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易學不是封建迷信!它是道人性命雙修的理論基礎

易學不是封建迷信!它是道人性命雙修的理論基礎

道教之音網站現誠聘編輯,歡迎垂詢,一同傳播道教正能量。

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熱點之一,而國內外學術界一般多集中於對儒家易學進行研究,對道教易學的研究相對較少。道教易學,既不同於儒家易學,亦不同於道家易學,它是為道教性命雙修之學提供理論基礎的。

道教易學的出現,是和整個兩漢社會的大的政治、學術環境密不可分的。因為中央集權政治統治的需要,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方針,這使儒家學說成為了官方的意識形態。作為意識形態,要對現實的生活進行引導、規範,要對至高無上的王權進行監控,故而以孟喜、京房為代表的漢儒官方易學的主要特點在於通過卦氣說、奇偶之數、納甲之法等解《易》形式,言陰陽災異來探尋「天意」,利用「天意」來對現實的王權、人事進行「規範」。

但在漢儒的易學之外,到東漢中後期又出現了講陰陽變易和爐火修鍊之事的最初的道教易學。這是因為儒學的獨尊對於漢代社會來說有利有弊。其利主要在於儒家的綱常倫理以及其重視現實教化的特點和傳統能發揮穩定社會、鞏固皇權的作用;其弊則反映在儒家的一套定型的綱常倫理與活生生的、不斷發展的社會生活之間通常存在一種「發展」和「限制」的矛盾。這種矛盾在一定情況下,可能會激化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從而導致社會的動蕩。

相對於漢代儒學的僵化,先秦道家思想則顯得通融、無礙。先秦道家「道」的概念具有無限的包容性,一切變與不變皆可納入到其中來,這是一個優點;但也導致其在切入現實生活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而不能切入現實,則不能引領現實。道教以「道」名教,直接繼承了先秦道家通融無礙的「道」的思想。但道教作為一種宗教,亦應考慮教化世人的問題,因此也就要考慮如何更好地教化現實、切入現實的問題。道教既吸收了先秦道家在天人關係上的思想,又吸收了儒家重人事、重現實教化的特點,對天人關係進行了重新審視。它一方面認為人道應該合於天道,天道是人道歸趨的目標;另一方面又重人道之本身,認為歸趨於天道的落腳點還在於人道。

天道之理為何?理想之人道為何?由人道及於天道為什麼是可能的?由人道及於天道的具體路徑為何?道教正是在對等等這些天人關係問題的思考過程中,引入了《易》學,從而確立了道教易學這種獨特的道教教義理論形式。因為《周易》經、傳的義理內容和卦爻象的數理排列,如卦氣說、納甲說、卦的數理、卦序的排列、卦的取象、陰陽對待、流行的觀念、陰陽與五行、八卦的關係等,對於天道的敷演,是非常有效的理論形式。將《易》引入道教,可以解決由人道及於天道的路徑和階次的問題。

人通過法天地陰陽的消長,如四時、十二月、二十四氣的卦氣變化,卦象和卦理的變化,納甲的方法,修丹以合於天道。如東漢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以乾、坤、坎、離四正卦以為陰陽之橐龠;以屯、蒙等六十卦論一月三十日每日早晚之火候;以坎、離兩卦結合震、兌、乾、巽、艮、坤六卦論月亮的盈虧,說明一月中用火的程序;以復、臨、泰、大壯、夬、乾、姤、遁、否、觀、剝、坤十二辟卦結合律呂以論一月或一年丹道爐火之用功,就系統地運用了《周易》的卦象和原理,以論天道和丹道爐火之理,從而建立起較為系統、完整的道教易學思想的體系。

《周易參同契》推闡《易》之天道,以之來引領人事,又以人事去印證《易》所言之天道。通過引《易》入道,《易》理即是天道之理,循《易》理而行就能與天道相通,達到人與天的合一。它結合《易》理來探討天道的內容、表現以及由人事通向天道的路徑,既能為道教信仰確立較明確的終極宗教目標,又能為道教的宗教修持提供切實的路徑和方法。和玄學易(或謂之道家易學)重虛無本體,強調「得意忘象」「得象忘言」有所不同,道教易學重人道達於天道的具體方式、方法,重視對漢易象數學的改造、運用,以之來摹擬天地造化的過程以及人道達於天道的方式。

道教易學之所以成為易學的一枝,是因為它亦有傳統易學「推天道以明人事」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和儒家易學以政治和社會倫理問題作為「人事」的主要內容有所不同,道教易學的「人事」,主要指的是個人的修鍊之事,是以個體的人為本位,通過個體的人修金丹爐火之事,使人道合於天道。應該說,儒學易同樣重視對天道的探究,但儒學易探索天道的主要目的是為政治和社會倫理問題提供本體論的根據。

如宋代理學開山之祖周濂溪的易學著作《太極圖》及《太極圖說》,其特點是將儒家具有政治和社會倫理特色的「中正仁義」等內容上升為「天道」,其立論的方法是以《周易》天、地、人「三才」一理為前提,從「天地自然之理」推及於「人之理」,又「原始返終」,將「人之理」上升至於「天地自然之理」。故《太極圖》最上一圈為「無極而太極」,表明無形無象的太極是宇宙萬物生成的本源和本體;第二圈「坎離相抱」,表明「太極」的動靜產生了陽性和陰性的物質,它們兩者統一於「太極」之中,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轉化,從而生生不已;第三圈是「五行生成圖」,指的是「太極」中陰陽兩儀的變化和組合,形成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第四圈「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第五圈「萬物化生」,指陰陽五行之氣又生成人類和萬物。其中,人為萬物之靈,其所稟受的陰陽五行之氣成為人的五常之性,即仁屬木,義屬金,火屬禮,水屬智,土屬信。儒家的聖人於五常之性不偏、不執,取其中正而已,故無欲;無欲故靜,從而能「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由此可以看出,周子學說本身的內容是歷史上儒家一貫強調的「中正仁義」,他將形而下的政治和社會倫理問題上升為形而上之天道,為政治和社會倫理問題提供本體論的根據,其立足點是人事,天道是為人事的需要而設定的。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這一期的壁紙,給您帶來道教書法的意蘊美
一篇文章,帶你讀懂重陽祖師修道經歷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