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王牌特工2》為什麼爛了?因為「紳士」終將遲暮

《王牌特工2》為什麼爛了?因為「紳士」終將遲暮

自《王的男人2》上映以來,美式元素的融入就廣受觀眾詬病。儘管我個人在觀影過程中由於影片整體依然強大的感官衝擊並未感受到強烈的不適(或許也是因為和第一部相隔太久),但又不得不承認其中確實有齟齬之處。

影片最終給我的印象是,情節橫衝直撞、價值觀混亂矛盾與內核的極度空虛——或者更簡單切題一點,第一部中獨樹一幟的英倫紳士風度在這一步幾乎薄成了一張廢紙。

而故事中人物的設置與地理空間關係則似乎更進一步地構成了一種灰色的暗示——「紳士」符號所象徵的英國,正在走向一種外貌繁盛的衰頹,而「紳士精神」的優雅則成為了這種實質上的衰敗的遮羞布。

我們不妨先把目光聚焦於本片的反派

《王牌特工2》為什麼爛了?因為「紳士」終將遲暮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本片第一(弱雞)反派摩爾阿姨,角色名為poppy(罌粟),哈佛畢業的蛇蠍美人,幾乎完美符合我們對邪惡精英的想像——但也並不完全符合。

作為毒販,她並不是我們以往印象中的第三世界落後地區原生土著的老大形象,而是一個從美國遠道而來以柬埔寨為根據地的外來販毒頭目,因而自然地暗含了一種現世殖民主義的色彩;另一方面,作為頭目,她壓根不是普通的富甲一方的頭目,而是壟斷全世界毒品販賣網路的巨賈。她不是普通的商人,而是在「光明」的另一面統治著一整個世界的人,擁有對全世界各地區各階層的人生殺予奪的權力的人。

本片另一個(沒卵用)反派,美國總統,在與第一反派摩爾阿姨的通話中被贊為「掌管世界的人」——因為聯合國「沒有實權」。在摩爾阿姨與他的利益交換中,他試圖借摩爾阿姨除去一大批吸毒的危險分子——雖然最後他的目標真的幾乎沒有產生實效,但是這一方針顯然是精英統治者以叢林法則維護桶至的投射。

假如我們將視角抬升,美國總桶的決定對於全世界的意義似乎同樣非同小可:假如美國不遵守規約而放任人們死去,其他國家的解毒劑投放是否受影響?其他國家統治者的方針是否受影響?畢竟,他是掌管世界的人,他決策的射程範圍從不僅僅是自己的疆土,他的權力是美國在整個世界爸權的間接承載體。

《王牌特工2》為什麼爛了?因為「紳士」終將遲暮

本片還有一個(炫酷但是作案動機十分一言難盡)的反派,牛仔先生佩德羅帕斯卡,則以美國牛仔特工的身份對英國皇家紳士的行動進行了阻撓。

儘管他的行動並不能代表官方,合眾囶特工依然是皇家紳士的合作夥伴兼親緣機構,但是這也並不妨礙這一點成為美國話語的民間顯現。

三個反派,分別代表了美國的經濟、政治與民間社會力量。而對三個反派的解決,則代表了英國紳士精神的態度,並暗含了「紳士精神」的境況與發展走向。

《王牌特工2》為什麼爛了?因為「紳士」終將遲暮

摩爾阿姨建立的,其實是一個新型的日不落帝國——這種萬王之王的蓋世功業,曾經由英國殖民者締造,現在把控的則是美國商人。而美國總桶雖然其人撤職被捕,但這並不影響這個職位不可撼動的象徵意義。兩者分別代表了美國統治力的兩面,而最終,被英國特工直接解決的只有可能是摩爾阿姨,而不是美國總統卓絕的政治影響力。兩者之外的牛仔先生同樣在影片最終被臉叔蛋蛋合力解決。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英國皇家紳士面對(弱雞)反派時的實力,最終的幾個關鍵步驟都幾乎可以說是完成得輕而易舉。

然而,這種輕鬆加愉快的背後是否存在著疑點呢?我們似乎終於要回到英國方面來了。

《王牌特工2》為什麼爛了?因為「紳士」終將遲暮

第一部中,臉叔的形象已經完全可以代表英國紳士,更進一步則成為英國的符號。而在第二部中的臉叔,被槍擊之後依靠科技神奇生還,卻落入了「失憶」的狀態。「失憶」這件事情本身,是個體記憶的喪失;大而化之,則對應著家國民族的歷史(以及其中地位)的被剝奪,這幾乎可以成為英國恐怕並不光彩的輝煌往昔的暗示之一。

臉叔生還後面對的是兩個選擇:第一,成為據守科研領地的昆蟲學家;第二,恢復記憶,重新加入皇家紳士,繼續去「拯救世界」。前者如此美妙而狹窄的空間實質上是一種退縮與對外部世界的拒斥,而後者則意味著擴張的進取之心。

然而,即使臉叔恢復了,他面對的依然是一個遲鈍、殘缺甚至是茫然的自己。說到底,他已經不再是曾經那個叱吒風雲的人物了。他必須接受自己無法瞄準的獨眼,接受自己視野中時而繚亂眼目的蝴蝶,接受自己身體協調性失常與人(狗)近身搏鬥只能依靠防守性技能的現實。教堂百人斬的故事,註定只會是遙遠的傳說。

面對美國的夥伴,他內心總是暗藏著懷疑與恐懼——儘管這種心理最終被證明有效,但並不能抹去他深處對「美式」的不信任。他已然成為了老朽、虛弱——但是優雅依然的「英式」象徵(儘管這樣粗暴的概括並不確切)。

而當我們放眼全皇家特工,華彩的動作段落並不能掩蓋皇家紳士整體的衰敗。他們的基地被摩爾阿姨輕而易舉摧毀,他們不得不藉助合眾國特工的資源,他們險些被合眾國特工欺騙甚至消滅……縱觀整個故事,觀眾們除了遵從主角光環的定律之外,似乎很難找出皇家紳士必將存留的理由。「紳士」暮年,成為一種衰退現實下的儀式性、裝飾性的存在。

《王牌特工2》為什麼爛了?因為「紳士」終將遲暮

影片中經常出現的語詞是「家(鄉)」。錢老闆一開始就說明了合眾國特工和英國皇家特工的禮儀傳承關係,」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更是循環播放N遍還由馬強在生死關頭特地尬唱一回,甚至連第一反派摩爾阿姨都把自己根據地建成50年代的樣子……「家鄉」不僅僅是空間上的關係,更內含了時間上的歷史回溯。

聯想歷史中英國與美國的關係,我們又不得不對時間與空間上的「家」多做一番聯想——

是否這個「家」所呼喚的,正是英國本位的價值,一種潛意識中對往日榮光(或是鮮血鑄成的黑歷史)的緬懷?

這樣一來,我們似乎不難理解影片中身經百戰無所不能的「紳士」特工形象了。它的作用幾乎相當於隨緣閉豬的強心針,為頹喪的心靈找回幾番往日榮華的倒影。一切高貴、優雅的物質存在,都可以看作是虛弱的自我安慰,維繫著光鮮亮麗的自我認知。

我們一邊為優雅的英國紳士所吸引,一邊又被超大號的自由女神像、美國國旗脹滿眼球。而所謂「紳士」,可能早就是一個幻象,真實的「紳士」,不過是壯心不已的遲暮者。

《王牌特工2》為什麼爛了?因為「紳士」終將遲暮

一位學電影的朋友曾告訴過我一個有趣的(但尚不完整的)歷史事實。二戰之後,歐洲百廢待興,美國獨大,電影業同樣如此。當時法國、德國等國家基本都採取了(雖然最終不見得有用的)措施保護本土的電影發展,以抵抗好萊塢的侵襲;而英國欲學習美國的垂直體系,卻無法形成大企業壟斷,導演中也有不少赴好萊塢尋求機會。最終,英國更多選擇進口。

這似乎構成了一種與影片中的故事結構幾乎相反的歷史現實,英國才是那個無奈的「被侵入者」。

《王牌特工2》為什麼爛了?因為「紳士」終將遲暮


到如今,我們雖然不能說英國電影的特色全然喪失,但相比法國、德國等國家,似乎總是覺得缺乏更高的辨識度。當《王牌特工》第一部出現時,我們難以抵抗那種耳目一新的觀影感受;而到了第二部,我們似乎又落回了似曾相識的語境。這一部可以說是虛假、混亂、空洞且做作的電影,在我眼裡幾乎構成了一種對英國自身的直觀,呼應了我個人對英國不切實際的地圖炮式想像。

當然,這也是當前好萊塢外、甚至是美國內部其他方面的電影世界都會面對的難題。

觀眾們給出的差評,或許是真實的嘲諷,又或許是為「紳士」暮年而發出的一聲嘆息。

文/寒枝雀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