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隋文帝杨坚首创科举制度恢复汉文化,为何晚年又下令废学?

隋文帝杨坚首创科举制度恢复汉文化,为何晚年又下令废学?

隋文帝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正月,隋文帝杨坚下诏举“贤良”之士,废除九品中正制,选官不分门第。

开皇十八年(598年)七月,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诏令各州每年向朝廷推选三人,通过诗赋、对策考试,录取官员。

科举制度顺应了时代潮流,缓和了庶族地主阶层和朝廷之间的矛盾,稳固了中央集权。

南北朝的北齐、北周时代,贵族热衷于鲜卑化,北周武帝宇文邕亲政后,开始倡导汉文化,后来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

隋文帝认识到汉文化对于统治的重要性,即位后立刻废掉了自己的鲜卑姓氏——普六茹氏,恢复汉姓杨氏,同时大力倡导汉文化。

隋文帝罢黜了一些华而不实,没有才干的官员,提拔了一批有真才实干的人,管理朝廷事务。同时广为收集“民间异书”,当时皇家图书馆的藏书量达到三十七万卷。

仁寿年间,隋文帝突然提出废除天下之学,只保留了“国子学”一所国立大学,学生只剩下七十二人,学界为之震惊。人们把此举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相提并论,认为是古代教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

当年极为重视文化教育的隋文帝,为何在晚年做出这个决定呢?这和隋文帝晚年的喜好有关,隋文帝晚年崇信佛教,“尚刑名,不喜儒术。”

隋朝佛像

另一方面,隋朝初年,各类学校管理不善,造成“徒有名录,空度岁时,未有德为代范,才任国用。”很难选拔出真才实学的人才,为朝廷所用。

隋朝不重视高级知识分子——巨儒,专门从事儒学研究的人没有俸禄,一些所谓的巨儒因而品行粗鄙,“此所以儒罕道人,学多鄙俗者也。”

隋朝著名的巨儒,“二刘”之一的刘炫(另一个是刘焯),可谓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但他为了得到朝廷的赏赐,不惜搞学术造假。

巨儒刘炫

“炫上表言学极不宜废”,刘炫请求皇帝不要废学,隋文帝厌恶他的为人,当然不会听他的话,除“国子学”之外,关闭了天下所有的学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汉周读书 的精彩文章:

TAG:汉周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