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玩腦洞,它能讓你笑一宿

玩腦洞,它能讓你笑一宿

從 此 過 上 沒 羞 沒 臊 的 觀 影 生 活

電影派

Vol.1470

今年盛夏,B站推出了一部美食「紀錄片」,單講燒烤這一種食物。

拍攝團隊走進充滿煙火氣的路邊攤,拍下讓人恨不得舔屏的美味。

又從食物說人們的生活態度和社會變遷,見微知著

它有著可以媲美《舌尖上的中國》的質量,很順利地,在豆瓣拿下了9.0的高分。

在這之後,B站又出品了一檔「紀錄片」,這次,主角是歷史——

《歷史那些事》(2018)

說起歷史故事,大家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枯燥、無趣,望而卻步

但講歷史,也可以很好玩,也可以暢銷。

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顛覆了以往寫史書的方式,作者運用小說的手法,加入大量心理描寫,寫活了筆下的人物形象。

2006年出版,暢銷五年,銷量過1000萬

只從名字上看,《歷史那些事》就似乎對它有借鑒。

從創作方式上,也是。

真人秀、脫口秀、偵探劇、MV、熱門綜藝、日和短劇、熱門廣告、網路熱梗,能想到的形式,它通通納入進來。

第一集講蘇東坡,片名叫《在下東坡 一個吃貨》。

名字網感十足,一篇歷史故事,居然把網友看餓了

最開始,還是一本正經。

演員演起蘇軾,著裝、體態,甚至是鬍鬚樣式,都是有跡可循。

緊接著,就來了一番「撥亂反正」。

(快看看,你中槍了沒)

蘇軾一生仕途不順,他因文字享譽文壇,名震汴京。

也因文字惹來禍端,一篇向皇上謝恩的文章,被王安石手下的改革派斷章取義,污衊他諷刺新政。

在被關押了103天後,被貶到湖北黃州。

蘇軾對抗生活的不如意和壓抑,靠兩種方法。

一是填詞作賦

「投幣、收藏、點贊」,來自B站的新潮語言被安在了文案里。

試著腦補下字正腔圓的解說,這種反差趣味,寶寶們感受一下。

再一個是,

真正懂吃愛吃的人,不僅僅會穿街過巷去搜羅美食,

自己的胃還會控制著手,非要親自下廚,調配出心中的美味

知識又來了。

在宋代,羊肉才是最主要的肉食,豬肉不受人待見。

蘇軾的《豬肉賦》里說「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蘇軾在貶謫期間,自己研發出了東坡肉。

經過他的推廣,到了明代,豬肉才成了中國人最常見的肉食。

接下來,《歷史那些事》變得高能起來——

蘇軾穿越了!

打破次元壁!

這部紀錄片用起了漫畫的形式,並致敬了一把經典日劇《孤獨的美食家》。

蘇東坡穿越到了現代,點自己創造的美食。

哈哈哈,腦洞開得太大!

東坡肉上來了,蘇東坡看菜的做法和自己不一樣。

蘇東坡剛對廚師發問,就被夥計懟了回去——

蘇東坡建議去後廚展示自己的做法,念出了自己口訣。

在等火候期間,蘇東坡吃了現代的做法,讚不絕口。

如今的東坡肉,經過多次的改良,添加了醬油與料酒等作料,味道必定比蘇東坡的手法好得多。

但有一點,古今做法是一致的——微火慢燉

而這,是蘇東坡的創造。

這一集里,主創還介紹了蘇軾研發的另外兩道美味。

在被貶到惠州時,蘇軾做出了羊蠍子。

在被貶到海南時,沒有肉吃,蘇軾又開掘了另外一道食材,生蚝。

在這裡,《歷史那些事》用了特寫、不同尋常的取景機位和講究的旁白,論水準,不比《舌尖上的中國》差。

看彈幕,有人真的是沖著美食節目的安利來的。

這套「紀錄片」,先是用真人演繹或者CG等方式還原歷史背景與細節,對知識部分,力求真實

再用一些創意形式將它們串聯起來,力求有趣

第一集末尾,蘇東坡還唱起了rap。

摘錄一段歌詞——

大宋國民美食家,是我市我就是我。

年少成名,名動汴京。

進入仕途遭到排擠,難上手。

攤上烏台詩案,差點斷送小命所有。

從此遭受貶謫,一路向著南方走。

旋律輕快,詞韻流暢,並把蘇軾的人生經歷寫了進去。

在重要的段落後,還會搭配一些契合主題的名言,提升逼格

處處有料,處處藏梗,也是B站馳騁江湖的立足之本。

第二集,《我在我家偷文物》,明顯是化用了高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片名。

改寫+反差+懸念

單單一個標題,就把常年混跡於B站的網友笑崩。

《歷史那些事》在B站上線,更了3集,評分9.6

細心的寶寶們會發現,凡是遇上「紀錄片」,派爺都打了引號。

嚴格來看,《歷史那些事》不能算正統紀錄片

也因此,它引發了極大的爭議。

紀錄片不就應該老老實實地講事情么?

也有人看得開心。

這樣的形式確實很新穎。

《歷史那些事》出來了,該怎麼對它定義呢?

度娘對紀錄片的解釋是——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

《歷史那些事》的總監製金鐵木,有20年的紀錄片創作經驗。

他創作的《復活的軍團》、《玄奘之路》、《圓明園》都是很端正的紀錄片,也有著不俗的口碑。

《圓明園》,考察200多年前宮廷畫師的畫作,以眾多史料為根據,模擬還原清王朝。

一個細節。

為重現雍正視察圓明園,攝製組特地找來了一隻與當年雍正所擁有的極其相近的獵犬欞緹。

前面提到的《人生一串》與《我在故宮修文物》,攝製組潛入路邊攤或者故宮,用攝影機記下真實的生活面貌

求的只是一個字,

回過頭來看《歷史那些事》,腦洞開得太大,梗用得過多。

這是否破壞了紀錄片最該突出的真呢?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派爺的態度是,繼續存疑、繼續思考,審慎地追下去。

想看的,B站就有~

聰明的寶寶們,都學會了把電影派置頂

一個zan=【今天點的人,明天都更美】

千萬別隨便在文章下面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派 的精彩文章:

趙麗穎馮紹峰結婚,愛你,就許你一生
就算是吳秀波,出軌我也絕不原諒

TAG:電影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