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六大抗日英雄,你最敬佩哪位?

在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六大抗日英雄,你最敬佩哪位?

1、戴安瀾

1942年4月,棠吉之戰爆發,200師將士向守備日軍進攻,一舉奪下棠吉。可惜局部勝利已無法遏制全局的潰敗。1942年5月,中英軍隊潰敗。戴安瀾遭遇埋伏率部突圍時被擊中腹部,重傷之時,囑託屬下:「一定要帶大家走出去」。1942年5月26日下午,200師殘部行軍至距離國境線不過三四十里地的克欽山寨,傷重犧牲,時年38歲。

遺書寫道:「現在孤軍奮鬥,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1943年4月,為戴安瀾將軍在廣西全州湘山寺舉行國葬,國共兩黨領袖親撰輓詞。戴安瀾將軍當之無愧的戰神,提名中國遠征軍,第一時間想到的即是將軍。短短一生,義無反顧,馳騁沙場,痛擊日寇,終馬革裹屍。中華有此將軍,國家甚幸,民族甚幸,崇敬之情,無以言表。

2、張自忠

1940年5月,日軍為控制長江水上交通線,調集15萬精銳部隊發起了攻佔棗陽、襄陽、宜昌等地的棗宜會戰。張自忠將軍本來率部防守襄河以西,當日軍攻破第五戰區第一道防線,直撲襄陽、棗陽時,身為集團軍總司令的張自忠將軍,毅然率領預備七十四師和軍部特務營東渡襄河,抗擊來犯之敵。他寫信給河東的第五十九軍,「只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枯,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渡河後,張自忠將軍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頑強抗擊日軍,重創日軍,並截斷了日軍後方補給線。在日軍以重兵對張自忠將軍進行合圍後,為牽制日軍主力造成外線我軍對日軍實施反包圍,張將軍力戰不退,與敵搏殺,最後身中7彈。彌留之際,張自忠將軍留下最後一句話:「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旋即拔佩劍自戕,一代名將張自忠壯烈殉國。張自忠將軍率部截敵後路並阻敵西進,徹底粉碎了日軍進攻襄樊、威脅老河口的企圖,使整個戰局轉危為安。

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後,重慶成千上萬的人們哭拜英靈,為其送葬。他的部下悲憤地唱著復仇之歌:「海可枯,石可爛,死也忘不了南瓜店!」表示要堅決為張自忠將軍報仇。翌年5月,其部在當陽地區將圍攻張自忠將軍的日軍酋首橫山武彥擊斃。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一千餘人隆重舉行張自忠將軍追悼大會。毛澤東同志親筆為張自忠題寫「盡忠報國」的輓聯。

3、謝晉元

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中,謝晉元與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喋血奮戰的英勇表現足以驚天地而泣鬼神。當年10月底,堅守「四行」,與敵鏖戰四日四夜的謝晉元部奉命撤離。31日凌晨二時,謝晉元團長手持國旗,最後一個與四行告別。當時的《大美晚報》報道,四行將士退出人數中受傷者26人,重傷送醫院救活者數人,在堅守四行百餘小時的激戰中,我軍壯烈犧牲者五人,斃敵二百多,傷敵不計其數。後來總部以八百壯士盡忠職守,為國爭光,特電犒賞,對殉難受傷者從優撫恤,以慰忠魂而獎有功。

謝團被困孤軍營旬日,南市亦告陷落。從此租界變成日軍包圍中的孤島。孤軍營在孤島,處境更為險惡。但是謝晉元壯心仍在,禦敵之志,從不稍懈。他曾作詩自勉:勇敢殺敵八百兵,百無聊賴以詩鳴。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倭奴氣不平。

1941年4月24日清晨五時,謝晉元如往常一樣率士兵們早操。此時,已被汪偽收買的郝鼎誠、張文清、張國順、張福忠等四名士兵故意遲到。謝因此將這幾人叫到一旁詢問。早有準備的四個奸徒忽然拔出兇器,群刺謝晉元,中頭胸數處。謝晉元重傷倒地,流血至黃昏許,醫治無效,一代抗日英雄,就這樣悲憤以歿,時年僅37歲。

4、楊靖宇

楊靖宇的名字,多少年來在中華大地作為民族英雄的楷模廣為傳揚。他率領東北抗日聯軍在密林雪原的艱苦環境中與敵寇血戰,為全民抗戰建立了具有戰略意義的功績。他本人以草根棉絮充饑戰至最後一人的氣概,更在億萬國人心頭樹立起不朽的精神豐碑。

東北抗日聯軍「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的密林生活與紅軍長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並列為黨史上最為艱苦的三次鬥爭。抗聯奮戰的條件艱難,不僅在於東北地區黨的工作和群眾基礎相對薄弱,更在於敵寇將當地視為侵華攻蘇的戰略跳板,還有交通不發達、邊遠農村人煙稀少和冬季長達半年等特殊困難。楊靖宇在最後關頭,雖然明知本人及自己的部隊已經陷入絕境,卻堅信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的光明前途,願犧牲個人以求全局的勝利。這不僅是共產黨員奉獻精神的突出體現,也反映出中華民族仁人志士的可貴美德。

5、左權

他的軍事才能堪稱傳奇——25歲任紅軍新12軍軍長。29歲參加長征,任紅一軍團參謀長,與林彪、聶榮臻一起,指揮了強渡大渡河、攻打臘子口等長征路上幾乎所有的戰役。

30歲時作為主要指揮官參與直羅鎮戰役,殲敵1個師加1個團,俘敵5000餘人,粉碎了蔣介石對陝甘寧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31歲根據毛主席的直接命令率軍東征,兩個月的時間消滅敵人7個團,俘4000多敵軍,並使自己的隊伍壯大了8000多人。33歲任八路軍少將副參謀長,率領部隊開赴華北抗日前線。36歲帶領八路軍1200兵力堅守黃崖洞,與5000日軍激戰8晝夜,以傷亡166人的代價,打死打傷日軍1000餘人,敵我傷亡比為6:1,是我軍戰史上的經典傑作。

指揮作戰之餘,他還撰寫了《論堅持華北抗戰》《埋伏戰術》《襲擊戰術》《戰術問題》《論軍事思想的原理》等文章40餘篇,是當時「既能拿筆又能拿槍」的少有人才。

他叫左權76年前的今天,他血灑疆場

6、趙登禹

山東菏澤縣杜庄鄉趙樓村人,1937年7月26日,趙登禹奉軍長宋哲元之命,趕赴南苑負責北平防務;與日軍血戰六小時,在集結途中,不幸被日軍的伏兵擊中胸部,壯烈殉國,年僅39歲。陸軍上將(追贈)

毛澤東曾高度評價趙登禹:「神聖任務當中光榮地壯烈地犧牲了」,「給了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範」。 馮玉祥親筆在照片上題寫了「民國七年的打虎將軍」來稱讚趙登禹。 馮玉祥在《公祭徵文啟》中稱讚趙登禹:「軀幹修偉,負膂力,精技擊」。 趙學芬說:「我父親的手可巧了,聽說他收藏的古玩壞了,都是他自己修。」 《救國時報》1937年曾這樣評價趙登禹:「奮戰至最後一滴血,光榮地完成了保國衛民的天職,足為全國軍人之模範。」 1939年日本發行的《大陸戰史》中評價趙登禹說:「白日下的噩夢」。 2009年9月,趙登禹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怪 的精彩文章:

緬甸67萬平方公里領土,其中18萬竟是「蠶食」中國所得?
古代皇帝的若是龍袍髒了,是乾洗還是水洗呢?

TAG:史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