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魏蜀吳各自的第一謀士是誰?司馬懿排不上,這3位才是社稷之臣

魏蜀吳各自的第一謀士是誰?司馬懿排不上,這3位才是社稷之臣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魏蜀吳逐鹿中原,這段歷史上湧現出了很多謀士武將。著名的謀士有賈詡、郭嘉、張昭等等,著名的武將有關羽、張遼、呂蒙等等。平時我們的目光總是習慣聚焦於三國那萬里疆場上的猛將對決,殊不知,其實這令人熱血沸騰的猛將對決之後,蘊藏著更高層次、更加精彩的謀士博弈。

今天咱們就用這篇文章來聊一聊魏蜀吳各自的第一謀士是誰,「鷹視狼顧」的司馬懿根本排不上,這三位才是真正的社稷之臣。


社稷之臣

在評價哪些人是魏蜀吳三國的第一謀士之前,咱們得先明確一下什麼是「謀士」,以及什麼是「社稷之臣」。在大部分讀者心中,謀士是可以跟「軍師」劃等號的。其實不然,謀士的層次要遠高于軍師。

軍師一般負責在打仗時給主公出謀劃策,也可以管理糧草供給、軍械配備等事務。軍師只是戰役層面的,他要盡最大努力幫助主公取得一場戰鬥的勝利。謀士則不然,謀士是戰略層面的。謀士要幫助自己的主公制定一份長期的、詳細的發展規劃,而且每一步都要思慮周詳。什麼時候應該打仗,什麼時候應該休養生息,應該去哪裡打仗,打仗後又應該取得什麼樣的戰果,這都是謀士需要考慮的。

謀士中的巔峰強者,就是「社稷之臣」,也就是一方勢力的肱骨棟樑。這樣級別的謀士,才可以幫助一窮二白的主公成長為雄霸一方的諸侯。有了這個標準,咱們下面就來看看魏蜀吳各自的第一謀士。


魏國——荀彧

為何說司馬懿根本排不上?筆者心中,司馬懿就是一個盜賊,「大盜竊國」說的就是司馬懿。曹操在世時,司馬懿一直韜光養晦,並未展露任何鋒芒。前後差不多30年間,曹操敗袁紹、擒呂布、平馬超、征烏桓,他從一個三流諸侯逐漸成長為雄霸北方的大魏之主,在這九死一生的過程中司馬懿並沒出什麼力。所以,曹魏的建立和曹魏的成長,與司馬懿沒有一毛錢關係。曹魏的第一謀士,根本不是司馬懿,而是荀彧荀文若。

曹魏是魏蜀吳三國中最不缺人才的,無論是謀士還是武將,都英才輩出,猛將如雲。在曹操的智囊團中,最得曹操器重和依仗的,就是荀彧。司馬懿評價荀彧說:「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荀彧出身名門,最開始他追隨的並不是曹操,而是「四世三公」的袁紹。但荀彧很快就發現袁紹為人優柔寡斷,根本不是一代梟雄。於是荀彧毅然離開了袁紹,追隨了當時還一無所有的曹操。荀彧的到來,給曹操帶來了難以量計的好處。

荀彧給曹操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崛起戰略,曹操統一北方的進軍路線和時間表,全是荀彧一手操辦的,而且後來也都一一實現了。此外,荀彧還給曹操舉薦了大量賢才,郭嘉、鍾繇、陳群、荀攸等人都是荀彧推薦給曹操的。最重要的是,曹操率軍出征時,有荀彧坐鎮後方,幾乎就是萬事無憂。所以,曹魏的壯大,曹操的稱雄,根本離不開荀彧,荀彧才是曹魏的第一謀士和社稷之臣。


蜀國——諸葛亮

毫無疑問,蜀國的第一謀士是武侯諸葛亮。荀彧對於曹操,就如同諸葛亮對於劉備。諸葛亮在很多地方,比曹操的荀彧更加重要。因為蜀國的人才稀少,高水平的謀士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很多事諸葛亮都需要親力親為。

我們眼中的諸葛亮形象,大多出自於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把正史中的諸葛亮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扭曲。在正史中,諸葛亮並不是一個搖頭晃腦,能掐會算,呼風喚雨的妖道,他是一個千年罕見的社稷之臣。沒有他,就沒有劉備,也就沒有蜀漢。輔佐不同的主公成為梟雄是有難度的,輔佐劉備崛起,明顯要比輔佐曹操難了許多。

曹操雖不及袁紹家世顯赫,可也是名門望族,最起碼能夠支持他拉起一支不小的隊伍,族中還有曹仁、夏侯淵這樣的猛將。劉皇叔就慘多了,他是真正的一窮二白,家徒四壁。除了一堆草鞋草席和一個空頭名號,劉備一無所有。諸葛亮就是把劉備這樣一個年過四十的落魄男人,硬生生扶上了「昭烈帝」的寶座。

取荊襄,入西川,出漢中,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孫吳,諸葛亮那千古流傳的「隆中對」就是他給劉備的戰略規劃。最關鍵的是,諸葛亮輔佐這劉備一步步走完了這份戰略規劃。劉備死後,蜀漢的大權其實就在諸葛亮手裡。可諸葛亮毫無二心,他竭盡心力的輔佐劉禪,直到最後累死在五丈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武侯,無愧於劉備,也無愧於劉禪!


吳國——周瑜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大都督周瑜,是漢末三國那段歷史中的「萬人之英」,也是一位活在傳說中的人物。周瑜是吳國的第一謀士,他在吳國的地位跟魏國的荀彧、蜀國的諸葛亮一樣,沒有周瑜,就沒有東吳。周瑜輔佐了江東孫策、孫權兩代之主。輔佐孫策時,周瑜跟孫策之間的關係不像君臣,更像兄弟,他們二人風華絕代,平定江東,打下自己的天地。《三國志》記載:「堅子策與瑜同年,獨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孫策死後,周瑜又盡心儘力的輔佐孫權,還打下了赤壁這場生死大戰。

如果沒有周瑜,也就沒有吳國,甚至沒有三國了。赤壁之戰,曹操本可以一舉蕩平江東的,可惜他遇見了自己的命中剋星,周瑜。赤壁之戰後,周瑜也想北上乘勝追擊,取得更大的戰果。不料他在南郡跟曹仁撕扯了小半年都毫無建樹。於是周瑜轉變思路,提出來一個更加大膽的計劃。

周瑜給孫權彙報說,他想趁曹操大敗,無力出兵時,調轉東吳兵鋒進攻西川,統一南方,跟曹操兩分天下。史料記載孫權當時同意了周瑜的戰略計劃。但周瑜在進一步謀劃此事時,病逝於巴丘,時年36歲。周瑜死後,東吳再無吞吐天下之志,只能偏安江東一隅。周郎英才,可惜天不假年,可悲可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書凌軒閣 的精彩文章:

古龍筆下20位絕世高手,傅紅雪墊底,陸小鳳上榜,夜帝屈居第2
十八般兵器全在水滸傳中出現過,其中威力最強的不是林沖的矛,也不是武松的刀

TAG:史書凌軒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