美國成為七國集團中對非洲投資規模最大的國家,並坦言「加大對非援助有利於英國」。

正如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所言:同樣是資金,怎麼西方國家提供的就是「餡餅」,而中方一提供就變成了「陷阱」?這是不是赤裸裸的雙重標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安街知事 的精彩文章:

副部級記者出鏡釆訪,對象不是國家元首
清華「出走」女科學家顏寧:在普林斯頓是這樣的

TAG:長安街知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