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鄭振煌先生:《西藏生死書》導讀

鄭振煌先生:《西藏生死書》導讀

《西藏生死書》導讀

鄭振煌中華維鬘學會名譽理事長

壹、前言

佛法本來沒有高下、法門也沒有大小之分,一切法門都是通往成佛之道。世尊教導弟子,除了契理還要契機;契機,隨著眾生的根機、因緣、時空背景不同,說不同的教法。最重要的,每一教法都可治療眾生的疾病——生死大病。

治療眾生的生死大病,使眾生得以了生脫死。生死,煩惱最大的來源,也就是所有眾生最深層的焦慮anxiety,深深的嵌入一切眾生的潛意識,embeded in the subconscious of all the beings;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最大的焦慮就是生死。

小孩子、年輕人還不知道死亡是怎麼一回事?隨著歲月年紀增長,愈來愈接近死亡。我們親身經歷摯愛的親人,在面臨死亡過程的痛苦,彷徨無主,我們能夠提供他們什麼幫助呢?死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自己在面臨死亡的時候該怎麼辦?

《西藏生死書》是一本很奇特的書,看來平淡無奇,可是內容卻是顯教、密教當中最上乘的教法,它呈現的方式和一般的佛法書籍不同;這一本書將理論消融在實際的操作中,巧妙地將理論化成運作,功能性、操作性(functional model、operational model)的書籍。功能性的書籍,實際帶給我們生死解脫的智慧;操作性的書籍,可依著書上每一章、每一段、每一句話確實操作。

翻譯這本書前後共三年,都是利用繁忙的寫作教學餘暇,挪出晚上、假日的時間翻譯。在翻譯過程中,等於就是在做自我的操練、自我的修行。

這一本書很多人把它當作是《聖經》:辦公室有一本,家裡客廳有一本,書房有一本,車上有一本,還有背包里放一本,準備隨時送給有緣人。它就是這麼一本很奇特的書,我所到之處都會被問起這一本書。

為方向活而非時鐘

Live for compass , not for clock.

在沒有進入主題之前,請大家先看幾個英文字:clock or compass。

clock現在是用digital數字呈現,以前clock是圓型的,從一點、兩點、三點一直到十點、十一點、十二點鐘,古代的人比我們幸福多了,沒有clock;現代的人有clock,像催命符一樣。我們的生活本來是可以非常自由自在的、非常寫意的,釋迦牟尼佛沒有clock,所以很自由、很自在,開悟比我們容易。

自從有了clock以後,我們好像就是為著時鐘而生活,因而被時鐘所控制,Live for clock,under-controlled by the clock。我們的每日行程都排得很滿,We are running for clock; we are living for clocknot for ourself.

不是為自己生活,是為clock生活:幾點要做什麼?幾點在做什麼?做現代的人太不幸福,多了許多痛苦。時鐘帶給我們準確,帶給我們效率,可是也帶給我們壓力。

印度人本來沒有時間的觀念,後來經上說晝夜六時,就把一天分成六個時段。六個時段已經帶給他們壓力pressure,因為他們知道白天有三分,晚上有三分。

中國人更加的緊張,把一天分成十二時辰,一個時辰兩個小時,比起印度人緊張程度加倍。

西方人、中東人更把一天分成二十四小時,所以他們更加的緊張,每一個小時西方人就比中國人緊張一倍。

現代的科技人更不得了,他們計算的單位不再是一個小時,而是一分鐘、一秒鐘,要發射人造衛星,或者是衛星的通訊,一分鐘、一秒鐘都要很準確。

你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只是為時鐘而生活,running for clock,只在追著時鐘跑,痛苦、煩惱就來了。

另外一個字compass羅盤,羅盤可以幫我們定位,也就是指示方向。問題來了:你的生命是為時鐘而活,還是為方向盤而活?Are you livingfor clock or for compass? 我們自問,如果沒有一個中心的思想、宗教的信仰、正確的人生觀,我們就沒有方向we have no compass。

從小成長過程,父母親期待我們成龍成鳳,學校老師一直要求我們讀書、背書,我們活得很辛苦,we study forexamination我們只是為考試而讀書。進學校、選學校、分數的排比,這是我們所知道的方向,以這個方向可能知道:未來我更容易找到工作,能夠賺更多的錢。

No compass 沒有方向,我們是一直在時間的壓力下生活。學校畢業後去上班,老闆要求我們上班、下班打卡,clock控制我們幾點吃飯,幾點工作,幾點下班回家,幾點睡覺,我們又在clock之下,不停的喘息,過著緊張的生活。

我們人生有方向compass嗎?除了少數像諸位有宗教信仰的人生觀之外,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羅盤、沒有方向盤compass。活在這個世間不只是生活而已live for living,but we live for our destination,而是為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的地而存活。

八正道

Eight noble paths

佛法的八正道Eight noble paths非常的簡單,非常的有意義。

八正道的第一個就是「正見」,正見就是compass。正見:正確的見解,正確的觀念,正確的人生觀、宇宙觀。對於人生,對於宇宙有正確的認識,這就是compass,具足正見才能夠解脫生死輪迴。要談生死,第一先談正見。

何謂正見?從《阿含經》的緣起正見,到大乘《般若經》的性空正見,到《法相唯識學》的唯識正見,到真常唯心繫的唯心正見,到密宗的真妄一如的正見,在在都是給我們一個compass,一個羅盤,一個人生的方向。這一世不只是為著死亡而已,唯一能夠讓我們生得歡喜自在,死也安詳圓滿的方向:compass,即正見。

有了正見,我們時時刻刻依著正見而思惟:智慧、慈悲。所有的思惟導向都離不開正見,因為正見是真理的呈現。只有活在真理,我們才能夠圓滿自在,如果是活在假相之中,我們是被控制的、被束縛的。

有了正見、正思惟,自然正語,講正確的話;正業:行為自利利他;正命:從事的職業工作自然都是正當的。因為正見、正思惟,正確的身語意,帶給我們安詳,所以會正精進,往正確的方向努力。有正見,自然心定,正念分明,即正念、正定。

Live for compass not for clock,有compass,即使分秒必爭,仍能很安詳;即使每天都要求給自己很多的工作、很多的功課,我們都能心平氣和。在clock中有compass,生命智慧令自己圓滿,自在解脫;雖然在clock之中,但分分秒秒都有自己的、正確的方向。

死為邁向子宮而非墳墓

Die for womb, not to tomb.

生,要為方向而生,為正見、為正命而生;If we have onlyclock, there』s no meaning. 如果只活在時間之中,我們就只是一個肉體,行屍走肉,沒有意義。We have compass. 有了compass就將clock transform把時間轉化為方向。時時刻刻我們都有一個方向,我們找到在成佛的過程中,每一步的定位,知道自己該扮演什麼樣子的角色。死,死到底為了tomb(墳墓),還是為了womb(子宮)呢?一般人是恐懼死亡的。

我有一位朋友最近有非常深刻的體會,來自於他堂兄的死亡。他的堂兄染病,單身沒有結婚,兩人小時候交往密切,一起成長,感情深厚。在過年前突然發現罹癌末期,一個人躺在房間呻吟,承受癌症的痛苦,最後送到醫院ICU(加護病房)治療,兩個星期後往生。據這位朋友的描述,他回到家鄉,要求看堂兄的大體,他的長輩都說不要看了,因為大體受承癌症的折磨,已經人不像人樣,非常難看。

可是他想到小時候,一起嬉戲玩樂的情景,而且多年不見,很懷念,想要見堂哥最後一面。因此要求葬儀社人員引領他到大體的面前,當他掀開往生被,看到堂兄的時候,這位朋友心中生起強烈的感受,好像堂兄還在跟他講話、還像以前一樣處處的照顧他,並不覺得恐怖。

這個時候他才了解佛經所說,身是假的,只有心才是真的,他開悟了:解脫生死、穿越生死的是心,以前沒有體證,力量不夠強,現在他看到已經往生的堂兄時,肉體再也不是肉體,他內心彷佛和堂兄有非常親密的溝通,當下他掉下了眼淚;他不是為堂兄受癌症痛苦的往生而哀傷,最重要的是,他體會佛法!這是一種複雜的情緒,悲喜交織,一方面哀傷,另一方面又欣慰。

弘一大師在圓寂之前寫下「悲欣交集」四個字,為生命畫下休止符。這個時候我們才知道悲欣交集的意義:悲,摯愛的親人離開我們;欣,欣慰「真心」是活著的,真心才是我們的定位compass。

佛陀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在給我們人生定位,如果人生定位錯誤,會有非常糟糕的人生。佛經說:一切物質都是假的,肉體是假的,我們的心才是真的,要藉假修真,借著這個肉體來修我們的真心。

從此以後,他知道佛經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理,佛經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我們的定位compass。現在他改變了人生觀,上班不只是為著賺錢養活自己,上班是為著自利而利他,工作是對眾生有益,對這個世間有益的;而且在工作中體會緣起的正見、性空的正見、唯識的正見、唯心的正見、真妄一如的正見;

這位朋友在得知堂兄過世之後,一直虔誠的誦《藥師經》、《阿彌陀經》、《中陰度亡經》,念佛、持咒、迴向。在往火葬場的車上他還是持續的作功課,當上了高速公路後,靈車前面突然出現一隻老鷹展翅翱翔,一直飛得非常低,兩隻翅膀很安穩的前進,彷佛看到佛經所說的金翅鳥garuda。這位朋友感覺到將法的力量迴向給堂兄後,堂兄就有如這隻展翅的老鷹一樣解脫了。

死亡會帶給我們壓力,帶給我們焦慮、痛苦,但死亡有時候是一種凈化purification,一種提升uplifting,一種轉換transformation。

《西藏生死書》提到:西藏人是如何的重視死亡,把死亡看成和生一樣的重要,甚至於比生還要重要。我們活著時live for compass,我們有福報智慧,有正確的人生觀,選擇佛法的道路,不再為時鐘生活live for clock,不再為時間苟延殘存,我們可以有很美滿的人生。

可是我們在生的時候很難得解脫,因為有這個肉體。天天要吃飯,肚子永遠填不飽;身體都會臟,要洗它;會疲倦,要休息;為著食衣住行,養家糊口,必需工作賺錢。在家人很難專業的修行,很難掙脫肉體的束縛。

肉體帶給我們很大的苦,老子所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因此在生的時候,如果智慧不足以解脫束縛,只好期待在臨終時,心掙脫肉體的束縛得解脫,這是《藏密度亡經》中陰聞教得度大解脫的概念。

我們時時刻刻都可以解脫,但毫無疑問的,活著的時候得解脫是最好的機會,可是也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因為我們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要生活、要趕行程,很多的人際關係,很多的情緒,很多肉體帶來的障礙。等到白髮蒼蒼的時候,就會知道肉體是一個很大的局限,年輕時可以從幾公尺高一躍而下,老了就不行。心是自由的,我們的心是很年輕的,很少人能夠理解自己的心;但是身體是現實的,給我們很大的束縛。

死,有一天我們總是會死,但死是die for womb not to tomb或者是die to tomb not for womb?我們都會死亡,如果生前沒有修行的話,我們只是die to tomb走向墳墓,現在是走向焚化爐,肉體雖然沒了,內心不甘寂寞又繼續的輪迴。

人生只有兩件事,一投胎我們就開始邁向死亡to tomb;一斷氣,第八識離開肉體就邁向子宮to womb。

《慧眼初開》這本書里,有一張非常生動的圖畫,兩個腳印,一個腳印寫to tomb,另外一隻腳印寫to womb。出生就邁向死亡,不能夠讓時間停留下來;死亡業力牽引我們又邁向子宮。能夠邁向子宮還好,可以投生為人或畜生,如果是墮落到地獄、餓鬼道,更加的痛苦不堪。

以佛教徒來說:die for womb,要以菩薩的發心,大悲大菩提心,死亡不是沒有意義,死亡是為著告訴眾生,生命的無常,同時死亡並不是結束,而是應以何身得度則現何身。我們要選擇下一世的去處,每一世都有使命,這一世也許是來學習工程,也許是來學習文學,或者是來弘揚佛法,一輩子學好一個主題。

菩薩必須五明圓通,慈悲利益眾生,依眾生需要的形象呈現。要為著弘法利生而死亡,選擇自己的去處,如西藏活佛的轉世一樣,清楚下一世要到哪裡,轉世的制度給我們很深的體悟,一種啟示。

我們活著時要有能力為自己定位,有自己的人生方向,在死的時候也要很準確的知道要往哪裡去。我們要去的地方,不管是西方極樂凈土,東方藥師佛的凈土,彌勒菩薩凈土或是人間,都是為著不忍眾生多受一分鐘、一秒鐘的苦,我們才要示現某一種的形象來救度他們,die for womb noto tomb。

死於明光而非業力

Die in luminosity, not karma.

死,不是消極的只是走向墳墓,被焚化爐燒掉而已,我們要有使命感。luminosity光明,指的是眾生所本具的自性明光,這是《西藏生死書》很重要的概念。

luminosity,光明心、明光心或稱之為凈光。凈光,清凈的光;能夠死在明光之中,而不是業力之中。明光是來自於眾生本具的心性、佛性,只因業力無明,讓我們活在煩惱障、所知障中,惑業苦三障中,不得自由。

希望死亡的那一天,我們都在明光中,能夠持續明光而證得法身的成就,佛性的明光是清凈沒有顏色。在實相中陰,投生中陰之中,五方佛就有了不同的顏色color luminosity,報身明光。在化身佛的時候,更有各種各樣的明光。我們期許自己死的時候是在明光中;當然,如果我們活著能夠時時刻刻都在明光之中,當下就是佛。

《楞伽經》三個核心思想

第一個核心思想談妄心、真心。

妄心是屬於大乘虛妄唯識派的內容,唯識學所談的就是妄心,虛妄的心,有生滅的心,有變化的心,分別的心;包括八識,八識再產生各種的心所情緒作用。凡夫的境界是相名產生分別,碰到一個法相就產生一個妄念,加以執著分別,妄心的表現是「依他起性」,因無明的關係而有「遍計所執性」。真心是談清凈真如,它是不變的,有正智能夠看到一切萬法的真如,能夠證得「圓成實性」。

妄心是一般凡夫的心,心都是虛妄的,有生有滅,不能夠常處光明、智慧慈悲之中,所以心都不真實,充滿了煩惱苦痛。我們的目標是要體證真心,真心「常樂我凈」,能夠圓滿成佛。

第二個核心思想由妄心而入真心。

用般若的智慧觀照,一切萬法的緣起性空。萬法唯識所現,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一切虛妄夢幻不實,放下妄心而進入真心。

第三個核心思想是真妄一如。

真心與妄心一如,一如就是一體,不需要任何的有所作、有所為,圓融它,它本來就是一體。真妄一如,讓我們在生活中、工作中、生死過程中,了知妄就是真,真不離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生活的每一遭遇,工作中的每一情境,就是真;生活中、工作中的任何現象,都是緣起,都是性空,都是唯識所現,甚至於是唯心所造。

《楞伽經》的三個思想,用來詮釋《西藏生死書》,非常的契理。《西藏生死書》總共有二十二章,當它在描述現代人對於死亡的觀念,對於世間的迷惘,對於人生的無奈,所談的就是「妄心」;偶而會從妄心之中點到「真心」,從虛妄的現象界揭開真實的心的體性;最後真妄一如,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真理就在生死的過程,生死不離真理。體是絕對的真理,勝義諦,不可思議,不可言論;因此,只能夠藉由「相用」導入「體」,只好從談「妄」中點到了「真心」。

這種表達方式就好像在森林中漫遊,我們在人生的過程中遊戲人生,可是遊戲人生就點一下真心,不要忘記人生要有compass,有定位、有方向;要知道人生不只是為了名、為了利,消磨這一輩子的生命而已kill time;要找出這個生命的意義。

我們在禪修的時候,很難沒有妄念,進入「無想定」,重點不是在把起心動念壓制suppress,禪修的重點是在提起正念mindfulness。了知一個念頭的生住異滅,一個念頭與下一個念頭之間的gap,就是我們的「真心」。在虛妄的心之間有一個空檔gap,那個空檔就是真心呈現的時候;最後真妄一如。

如果不「真妄一如」,只有到佛堂才在學佛,回到家裡或職場上,就不是在學佛了,造成很多初發心學佛者,內心充滿煎熬和衝突;為什麼不能像出家師父,二十四小時都可以修行?為什麼還要去看老闆的臉色?為什麼還要……厭於工作,厭於生活,想要辭職,想要出家。

初發心修行,出離心太強,不知道出離心的定義,將出離心解釋為離開世間,到一個清凈的地方或到凈土修行,不願在五濁惡世之中。出家必須要有很大的福報因緣,對於絕大多數的在家眾來講是不可能的;而且不應該鼓勵所有的人都出家,因為佛菩薩也要轉世,需要諸位在家菩薩生兒育女讓佛菩薩投胎。

密法很秘密殊勝的是「真妄一如」,「即事為真」:一切的事相都是真理,妄心就是真心,妄心的作用來自於真心。《楞嚴經》一直在提示這個重點,我們能夠見、聞、嗅、嘗、觸、思惟,任何的心理、情緒作用,都是如來藏圓明清凈、真心的作用。

真心的能量energy,透過眼睛就有看的能力,透過耳朵就有聽的能力,有如電通到冷氣機就有冷氣吹,通到麥克風就有聲音擴大的功能;不要舍妄求真,想求真是求不來的,要知道妄就是真。只要有般若智慧,只要有心性的體悟,只要好好的讀通生死學,就知道真妄一如,不必離開世間去追求出世間法。

唯心造:一心、二門、三大、四中陰

了解妄心、真心,由妄心而入真心,真妄一如以後,《西藏生死書》內涵濃縮成四個口訣:一心、二門、三大、四中陰,當做這一本書的方針guidelines。

(一)一心。佛法談來談去都只是談「心」,因為心才是真實的。

前面提過朋友的堂兄往生,讓他體悟到物質肉體的虛妄而心靈的真實。一個人在斷氣之後,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似乎都停止,可是心的存在卻歷歷在目。

朋友的堂兄過世時,沒有人在身邊,可是他的兄弟姐妹都覺得不對勁?後來對照之下才知道那正是堂兄斷氣的時候。朋友的堂兄終身未娶孤零零一人,不敢麻煩其他的親戚朋友,獨自承受癌症的苦。

這位朋友說:「如果我是他的話,我會這樣子的面對死亡嗎?當時我的心會是什麼樣的狀態?我是在痛苦焦慮中?還是盼望有人能夠關懷我,給我支持的力量引導我?」

修行者的上上策是自己能夠證悟空性,能夠成佛。否則就依靠一個法門,如念佛、持咒、禪修,讓心可以定,不要慌張,不被業力牽引。否則就是,期望上師、善知識當我們的依靠。

密法的〈上師相應法〉非常的有力量,在生死過程中最重要的依靠力量是以上師為尊;彷徨無助的時候,只要想到自己的上師,想到本尊釋迦牟尼佛,或是阿彌陀佛等等,我們就有力量,心得以安。固然他們並不是真實,只是一種方便,但這種方便就是真實的呈現,假是由真所呈現。

水是本體,由水而產生的泡沫、波浪就是體的相用,泡沫、波浪固然是虛妄,幻生幻滅,是由水的因緣所生,不是真實,可是呈現它的作用;泡沫、波浪會讓人賞心悅目,水力發電又是另外一種功能。本體如如不動,為著弘法利生,示現為上師、善知識。

親近善知識在大乘佛法很重要,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密乘行者對於上師的恭敬,給密乘行者勇往直前的力量,生生世世追隨,永不退轉;不像顯教行者可有可無,弟子對師父不夠恭敬,不把人身當作難得,不把佛法當作珍貴難聞。

《西藏生死書》徹頭徹尾只有談「一心」,心的顯現。心,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宇宙的原動力。沒有心就沒有身體、受、想、行、識,沒有五蘊、六根、六塵、十二處、十八界。為什麼會出生為人、畜生、餓鬼、天人,或者是成阿羅漢、菩薩,完全是這一顆心。所有的蘊處界、人生、宇宙都不離此心,完全是此心所造作。諸位想要了解其中意涵,請讀《楞嚴經》。

世間不斷的成住壞空,空劫之後物質都不存在;但是,由於心的堅固妄想,產生微細的元素,慢慢累積而有四大所成的一切物質,就有世界的開始,色蘊的出現;五蘊包括物質和心理,二者都是我們的妄想。

色蘊以堅固妄想為根本,以為出生有一個堅固不會變化的東西;妄想肉體不會老、病、死,妄想這個世界都不要變動;虛明妄想即受蘊,由於虛明妄想,想要去感受產生好惡等等,受、想、行、識不斷的呈現。

宇宙奧妙,唯心所造。有什麼樣子的心,就有什麼樣子的人生、什麼樣子的宇宙現象、生死過程;您生得好,活得好,只因為心;您死得安詳,死得清清楚楚,投胎轉世有自己的方向compass,也是因為此心。這一顆心的定或亂,決定您的一生,這稱為「一心」。

(二)二門。一心是人生宇宙的基礎,用心入二門:真如門,生滅門。

雖然大家都有這顆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眾生平等,眾生即是佛,可是還是有所差別。體是相同,相用有差異,差異來自於我們這顆心如何使用它!比如,電力是一切電器用品功能的來源,可是它發揮的功能,決定於電器用品。

凡夫生生滅滅,浮浮沉沉,頭出頭沒,在三界六道之中來來去去,痛苦不堪。如果這一生非常順利,功成名就,但是不累積陰德,不行善,沒有宗教信仰,不多做利他的事業,這一輩子享受的榮華富貴,就是下輩子墮落的原因;因果非常公平。

六祖惠能大師於《壇經》說:「福何可救?」福報怎麼能夠救得了您呢?名利救不了您的,福報是虛妄不真實的,福報是讓我們造惡道的業因。不了解自性、佛性,福報愈多是未來痛苦的原因。

覺醒入「真如門」,隨緣自在,隨著眾生的需要而示現。我的身口意、我的存在完全是為了眾生;眾生與我是一體,沒有分別,為成熟眾生、莊嚴國土。這一世有所覺醒,接觸佛法修行,知道因果關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清凈智慧,大慈大悲,我們就是活生生的佛菩薩,在世間廣度眾生。

不覺醒入「生滅門」,不斷的生生滅滅,胡裡胡塗,內心起伏、躁動不安,煩惱痛苦,生死輪迴真正發生在自己身上。

(三)三大:體大、相大、用大

體大,真心的體性大。就時間來說,貫穿過去、現在、未來;就空間來說,遍十方。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同一體性,了知過去、現在、未來是整體、是相續。面對任何的境界不貪、不嗔,知道這是過去的因緣所形成,目前所造一切會影響到未來,因此,會慈悲智慧處理當下的一切因緣,不會把當下的現象,從過去、未來中獨立出來。

時間,過去、現在、未來是一個整體;空間,你、我、他是一個整體。猶如帝釋天宮因陀羅網中的明珠,我的一顆明珠光影投射在其他每一顆明珠之上,而其他明珠的光影也投射在我這顆明珠之上,彼此相互輝映;我們是互依互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interbeing、interpenetrate互融互攝,完全是一體的,這就是體大。

相大:真如心呈現莊嚴相,能夠攝受一切的眾生。

用大:自利之外又能夠利他。

《西藏生死書》以西藏佛教為思想背景,作者悲天憫人的用意,都是真心,能夠發揮心性的體大、相大、用大。

(四)四種中陰:依時間來說明生滅的真相,以時間來說明輪迴的過程。此生、臨終、法性、受生中陰,任持其中之一就可超越輪迴。

藏傳佛教最吸引人的、最神秘的、但也最容易產生誤解誤用的就是中陰(Bardo)教法。中陰現象不離阿賴耶識、真如心的作用。生前精進修行,接受佛法就可以接受中陰教法,在生死關頭受用;不修行,錯過如此寶貴的生命智慧,難以解脫生死。

1. 此生(自然)中陰:當有了新的生命體以後,自然種子起現行,阿賴耶識中所蘊藏的一切種子習氣,出現在眼耳鼻舌身意之上。我們的見聞嗅嘗觸覺知,都是過去經驗的重現,如錄像帶被重新放映一般。因此,此生中陰或稱之為生處中陰,都是因果的呈現;現在的果報完全是過去自己所造的業種子。

2. 臨終(痛苦)中陰:一期壽命要結束時就是臨終。如果不了解生命的真相,臨終時,肉體的痛苦,覺受的痛苦,意識思想幻滅的痛苦,觀念不能被接受的痛苦,夢想願望沒有實現的痛苦;臨終時,內心焦慮不安,彷徨無助,是為痛苦中陰。

3. 法性(光明)中陰:在肉體的分解過程,情緒的分解過程,心理的分解過程之後,會有自性明光luminosity出現,我們的本來面目,當下融入其中,可以證得法身。若錯過這個機會,進入法性中陰,或稱為實相中陰,各種顏色的光出現;強烈明光屬於五方佛的顯現,融入其中,可以證得報身佛;如果是黯淡的六道光景,因為業力而愛上這些光景,就轉世到六道。

4. 受生(業力)中陰:會投生為人、畜生、天或是其他道的眾生,這一期生命的開始,是依業力而定。臨終一念力量是最強大的,這是我們推廣「一念蓮華」臨終關懷的原因。

若錯過了解脫,到了「受生中陰」的階段,世界變成一片的黑暗,這時我們就必須了解,一切萬法都是心的投射;心怎麼想,世界就怎麼呈現。因此在投生的關鍵時刻,心必須保持清凈莊嚴,把一切景象都觀成佛菩薩的呈現,即使看到男歡女愛的景象,都要把它觀成是佛父佛母,這是密宗有雙身像的原因;讓我們在轉世時,心不起貪念,不起妄想執著,證得化身成就。

心性(本覺、佛性)是生死的背景,生死只是一個過程,稱之為「中陰」(Bardo)。中,中間;生陰和死陰的中間生;陰,隱密的意思或者是指五蘊(色受想行識)。換句話說,所謂中陰,是身心無常、無我、空性。五蘊、物質、心理,一切都不是「常一主宰」,都不斷在無常變化。就生死的過程來說,有四種中陰:此生中陰、臨終中陰、法性中陰、受生中陰。

雖然我們在經驗中陰,卻了解不多,懵懵懂懂,甚至一無所知。所以修行,心靈的提升太重要了。如果我們佛法修行,可以體會到「睡夢中陰」和「禪定中陰」,明白生死的過程是妄,而妄的「所依」就是「真心」!(註:六種中陰:此生中陰、睡夢中陰、禪定中陰、臨終中陰、法性中陰、受生中陰。)

心性最重要,在第一章中已經提出了「心性」,心性就是「真如心」,心就是妄,有生滅變化,心性含攝體相用,心性是生死的背景。從妄中觸探到真,猶如老鷹在天上翱翔,俯衝而下,來到地面,回歸我們的本心、我們的心性。

貳、本書結構:四篇

《西藏生死書》總共有二十二章,分成四篇:

甲、第一篇十章:生(此生的自然中陰)。

第一篇談生,總共十章,稱為此生的自然中陰。我們已經生而為人,主要是就「人」狀況而談;此生的自然中陰主要的是談人的生活狀況呈現的方式。

乙、第二篇五章:臨終(臨終的痛苦中陰)。

第二篇是由生要轉到死亡,屬於臨終的部分,共五章;臨終身心充滿痛苦。

丙、第三篇五章:死亡(法性的光明中陰)與再生(受生的業力中陰)。

第三篇是死後的狀況,所談就是死亡,死亡是身心的分解過程。身的分解結束,不再是心的「所依」,心就離開了身。

在死亡時候,器官敗壞,與外界溝通的前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不能呈現功能,稱做分解。見、聞、嗅、嘗、觸、思考的能力必須依靠肉體,肉體完全停止功能,六識的功能就結束,這是心離開身的分解過程。

法性的涵意

對一位臨終者來說,內心充滿痛苦,死後完全是心的現象,心呈現都是光的景象。自性的明光沒有任何顏色,透過某一些介質,會呈現顏色。太陽光沒有顏色,透過密度不同的空氣、水滴或是大地會呈現不同的顏色,這是法性的光明中陰。

法性,一切諸法的實相,與大乘佛典中的佛性、心性有什麼不同呢?從狹義來談:佛性是一切眾生修行覺悟所證得佛的境界,空有不二,大慈大悲。心性是一切眾生本心的性質;眾生的心妄想執著,有生滅、有變化,它們的所依源頭是清凈的真心。一切的認識作用、覺受作用、思惟作用來自於心,稱之為心性;凈化了染污的心,也就成佛,大乘佛法肯定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因此,從狹義的角度來看心性、佛性,指有情眾生,有情眾生才有心、有情識的作用。

法性,指法的性質,一切萬法的性質。法,一切的現象、一切的概念、想法concepts、任何的名言(名,心中浮現的任何概念;花、草、山河大地、萬事萬物、好壞、感想等)。法有色法、心法、心所法、心不相應行法,這四種稱為有為法,有為法有生有滅。

「生即不生」,參透其為眾因緣所生,不是自因生,不是無因生,不是「常一主宰」。即生即滅,因此知道生即不生;生不是真實的存在,由生而產生的滅,當然也只是假名施設,所以生即不生,滅即不滅,這是法的性質。就相用來說,法有生有滅,有分別,有好壞;就體、性質來說,不生不滅,諸法實相。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徹底了知一切諸法的實相,也就是一切諸法的法性。諸法就是實相,實相沒有離開諸法,不是離開諸法而去尋找一個實相。

諸法會有生、住、異、滅等不同變化,會有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的關係,在不同的因緣,就會呈現不同的現象。因此,相本身就有性,性沒有離開相,凡夫將相用和體分開,覺悟者知道體相用一如。法性也可以稱為實相,也就是諸法實相,諸法本身就是實相、就是真理;相就是性,體就是性,用就是性等等十如是。

死亡後是光的呈現

法性中陰也可以稱為實相中陰,特性是明光,自性的無色明光透過五方佛為介質來表現。比如,表現出虛空的性質呈現藍色;表現出寶貴豐富的性質呈現黃色;表現像阿彌陀佛的熱情,熱情呈現紅色,引人注意。眾生臨終的時候,只要發願到他的佛土,阿彌陀佛都肯來接引,不管生前多壞,不學佛、造惡業,只要在臨終的時候,能夠回心轉意,生起一個我願意往生到阿彌陀佛的地方;表現能夠成就,必須是心平氣和,呈現綠色;表達所有的可能性就是呈現白色,因為在白色上面畫藍色、畫紅色都可,這是五方佛的顏色,它就是一種色彩學。

中央毘盧遮那佛是白色,東方阿閦佛是藍色,南方寶生佛是黃色,西方阿彌陀佛是紅色,北方不空成就佛是綠色。很妙的佛教圖像、造像學,尤其密宗壇城就是一種世間的真理。

法性中陰(實相中陰)階段呈現的就是光。佛菩薩、脅侍菩薩、金剛護法等的出現,都是一種涵義,象徵心的光明。心充滿了慈悲,充滿了能量,充滿了包容性,充滿了成就的慾望,充滿了空性,能夠接納一切的狀況,產生不同的顏色,就會有不同的景色。

相對於此的是眾生的貪、嗔、痴、慢、疑、嫉妒六種情緒作用,也是六道眾生的特色。六道眾生的特色還是光,是黯淡的光;因為無明蒙蔽,讓清凈光變成黯淡光。

死後心離開了肉體,心識完全凈化就是清凈明光顯現,呈現出來的就是一片晶瑩剔透,沒有任何顏色的透明光,能夠穿透一切的景相。有善的特質:包容性、虛空性、豐富性、熱忱性或是事業性,就會呈現白色、藍色、黃色、紅色、綠色的不同。但如果沒有完全凈化,有了妄想執著,貪、瞋、痴、慢、疑、嫉妒,本來燦爛的清凈明光就會變成黯淡的光。

在法性中陰的階段,亡者會意識或者見到,一方面清凈的明光,一方面黯淡的六道光,這個時候如何做抉擇?端看亡者生前的定位compass,知道道理就會邁向明光;否則習氣現前,貪愛六道的景象,就投生到六道。

萬一在斷氣之前,還沒有證悟空性成佛,在中陰聞教得大解脫。聞教,聽聞教示,「教示」所謂的導示或者是開示是聽聞善知識的提醒,得到解脫。善知識提醒臨終者身、心在分解時,會遇到的景象,會聽到的恐怖聲音,知道如何去應對,可以證悟法身,所使用的方法就是《無上瑜伽續》的「力斷法」。力,是強有力;斷,斷絕。力斷法,用定慧的力量,斷除一切妄想、執著。

定,定的力量,不讓自己在身體表層意識分解的時候,陷入混亂,能夠如如不動。慧,抉擇生死是虛妄的,抉擇真心是歸依處,因而在心性明光出現時與之相應,成就法身。

如果錯過這個機會沒有立刻轉世,即進入法性中陰;法性中陰的特色是光的景象,同時沒有了肉體,心完全暴露於一切境界之中,覺受能力特別的敏銳,比生前大出七倍或九倍;特別敏銳的心受到外界的刺激特別大,所以,這時可以好也可以壞。好的話,人生有一個定位compass,透過學習,透過體證,知道做抉擇;壞的話,人生只是為著時間live for clock only,只是不得已出生,邁向死亡,胡裡胡塗的不知道生死的意義,隨波逐浪,隨業流轉。《楞嚴經》云:「循業故流轉」,依循著業力的牽引,流轉於三界六道。

應化身,真妄一如

能在生前證悟空性成佛,大慈大悲利益眾生,顯現與眾生相應的應化身,不必臨終時求助於《中陰教法》。如果是一般的凡夫眾生,必然隨著的業力牽引而輪迴。

在心離開肉體後的第一個階段「法性中陰」,業力還沒有完全呈現,有明光和各種的光景呈現,錯過這個階段,沒有得到證悟法身、報身的機會,進入了轉世的階段,稱做「受生中陰」。受生的業力中陰,決定的因素是業力,生前所造的惡業、善業、清凈業。在這個階段《中陰教法》提供另外一個解脫的方法——頓超。頓超,頓是一下子,當下超越,頓超的法門不離此心。

中國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不在法相上面思惟分別。世尊的教法是契機施設,我們現在的情況與世尊當時說法時的對象不同、時空、各人的業力、所處的環境都不一樣;故應當善用經上所說的道理,不可「依文解義」。

不立文字是不依文解義,跳脫概念名言,直接參究心性;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直接點你的心。弟子的心執著有,師父就說空;弟子的心認為空,師父就跟他說有;弟子的心亦空亦有,師父就給他不空不有;弟子的心不空不有,師父就給他亦空亦有;有什麼樣子的病,師父就給什麼樣子的葯,去除妄想執著,直指人心,明心見性,直了心性,見性成佛。

禪宗的思想基礎是「一心」,是真如心,眾生皆有佛性;修行的過程隨立隨破,應用在生活上,真妄一如,完全體現在行住坐卧,挑水搬柴之間。所謂:挑水搬柴無非般若,穿衣吃飯儘是禪機。

認知緣起性、空性、假名施設、不生不滅、不常不斷的中道義;認知即頓超,頓超是由凡夫地直接超越到佛地,不必經過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的過程。修行的過程只是心的轉化,當我們能夠體會佛性,體會真妄一如的時候,不作任何的妄想,當下就超越了五蘊。

五蘊以妄想為根本,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以妄想執著不能成佛,《中陰教法》的力量就在任何的時刻、任何的遭遇,提起「心性」的正見。心性的正見,真妄一如,體相用三大是「不一不異」,體就是相用,相用源自於體,體相用無差無別,這就是心性強大的力量。透過各種的真理所施設的方便,能夠在每一個情境中得以成佛,或者成法身佛、報身佛、應化身佛。

在受生中陰本來要轉世投胎,《中陰教法》有一種方法,教我們如何避胎或者是擇胎,當然最好是:提起恭敬心、清凈心,成就應化身佛。

丁、第四篇二章:結論(關懷生死認識生死解脫生死個體/世界和平)

前面的二十章,前十章是與生有關,從十一章到二十章是與死亡有關,篇幅分配正好相當。

《西藏生死書》的思想根據是西藏密宗的《中陰聞教得度》,俗稱為《西藏度亡經》或是《藏密度亡經》,這是西藏佛教的密法,可以超度死亡,能夠證得不生不死的成佛境界。《西藏度亡經》只談死亡這一部分,從臨終之後開始談到投生、受生等階段。

但是《西藏生死書》擴展了範圍,也談生,生死是一體。談死亡對於現在的知識分子,尤其是受過科學洗禮的西方人士,不太可能接受,因為臨終是什麼狀況都沒有一點記憶,臨終的過程不能經驗交換,所以臨終的過程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知識分子很難體會,而且死後境界都是宗教人士所說,沒有親眼看到很難相信生命是輪迴的。

真的有過去世嗎?真的因為過去所造業,而有這一世的呈現嗎?現在的人受到有限的知識、唯物論的影響,很難接受因果的觀念。作者為著要讓現代人能夠接受死亡觀念,因此有一半的篇幅在講生,因為生死是一體,死是生的反射,有什麼樣子的生,就有什麼樣子的死;死是生的結果,會怎麼樣子的死,一定是怎麼樣子的生,生死不離。

十章談「生」,很容易令讀者接受所要談的「死亡」;如果不先談生,一下切入死亡,很多的現代知識分子不能接受。生,我們現在的狀況,現在的經驗,大家都很熟悉,從這裡開始談起,了解時間的相續是有因果關係;今天的我,由昨天的我相續而來,今年的我由去年的我相續而來,今世的我由前世的我相續而來,而且今世的我會引來未來世的我。

等到生、死講完,最後第四篇結論有兩章,作一總和。這兩章作者證明這一本書所談的生死真相,契合現代科學所說:包括物理學、遺傳學、生物學、基因學、光學、天文學,都可佐證生死學的內涵。

同時提出現代人類心靈的期盼,都在渴求和平;人類的意識充滿了衝突,充滿了鬥爭,充滿了不安。二十世紀兩次的世界大戰,全球捲入互相殘殺的恐怖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東西方壁壘分明,冷戰時期不安、緊張、恐怖。

人類的心靈被禁錮,沒有定向,即使時代已經進步到信息科技時代,天涯若比鄰,世界上發生的任何事情,都能同步知曉,可是心靈還是苦難的、孤獨的、冷漠的;不像阿彌陀佛充滿紅色的熱情,不像寶生佛豐富的內涵,不像阿閦佛一切都是空性,不像不空成就佛一直想要成就自利利他。

從生死學切入關懷生死、認識生死而解脫生死,以達到個人和平、世界的和平。生死既然是任何的生命體必然經過的過程,只要是生命體就必然有生有死,而且會感受到生死的存在;如果是無情的物質,不會感受到生死的逼迫。把兩塊石頭碰在一起,或是把石頭打成細沙,它們沒有任何的覺受,因為沒有心識的力量。有情眾生因為有心識,因此能夠感受到一切的情境,生死就成為人生最大的一件事情。

《四十二章經》佛說:「人命在呼吸間。」人的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間,生死在每一個剎那之間,生本身就是死,死本身就是生,生死一如。

這本書就從人最關切的生死問題開始,關懷怎麼生?以後才能怎麼死?究竟了解生死的真相,不再執著有生有死,了知生死一如,生死是虛妄,生死表現在這「一心」上,只要不執著,就解脫生死。解脫生死,個體得到和平,個體和平進而達成世界和平、法界和平,這是整本書鳥瞰的內容。

謹將研修功德,迴向法界一切眾生,祝願大家圓滿成就,阿彌陀佛!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騰訊佛學獨家稿件,經作者授權發布,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聚焦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 新媒體論壇熱議「佛教與一帶一路」
老烘乾機的誦經聲:但取蓮花不取泥!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