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劉建華 被肉體碾壓的堅硬

劉建華 被肉體碾壓的堅硬

當2.5噸的玻璃被打碎,以身體之重,一次又一次地踩踏、碾壓,完成一場勢均力敵的博弈。在劉建華看來,這是用肉體完成的一次碾壓。

劉建華「物鏡」展覽現場

作為上海玻璃博物館「退火」項目的受邀藝術家,劉建華以玻璃之物,以「物鏡」為題,談碑、談書、談風景,伴隨著巨大的破裂聲,每一次對作品的觀看,都是對現場的一次碾壓,直至粉碎。

面對玻璃媒介的半命題創作,劉建華說,他從不是一個陶瓷藝術家。

藝術家 劉建華

無字之碑

碑,與生死相連,與權力相伴。

不同的文化語境中對於碑有種不同的理解路徑。這種複雜,反而就是一種自由。劉建華,將碑的實體的細節隱去,不再有文字,不再有造型,如石柱般的碑體,被賦予了鮮紅的顏色,如切割後的拼湊,抑或樸拙。

劉建華 《碑》2018 玻璃、碳纖維

劉建華在採石場選擇了石頭作為原型,對尺寸、造型進行了一些修整。玻璃被打破了過往常規理解中的透明、易碎的質感,而被打磨地執著與厚重。藝術家特意將碳纖維混合入玻璃中,加固形態的強度。

圍繞紅色的石碑行走,氣氛肅穆,但又不再高聳被仰視。自然生長的石頭,被人為界定造型,其間富含矛盾,又存在束縛感。劉建華將這種強烈的視覺感受和體量所帶來的壓迫感融合,卻不做具體化的言說。

劉建華 《碑》(局部)

不可閱讀之書

還原近乎純粹的顏色,一直貫穿在劉建華的創作之中。

從劉建華早期的《日常-易碎》系列,到《白紙》,經歷白色的提純。而從《方》到黑色與金色水滴的對峙。

2017年,劉建華完成作品《黑色火焰》。數以千計的黑色陶瓷構件,每一個獨立而又連續,成為不斷跳躍閃爍的火苗。相對獨立的空間氛圍,被壓低的空間高度,《黑色火焰》支撐成為一個獨立燃燒的場域,如同地面上飄著的火,連綿不絕,而黑色的陶瓷卻又賦予其紮實的視覺存在。

劉建華《黑色形體》 2018 玻璃、水泥 可變尺寸

而在這次個展「物鏡」之中,紅色的無字之碑,與黑色的不可閱讀之書,在一明一暗,兩個空間之中相應和。

在作品《黑色的形體》之中,疊加的書,被以一種生硬的方式嵌入牆體,玻璃與水泥質感,以一種幾乎不可能的方式完成對話。他將玻璃控制在非高溫區間燒制,黑色書本所指向的視覺「堅硬」當被嵌入牆面時,而被確認。

劉建華《黑色形體》(局部) 2018 玻璃、水泥 可變尺寸

劉建華打破常規對知識的正面的界定。在他看來,任何書本的內容可能是真理,或謬論與謊言。

他在玻璃材料上「附著」瑕疵和深色,「打碎」玻璃的透明感,其中對於玻璃材料的使用,恰恰是希望打破大家既定的認知。這與藝術所帶來的對物的重新判斷和認知相通。書作為書,同時也被還原到作為物的概念。劉建華在尋找可能性的同時,保持反思的警惕。

劉建華《呼吸的風景》(局部) 2018 玻璃 可變尺寸

無境之景

與空間對話,是劉建華創作中一直所關注的。

劉建華打開了展廳的窗,完成了對於《呼吸的風景》的書寫。

他將空間中的窗打破,或用水泥封死,在展覽即將延續數月的展廳之中,形成了一個亦虛亦實,四季流轉的畫面。水泥封窗的窒息感,和開放形成了強烈對比,形成了呼吸的間歇反應。窗的開放,將天氣的變化引入室內,帶動了身體對於溫度的感知。而隨著想要前往窗前的願望,還面對著踩碎玻璃的巨大聲響。玻璃將人流的聲音放大,一個人進入展廳時的謹慎,抑或帶有惡作劇時的步伐,都被破碎的玻璃所放大。但當眾人湧入,破碎玻璃的分貝尖銳,而不穩定,給觀者帶來極大的干擾。

劉建華《呼吸的風景》 2018 玻璃 可變尺寸

三件作品以有機的空間邏輯貫穿整個二樓空間。空間呈現半開放狀態引入窗外的自然流動,裝置的壓抑感以及皮膚感知的四季變換都成為展覽場域的一部分。

在踏上一地破碎之前,YT專訪藝術家劉建華,和他聊聊他的「退火」之旅。

YT: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參與「退火」項目?

劉建華:其實,我在2015年就接到李力的邀請,參與「退火」項目。我一直在思考,藝術家對於材質的使用,是非項目性的,我更希望認真地對待,將對於玻璃的使用與我個人的創作方向相結合。一直在思考使用材料的可能性,去年,我正式接受了項目的邀請,用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這次的展覽「物鏡」。

劉建華《呼吸的風景》 2018 玻璃 可變尺寸

YT:玻璃和陶瓷,有著很相似的過程——和溫度與時間的抗衡,其中隱藏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你如何看待自己和玻璃這種媒介的這一次相遇?

劉建華:我從不認為自己是個陶瓷藝術家。事實上我使用過很多材料,在2000年時,我就曾經考慮過用玻璃作為雕塑媒介,並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玻璃作為一種成熟的材料,它的複雜性並不在於工藝層面,而是在於材料與作品間的關係,創作概念與實施的可能性之間的平衡因此尤為重要。我希望去打破人們對於玻璃這一日常物品的既定認知。

劉建華「物鏡」展覽現場

YT:如何看待自己對於新的媒介的挑戰?

劉建華:人們為看不到的彼岸而努力奮進,而韌勁是支撐著走下去的內核動力。

圖片提供:劉建華工作室

2018.11.05 - 2019.05.31

劉建華個展「物鏡」

上海玻璃博物館

- E N 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T藝術雲圖 的精彩文章:

翠西·艾敏:All About Is Love
在十三朝古都,品鑒中西珠寶藝術之美

TAG:YT藝術雲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