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我們需要並喜歡這樣的低慾望和下流社會

我們需要並喜歡這樣的低慾望和下流社會

文/姜建強(騰訊·大家專欄作家,現居日本)


這幾天,東京山手線電車車廂內的一幅廣告,吸引了筆者。

左邊是一位非洲小女孩,右邊是一位日本小女孩。左邊的非洲小女孩肩背一個大大的水罐,右邊的日本女小孩肩背一個非常標緻的皮質書包。一個是上學的喜悅,一個是打水的無奈。照理說都是上學路上的花季,都是肩背皮質書包嬉鬧的年輪,但就是為了能保有清潔用水,一個就不得不放棄上學。

從這個意義上說,右邊的日本小女孩一定很幸福嗎?我看未必。左邊的非洲小女孩一定很不幸福嗎?我看也未必。因為一個自覺幸福的正在審視自己的幸福是否是建築在他人的不幸福之上的。因為一個自覺不幸福的正在思考我的不幸福是否是被現在幸福著的人剝奪了。最終,留下的終極問題是:背書包能上學的一方,又能為背水罐不上學一方做點什麼?

節制慾望,節制水資源,為了所有人都能用上清潔水。

毫無疑問,這是「WaterAid日本」這個公益廣告的用意所在。

節制慾望不就是低慾望了嗎?低慾望不就是下流社會嗎?這惱人的邏輯連帶。一向具有前瞻意識的上海譯文出版社,在今年9月翻譯出版了日本著名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的《低慾望社會》和日本著名社會觀察家三浦展的《下流社會》這兩本書。這兩本書述說的則是同一個理:人類進入了一個新的拐點。這就像當年松下電器利潤高達420億美元的時候,松下幸之助開始思考「人的幸福」這個究極之因了。

何謂「下流社會」?畢業於一橋大學社會學學部的三浦展在書中的定位是:下流更多的是指這個社會的社會性格和生活態度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是朝著失憶失意失語失落失態方向發展,社會成員慢慢變成沉默的大多數。人生受了這麼多苦難,一定是為了追求一個值得受苦難的東西。這種直線的因果圖式和忍耐圖式在下流社會不再適用。受苦受難是為了做人上人,這種說教不再刺激新生代。

照理說,都市文明就是慾望的文明。因為都市是人腦的產物,所以慾望構築了都市的本質。都市離開慾望,就像紅燈區少了含情脈脈的賣春女。在新車展台上,為什麼總有性感的妙齡女郎站在一邊?是為了刺激你購買的慾望。商家研究過,對美女的可望不可求,有時會轉換為心血來潮的購買慾。這個比例在60%以上。

夜晚時分的酒吧,對還有慾望的人來說,就是一個療傷但同時也是一個發泄的場所。但現在日本的問題是,即便有性感女郎站台,日本男人也不為所動。顯然對美女欲的降低影響到了購物慾。即便是有著纏綿媽媽桑的酒吧,日本男人現在也少有光顧。這是因為嫌煩,一套程序走下來,花了錢花了時間,但還未直奔主題。還不如乾脆去回春手打店,便宜省時又省心。這些在時常向日本社會敲警鐘的大前研一來看,就是低慾望社會了。

大前稱現在的日本人為不再以《坂上之雲》為動力的日本人,沒有夢想的日本人。買房貸款利率已經破1%了,但依舊無人問津。育兒環境已經這麼好了,但還是不想結婚生子。高級進口車的價格一跌再跌,但就是少有人出手。為此大前認為這是「多數日本年輕人的DNA發生了變異,慾望漸漸衰退。」人慾,是包括了食慾,色慾,性慾,求知慾,發跡欲,購買慾,權力欲。現在的日本人,這些慾望都普遍降低或者乾脆沒有了。

更成話題的是,如今日本年輕人當中,一個頗為流行的新語就是「窮充」。雖然窮但充實。實際上這就有點「我窮我怕誰」的流氓無產者心態了。以前日本人說我思故我在,還帶點寂氣,後來在泡沫經濟下又說我欲故我在,還帶點粹氣,現在盛行低慾望,則說我窮故我在,則是渾身帶俳氣了。無興趣,無感覺,無精打采,無所事事,無所適從,就是低慾望在日本社會的一個荒誕。

但是,我們的思考不能止於荒誕。

低慾望社會也好,下流社會也好,它所述求的另面是什麼?或者,它想回歸的是什麼?

日本人喜歡編織《我想吃掉你的胰臟》這類前近代田園派的純愛小說。物語好像是說給太陽系人聽的。但這部小說給人的思考則是要知道珍惜時間,珍惜你身邊最重要的人。也許下一秒就機會不再了。其實這恰恰是低慾望才有的心境,下流社會才有的感覺。整天物慾高楊,高喊買買買的人,怎會有「珍惜」這二個字?

這和片山恭一在2005年出版的《在世界中心呼喚愛》有同工之妙。小說里那種「只要你覺得好吃,我的肚子就飽了,只要你高興,我就高興」的純情,悄然徘徊於日本低慾望社會的入口處。轉眼十年過去。住野夜的《我想吃掉你的胰臟》出版於2015年。從「呼喚愛」到「吃胰臟」,表明這個社會的低慾望和下流程度在加深。

而新海誠的《你的名字》,則是三葉與龍在夢中交換靈魂的故事。時空的顛倒與穿插,也是低慾望無所事事後的一個午後閑聊。這是有時間有閑暇才有的物語。我們驚嘆的是少男少女也擁有夕陽族才有的時間與閑暇,表明時間這個東西,閑暇這個東西未必就是老人的專利。當然一個前提條件就是這個社會的氛圍一定是低慾望而不是高慾望的。

川村元氣2013年的小說《如果這個世界貓消失了》,講來日無多的青年接受了一個延命的魔鬼交易——而最後的交易品竟然是貓。如果貓從世界上消失,這個世界又會如何又不會如何?可以讓電話電影電視消失,可以讓朝霞夕陽消失,可以讓星星月亮消失,但為什麼一定要讓貓消失?

日影《假如貓從世界上消失了》劇照

很顯然,無論是「呼喚愛」還是「吃胰臟」,無論是「換靈魂」還是「消失的貓」,都是對慾望社會書寫的一副輓聯,都是對工業文明吹響的一曲哀樂。靈有所寄,魂有所託。這回歸與安頓,這荒魂之旅的漂泊,演繹的是「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其實,人在骨子裡,喜歡的造化的還是「夜卧聞夜鍾,夜靜山更響」,或者「夜雨草庵里,雙腳等閑伸」。悠悠緩緩的時間流,孤孤凄凄的空間像,則是人所期望的最高境界。信息爆炸,網路世界,手機世界,都是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個虛擬。現在的問題是虛擬世界代替了真實世界。而低慾望則是企圖還原原本的真實世界。這樣來看,所謂的低慾望實則就是重塑自己。而重塑自己就是重塑這個社會。


於是,從這一思路出發,我們發現低慾望與極簡主義,則是一對開綻在五月的紫陽花。

是先有低慾望後有極簡主義?還是先有極簡主義後有低慾望?這是我們很熟悉很慣性的「雞與雞蛋」的本源思維。如果低慾望是哲學,那麼極簡主義是美學。人們從骨子裡喜歡美學,不喜歡哲學,所以人們能欣然接受極簡主義並為之實踐,但人們並不接受低慾望,認為這是尼采式的病態。但不要搞錯的是,低慾望恰恰就是極簡主義的源頭。「最小限度」張揚的恰恰就是低慾望的本真。所以我們完全不必對低慾望保有警惕而對極簡主義大開門戶。

2016年獲得芥川獎的《便利店人間》(注,也譯為《便利店人類》/原書名:コンビニ人間)小說,目前在日本已經賣出100萬冊,並同時有24種文字輸出出版。這位名叫村田沙耶香的年輕寫手,一書成名。

這本書其實就是低慾望與極簡主義的寫照。古倉惠子不婚不育不換工作在便利店一干就是18年,店長都換了8任。每天吃著便利店食物,每天聽收音機發出的咔咔聲,每天看著乾淨的店面,每天說著歡迎光臨,每天過著同樣平靜的生活。她自己也知道,一切都在變,只有自己一直沒有變。而自己的不變,則是活下去最合理的適世之道。顯然,這位便利店人間,首先是一個低慾望主義者,然後才是一個極簡主義者。

日本預測,到2050年,汽車加油站,駕照,信號燈,停車場等傳統汽車社會的主要特點將會消失。到那個時候,你慾望再高都無處可用。1933年開業的日本橋高島屋,最近轉型為購物中心。新館拿出40%做餐飲,服飾砍去30%。這次耗資150億日元「去百貨化」的再開張,就是低慾望社會中百貨行業的極簡主義。

所以,全部問題正如大前研一《低慾望社會》這本書的副標題所言:喪失大志時代的新·國富論。喪失大志又何以是新國富論的?新國富論又為何以喪失大志的?這就是這位「風向標先生」的引爆之處了。全球都在低慾望社會化,日本正迎來美麗的衰敗。但這裡的「衰敗」筆者以為就是一個新的黎明的地平線。如果說鎖國的江戶時代,它帶來的一個意想不到就是文化的最盛期,那麼現代日本社會的低慾望,它帶來的一個意想不到就是後現代人優質單純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從這一意義上看,低慾望社會與其說是發達國家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還不如說是發達國家共同一致的低調轉型——一種為自己活著的「輕」文明形態。

日本自民黨總部在9月20日舉行總裁選舉投計票。現任總裁,首相安倍晉三也出場投票。據東京的《中文導報》名記者張石撰文說,進入選舉現場時沒有安檢,記者僅憑一張名片就可進去拍照採訪。顯然,這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31個國家,日本排第9的效應。如果這樣的國家是低慾望的,是下流的,那麼我們需要並喜歡這樣的低慾望,我們需要並喜歡這樣的下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00後少年溥儀如何玩轉故宮
葉兆言:畫牛的韓滉與晚唐的金陵王氣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