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宋初年的傳奇權宦,兩次改立皇位繼承人,最後反倒還得以善終

北宋初年的傳奇權宦,兩次改立皇位繼承人,最後反倒還得以善終

各位讀者晚上好!子淵之前給大家介紹過宋朝宦將秦翰的故事,引發了讀者的強烈熱議,事實上,宋代擅長打戰的宦官遠不止秦翰一個,今天子淵要給大家說的王繼恩也是如此,只不過他的經歷可是比秦翰傳奇的多——此人不僅是宦將,還是當之無愧的權宦,曾經兩次更改大宋皇位繼承人。令人嘆服的是,如此權宦最後竟然還能得以善終。

王繼恩劇照

據史料記載,王繼恩早年曾被姓張的人家收為養子,取名德均,於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時期入朝為宦,趙匡胤「黃袍加身」後成為宋宮內宦。由於他具備極高的軍事素養,宋太祖便命其隨軍征伐,在宋滅後蜀、南漢、南唐等戰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戰功卓著,因此宋太祖批准了他恢複本姓的請求,並賜名繼恩。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冬,宋太祖趙匡胤陡然駕崩,由於其死前並未指定皇位繼承人,為穩定秩序,太祖皇后宋氏命王繼恩詔令四皇子趙德芳入宮,處理趙匡胤後事。誰知王繼恩出宮後並沒有去通知趙德芳,反而擅作主張,邀請請私交甚篤的晉王趙光義入宮,因為在他看來,太祖並無傳位四子之意,而是想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

宋代皇后畫像

眼看趙光義欣然入宮,大局已定,宋皇后連忙向趙光義下跪,請求小叔子以後能照顧他們孤兒寡母。趙光義繼位後,為感謝王繼恩,命他擔任宮苑使,負責管理整個宋宮,不久又命他兼任河北刺史,掌管京畿各地軍械庫存。在宋太宗北伐燕雲時,王繼恩擔任宋軍後勤負責人;四川發生王小皤、李順農民起義時,王繼恩監軍平亂,此役共斬殺三萬農民軍。

今人仿建的宋皇宮

宋太宗趙光義病重時,王繼恩又在宋朝皇位繼承上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本來太宗想傳位給長子趙元佐,但趙元佐卻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時常放火燒屋,在朝臣的勸諫下,趙光義才將儲君換為趙恆,即後來的宋真宗。然而李皇后因與趙恆有隙,便與兄長李繼隆和宮苑使王繼恩商量,在宋太宗駕崩後,擁立趙元佐為帝。此事被宰相呂端得知後,他以李皇后無子為由對眾人進行勸說,好讓李皇后回心轉意,然後又將李繼隆與王繼恩等予以幽禁,好讓趙恆順理成章地繼承皇位。趙恆登基後,在呂端的建議下,將王繼恩貶為右監門衛將軍並遠戍均州,到任不久,王繼恩病逝於均州,也算是得到了善終。

宋太宗趙光義劇照

有意思的是,後世史家對王繼恩多抱有同情,因為從一些蛛絲馬跡看來,王繼恩參與的這兩次皇位更替,更多地是在為他人背鍋。第一次幫助趙光義登基時,王繼恩肯定受到了後者的脅迫,畢竟一個宦官是不敢輕易做出改變帝國繼承人的決定的,趙光義成功登基後為獲得繼位合法性,自然會把他推出來背鍋的,之後對他的重用都是對他默默背鍋的補償。

宋真宗趙恆朝服像

第二次參與奪嫡時,王繼恩則是為李皇后等人背黑鍋,從呂端憑藉三言兩語就能勸說李皇后放棄計劃,就能看出,宋太宗和李皇后對誰繼承帝位一直都是猶豫不決的,如果王繼恩當時能夠相加勸解,李皇后也不會做出易儲之事。奪位失敗後,罪行自然不能由幡然悔悟的李皇后來背,所以王繼恩又一次站出來背鍋。宋真宗繼位後,本想誅殺王繼恩,但在李太后的示意下,並沒有對王繼恩太過為難,只是把他貶謫了事,這也正是王繼恩雖然參與兩次皇位易更,最後卻能善終的原因所在。

參考資料:

《宋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唐太宗有14個兒子,為何把皇位傳給李治?只因所有人中他最懦弱
清朝最荒唐的王爺,上朝打人給自己辦喪事,明白人誇他越活越清醒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