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風味人間》里沒說完的饢,這次給你說得明明白白

《風味人間》里沒說完的饢,這次給你說得明明白白

小麥自伊朗而來,不僅塑造了《風味人間》中提到的黃土高原對主食的偏好,也造就了新疆人的生活方式與文化習俗,今天就來談談2000多年前於新疆落地生根的饢。

伊朗石子烤饢|《風味人間》動圖

我們派出吃饢小分隊前往烏魯木齊、伊寧和喀什,品嘗最原始純正的新疆風味、探索饢的前世今生、探問樸素的饢中蘊含的堅守與信仰,歷時10天、總行程約4858公里,為你奉上最全的吃饢指南。

小分隊吃饢路線圖

01

饢的歷史

/ 你知道饢本來不叫饢嗎?/

饢一詞源於波斯語,曾流行於阿拉伯半島、土耳其、中亞和西亞諸國。關於饢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它是維吾爾族人發明的,雖然考古出土的證據不能印證這一點。但饢的確是由維吾爾族人發揚光大。據考證,維吾爾人烤饢的歷史已有2000餘年,最初他們稱饢為「俄可買克」,而「饢」的稱呼,是從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後開始流傳的。

斯里蘭卡一種發音很像饢的大餅 | 吃貨小分隊攝於斯里蘭卡

維吾爾族食饢的悠久歷史,可以在我國古代維吾爾族文獻和漢文獻典籍中得到明證。11世紀喀拉汗朝詩人尤素甫·哈斯哈吉甫撰寫的《福樂智慧》中寫道:「要為將士供給的刀槍、戰馬、征衣、饢、鹽和食物必須豐盈。」

烏魯木齊市博物館裡的文物 | 拍攝:吃饢小分隊

西漢時期漢武帝劉徹多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大量西域食品湧入中原內地,深受百姓喜愛,而在胡食中最著名的要數胡餅(胡泛指外國或外族的,胡餅就是西域的餅)。

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1000多年前的小饢 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博物館|iyaxin.com

胡餅就是把麵糰做成圓形,上面撒上胡麻(芝麻),在爐膛里烘烤而成的餅。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敘述了胡餅的製作方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蔥白一合,鼓汁及鹽敷令熟,炙之,面當令起。」由此看來,這種胡餅大概率就是現今的饢

02

烤饢

/ 饢的製造過程/

饢是在饢坑中烤制而成的,饢坑是用於烤制饢的烤爐,用鹽土製成,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類。地下囊坑如同淺井,地上囊坑的整體如同一隻倒扣在地上的碗,底大口小。傳統的烤饢大多用木材供火,近些年來,出於環保的考慮,電烤饢逐漸取代傳統的烤饢方式。

地下饢坑| 圖蟲創意

烤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和面、配料、造型、預熱饢坑、打饢等多個步驟。具體形狀因地域和民族習慣而不同,有擀制的麵餅,有盤成半球狀的麵糰,也有直接拿手拉拽成長面片的。製作講究的饢餅中間會拓上花紋,並撒上芝麻、洋蔥末。和面的時候要加入烹調用油、雞蛋和牛奶,使得烤出來的饢噴香酥脆可口。

在饢上蓋制花紋 |拍攝:吃饢小分隊

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饢的口味日趨多元化,現在比較流行的有肉饢、油饢、窩窩饢、片饢、芝麻饢、片希爾曼饢、牛奶饢、辣皮子囊、玫瑰饢、核桃饢等等。饢的尺寸大小也不一樣,根據每個人喜好的口感,饢也分為厚饢與薄饢

新疆的各種饢 |拍攝:吃饢小分隊

03

饢文化

/ 婚喪嫁娶都離不開它/

饢不但在新疆各民族的物質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還伴隨著各民族的成長,有著深刻的文化意蘊。在維吾爾族地區,從維吾爾人一生下來的命名儀式、搖床禮到婚嫁習俗及喪葬禮儀,必有饢的參與。饢在維吾爾文化里有平安、團圓、吉祥的寓意,遠行的人吃一口家裡的饢能夠減輕鄉愁,喜慶的日子吃一口饢能夠增添歡樂。

結婚時男女雙方都要吃下沾有鹽水的饢,表示一生一世一永不分開,相守一生| 圖蟲創意

對於維吾爾族人來說,每當家裡來客時,饢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並且必定佔據餐桌的「C位」。一位維吾爾族的記者表示:「這是一個習慣,可能解釋不了,但是必須是這樣。」

維族居民的餐桌 |拍攝:吃饢小分隊

饢不僅是維吾爾族的主食,同樣也是哈薩克族一日三餐中不可或缺的食物。哈薩克族俗語中提到:所有食物的爺爺是饢,即饢是最重要的食物。哈薩克族最出名的是塔巴饢。和維吾爾族麵餅較薄、嚼起來酥脆生香的饢不同,哈薩克族饢多以牛奶和鹽水和面,饢餅較厚,口感鬆軟。

04

賣饢的人

/ 一店一饢一人一生/

烏魯木齊

在烏魯木齊的大型貿易集散地——國際大巴扎中心廣場上,有一個回族小哥坐在的小推車旁賣饢。在大巴扎里賣饢的很少,因為饢是新疆的主食之一,大部分的饢店還是分布在居民區周圍,不過很多遊客會在這裡買饢作為特產帶回家。賣饢小哥表示,現在市面上的饢大部分是電烤饢,像他這樣用傳統饢坑烤制的饢特別少,這也是他為什麼選擇賣饢的原因。

國際大巴扎的賣饢車 |拍攝:吃饢小分隊

而在使館街,有一家名為一路順風的饢鋪,老闆是個做饢30年的老匠,也是店的第一代創始人。新疆地大寬闊,在古代人們出行需要花費很長時間,那時候路邊沒有餐廳、便利店,所以人們都是帶著饢。饢就等於生命,這也是這家饢鋪名字的由來。

一路順風饢店老闆 |拍攝:吃饢小分隊

老闆說饢已經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每當他站在瀰漫著饢香味的房間里,看著客人吃饢時滿足的表情或者看到回頭客熟悉的面孔,他就覺得很幸福。

伊寧

在伊寧有名的漢人街里有一個饢鋪,這裡饢的種類眾多且形狀新穎,前來購買的人也很多。

伊寧的饢鋪 | 拍攝:吃饢小分隊

饢鋪的老闆說從事這種烤饢的人越來越少,部分地方的饢供不應求。他希望能通過網路把饢市場擴大到祖國其他省,讓其他省的新疆孩子隨時能嘗到家鄉的味道,讓其他人也能嘗一下新疆的味道。

拍攝:吃饢小分隊

喀什

在喀什的老城區,有一家專門做小圓饢的店,店面不大,由艾合買提江一家人經營著。這家店十幾年來只做一種饢,艾合買提江說,為了精益求精所以做的種類少,街坊鄰居吃自己家的饢十幾年也不覺得膩。

艾合買提江的饢 | 拍攝:吃饢小分隊

艾合買提江說,自己做饢起初是為生計,後來是為生活。饢對於維吾爾人來說就是生命。雖然現在科技很發達,烤饢的工具也在不斷革新,但他還是願意堅守傳統的打饢方法,讓維吾爾人的老手藝流傳下去。

艾合買提江的妻子在給饢造型 |拍攝:吃饢小分隊

夕陽西下,店前排滿了等待最後一坑饢出爐的顧客,艾合買提江的女兒又開始忙碌起來。新饢不一會便售罄。一個饢看似普通,卻包含了打饢人滿滿的心思——對原料的苛求,對手藝的執著,對顧客的負責,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本文首發於

吃貨研究所(ID:Food_Lab)

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慶祝摩爾日,手帳達人教你做Geek風書籤、手帳!
久站的、久坐的,小心腿上爬滿「小蚯蚓」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