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隨筆:聽,黃河在歌唱

隨筆:聽,黃河在歌唱

文/郝加獻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隨筆:聽,黃河在歌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筆者近日去陝西西安出差,過河南鄭州,看到了嚮往已久的母親河——黃河。我閉目用心聆聽:黃騰騰的河水奔涌,兩岸先民伐木丁丁;粗糲的秦腔吼在秦川,雄壯的《黃河大合唱》響徹中國……

黃河哺育了中華民族,也滋養了歷朝歷代的大批優秀詩人藝人,眾多詠嘆母親河的作品膾炙人口。

《詩經》,中國古代第一部大型的詩歌總集。在裡面,我聽到了先民們砍伐時的吟唱:「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漪。」「伐木叮叮,鳥鳴嚶嚶。」

八百里秦川秦腔吼。秦腔,這門黃河岸邊最古老的藝術,在作家賈平凹的眼中,「是秦川的天籟、地籟、人籟的共鳴」,是「這裡的地理構造與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地統一」。

作家告訴世人,秦川農民是世上最勞苦的人,生時落草在黃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黃土堆下;秦腔便成為了他們大苦中的大樂。這裡,村村有戲班,人人會清唱。

秦腔和黃河及與黃河一樣顏色的黃土地血脈相連。

2000年,在陝北黃河邊的一個村莊,正在寫生的畫家梁建平手邊沒水了,一時興起,便用焦墨畫了一幅人物。

所謂焦墨,就是不摻水的水墨,不摻水,自然就沒那麼流暢唯美,反而給人樸素滄桑之感。梁建平原是隨手而畫,不料,旁邊圍觀的老漢卻連連點頭:「這才像我們受苦人。」梁建平不禁為之一動:焦墨的枯澀,不正好與黃河邊歷經磨難的老百姓相契合嗎?

隨筆:聽,黃河在歌唱


唐詩,中國詩歌的最高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劉禹錫等,對黃河均有吟詠。而「詩仙」李白就寫了許多。如: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且探虎穴向沙漠,鳴鞭走馬凌黃河。」

……

穎陽,河南省登封市西部的一個自然村落。公元752年(天寶十一年),李白與友人岑勛、元丹邱於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不亦樂乎。

潁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故藉以起興。李白把酒暢飲,想落天外,「自道所得」,縱筆而出《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大河之來,勢不可擋;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舒捲往複。

狂放不拘,臨風舉杯而立的李白在穎陽山就此定格。

山西省永濟市蒲州西面的黃河東岸,有一座鸛雀樓,高六層,前對中條山,下臨滔滔黃河,因當年水鳥鸛雀棲於其上而得名,曾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風景勝地。然而,真正讓她名滿天下的是王之渙的那首婦孺皆知的《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一幅樸素清新的水墨畫,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意境高遠。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的這首《涼州詞》則帶我們走進了空曠遼遠的玉門關外。

古人有折楊柳贈別的習俗,橫吹曲《折楊柳歌》曰:「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下馬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水天相接的黃河,矗立在萬仞山上的孤城;徵人折楊柳送別,羌笛聲聲,幽怨悠長;春風難度,塞外苦寒……

畫面的閃回,悲壯而蒼涼。

「責令李白改詩句,黃河之水手中來。」(賀敬之詩),黃河在現代人的吟詠中,一掃悲戚愁苦,有了新的格調。

「風在吼,馬在嘯,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這雄壯的歌聲唱出了黃河的風采,更唱出了中華民族的戰無不勝,奮發圖強的英雄氣概。

冼星海,著名作曲家,有「怪傑」之稱。1939年3月,他連續六天六夜,創作完成了《黃河大合唱》譜曲。據說,他要求光未然為「作曲」買兩斤白糖。一切備齊,冼星海盤腿炕前,開始創作。他一邊抓撮白糖入嘴,一邊從超長煙桿吐出騰騰煙霧,妻子錢韻玲在旁邊為他熬煮「土咖啡」。《黃河大合唱》就這樣誕生了。

古往今來,寫黃河唱黃河太苦了,冼星海要用「糖」來中和,結果成就了一曲中華民族的戰歌,又像一支戰鬥的號角響徹華夏大地,聲振寰宇。

聽,黃河在歌唱……

隨筆:聽,黃河在歌唱


(圖片來自於網路)

【作者簡介】郝加獻,北京密雲人,自由撰稿人。長期致力於文化散文的創作。長篇歷史散文《曠世名園圓明園》榮獲紀念圓明園罹難150周年大型徵文優秀獎,20餘萬字的《中國散文》在《散文在線》連載發表。《我讀毛澤東詩詞》於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出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小說:怪癖
小說:兩棵杏子樹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