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抗癌之路,終點都在美國

抗癌之路,終點都在美國




本文轉載自 叄里河(gh_4ddff25dd9c9), 作者:星爸爸,頭圖來源視覺中國,非授權請勿轉載





李詠最後一次出現在電視上應該是去年 4 月底在浙江衛視的《熟悉的味道 2》里與劉濤搭檔,然後在 5 月份體檢時查出問題便即刻前往美國治療了。之後,人們再聽見關於他的官宣便是哈文老師 「那條永失我愛」 的微博。




李詠在紐約去世,紐約時報曾在 2006 年對他的一篇訪問里評價他雖然沒有 Jay Leno  那種在節目里揶揄領導人的自由,但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還是肆意表達著自己的叛逆 —— 浮誇的服裝、令人影響深刻的手勢和幸運 52 里標誌性的扔卡片。




「我不照本宣科,不把生活和舞台分開,我的性情都表達在舞台上」,李詠說。




我不是他的粉絲,但不能不喜歡這份來自體制內的叛逆。




網上的消息是,他得了鼻咽癌,一種在我國突出,並且死亡率很高的癌症。也許,正是因為不常見加上病情兇險,所以即使在確診後立即前往著名梅奧診所也無濟於事。



有人諷刺中國的病為什麼要去美國治,但他們不知道(或者不在乎),去美國是很多重症病人最後一線生機。




根據易觀智庫的數據,我國去年外海就醫人數已經突破 60 萬,超過 80% 是癌症患者。在 2016 年的《中國高凈值人群跨境醫療健康白皮書》中,預測 2020 年跨境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 531 億元。




在海外醫療產品方面,截止到 2017 年,重症治療佔比約 40%,海外體檢約 28%,生育輔助約 15%,醫療美容約 12%。主要目的地則是美國、日本和韓國這類發達國家。




從一開始只服務於少數富裕群體的海外就醫,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從業務上包含精準體檢、遠程診斷、重症轉診、旅遊觀光,從地域上囊括亞洲、美洲和歐洲,以及在目標人群上覆蓋年收入百萬以上高凈值人群和普通中產的完整海外醫療旅遊產業鏈。




高凈人群仍然是關鍵詞,在癌症治療主要目的地美國,一般癌症治療費用在 10~20 萬美元之間,按每個月 8000 美元吃住行費用,三個月左右的歷程大概需要 25 萬美元。國內醫療記錄的翻譯,出國之後的現場溝通都需要由專業的醫學人士進行,價格不菲,通過中介的話還需要再加 5 萬元左右諮詢費用。



三個月小兩百萬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負擔的數字,何況國內醫院在早期癌症的治癒率上已經不輸美國。一個及時發現病灶的肺癌早期患者,在上海中山醫院進行治療一年的費用,算上雜七雜八的也不過七八十萬。




所以,在高凈人群前面還要加一個走投無路的定語,我們才能看清通過出國治療所反映出的中外癌症治療的差距。




首先是人均資源的差距 — 224 倍。有人做過統計,我國 2014 年醫療支出僅占 GDP 5.5%,癌症研究僅占醫療支出的 0.1%,均攤到人頭,癌症研究投入僅 0.42 美元。而在美國醫療支出占 GDP 17.1%,癌症研究占 1% 也就是人均 94 美元左右。




一個比較可能不準確但非常直觀的例子。在國內,沒有關係的病人需要清晨去排隊掛專家號,沒排上的話又要花兩三千找黃牛買票。等待五小時,只夠和醫生說上五分鐘甚至幾十秒。再多問問?沒有的。在美國,五百美元挂號費,沒保險的外國人付現金打七折,醫生可以和顏悅色地跟你溝通一小時。




用戶體驗上的差距是表象,醫療資源不平均導致的質量下降才是實質損害了病人利益的。



李詠生前選擇的梅奧診所是全美最佳醫療研究機構之一,2015 年職工人數 3.5 萬人,全年門診數 158 萬。作為對比,同樣是中國最佳醫療機構之一的北京協和醫院,2015 年職工數僅 4000 人,卻要接待 510 萬人次門診。




在分診制度和社區診所全面實行的美國,一個病人的情況通過家庭醫生逐級轉診,最終在病人見到接診醫生之前,後者已經對情況了如指掌了。




而一個三甲醫院專家一天可能要應對上百個病人,平均下來一個普通病人寥寥數分鐘,無法深入分析,只能基於經驗主義下判斷。




根據一個轉診機構的統計,其經手的病人轉診美國之後需要改變治療方案的比例達到 60%,誤診率 10%。




騰訊稜鏡的《赴美治癌病人自述:我為什麼決定不在國內治療癌症》中,孟先生的女兒因為在國內被兩家醫院診斷為卵巢癌而先後切除了兩側卵巢,轉診美國後才發現是罕見癌症肉瘤被誤診,後悔莫及。



治療方案的多樣性是絕望的病人轉診美國的原因之一。在網上社區的病友日記和身邊發生過的故事裡,這樣的例子不難找到,他們大多數在被醫院判定無路可走的時候轉而在國外尋求一絲希望,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是在國內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國外醫院對單個病人的治療方案更加靈活和人性化,這與國內醫院為避免醫患糾紛而採取更多的一刀切方案不同。例如,國內需要全部切除乳房的乳腺癌,在國外就可以保全乳房;在國內需要摘替換掉幾節頸椎的,在國外可以通過放療減輕痛苦。




二則是醫藥,這也是癌症病人在選擇出國治療之前最能被接受的理由。據統計,2008 年以後的新葯,截止 2013 年時 80% 未在國內上市。舉例來說,免疫藥物 PD-1 上個月剛在國內通過上市,比美國整整晚了四年。不過,國內剛一通過,美國已經開始對第二代藥物開始臨床試驗了。




在《我在美國治肺癌》一文中,作者樓老先生就是窮盡常規方案後進入新葯 Blu-667 的試驗而存活下來的。年近 70 的作者在病魔的折磨下令人動容,他為自己爭取新葯試驗資格的過程也是驚心動魄,數次經歷絕望,同樣的情況在國內恐怕早就被告知吃好喝好了。




在美國,試驗性新葯在有嚴格的准入門檻,不符合條件的病人是無法享受的。即使如此,在休斯敦的 MD 安德森和波士頓的麻省總醫院附近的公寓里,還是住著很多常規治療無望的中國病人,希望有一天能接到入選的通知。



畢竟,據美國臨床試驗中心統計,截止今年 9 月,全球共 30 萬臨床試驗登記註冊中,美國佔比接近 40%,而我國僅 7%。




好消息是,Blu-667 目前已經被國內公司引進。國內外在用藥的方面的差距僅仍存在巨大差距,但距離至少被慢慢拉近。就在上個月,有 17 種新藥物被納入醫保報銷目錄。




先進技術和發達醫院通常是絕望的病人選擇轉診美國的前置動因,而在進入治療後,他們往往會因為國外醫護濃厚的服務意識和同理心而受到極大的文化衝擊。這與國內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人民日報有一篇《全世界把看病當買賣的只有中國》說如果把看病當作商品交易,是對生命的褻瀆,也是對醫生的侮辱,批評病人在醫院自認為消費者是一個異化醫患關係的觀念。




在杭州 19 樓論壇的著名帖子《活著 — 六個月的生死苦樂》里,作者告訴你,醫生是可以在病人詢問方案的時候跟你說,不做手術的話 「先癱後死「,可以 」去靈隱燒燒香」。手術之前,像上流水線的產品一樣,躺在手術室走廊是面對巨大的未知性是沒人關心你的感受的;而術後康復里,不按照要求每天用上十幾包藥水,是要遭主治醫生白眼的。



同樣是 19 樓里,《一個硬幣的另一面》一邊吐槽美國醫院收費貴,同時又被醫院在接診、治療和方案制定中對病人展現的無微不至感動,




「體會別人和諧醫患關係的由來」,「絕望中出去,回來時充滿希望」。




當然,這一切都是用五六倍以上的費用換來的,所以樹立正確的消費關係,引入競爭,才能避免讓醫患關係陷入到冷冰冰的以物易物的狀態里去。




有這樣一組數據,我國癌症病人五年生存率為 30%,美國癌症病人五年生存率則有 60% 以上。這體現了醫療水平的差距,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兩國人民在癌症認知上的不同。




在美國,醫院診室會提供關於早篩的宣傳材料,醫生也會教育客戶樹立早發現早治療的意識。所以,美國病人一半以上在早期階段就被診斷出病情,我國癌症病人在被確診時,80% 以上已經進入中晚期。



癌症發現的早晚對於病人來說是生與死的區別。




以眼下的頭號殺手 — 肺癌為例,世衛組織的報告稱,2018 年預計將有 180 萬人死於肺癌,在中國,每年肺癌新發病數為 78 萬。我國肺癌五年生存率為 16%,經過早期干預治療之後,存活率可以達到 80%。




一個人在 40 歲以後患癌概率開始迅速上升,80 歲前後達到高峰。然而, 癌症發病原因複雜,很多癌症在早期根本無法通過常規體檢查出,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在被診斷之後會發出疑問,為什麼我堅持鍛煉,每年都參加體檢,還會得癌?拜託,李宗偉都得鼻癌。




早在 2014 年,網上就有李詠錄節目錄到嘔吐的新聞,馬未都在那條紀念具有悼念意味的微博里,也提到李詠曾經累到吐膽汁的情況。又有在央視工作的知乎網友為主持人心疼,




「錄到凌晨的時候,只能在廁所里一根一根的抽煙來提神」。



或許李詠老師早兩年進行一次有針對的篩查,今天還是能和家人幸福地在一起。畢竟,早期查出鼻咽癌,五年治癒率可以達到 95%。事實上,只要早發現,90% 的癌症都能治癒。




所以說,預防只是對付癌症的一種心態,而有針對性的早起篩查才是有實質意義的第一步。目前國內做 PET-CT 的價格最高也不過一萬,僅相當於一二線城市四十歲左右工薪階層大約半個月月俸。




如果不相信國內的技術,再加兩三萬你就可以去日本。




這幾年,去日本體檢開始進入大眾視野。相對於美國人均 20 萬美元左右的價格,日本癌症治療費用只是 25 萬人名幣左右,僅僅是國內的 1.5~2 倍。




作為世界上癌症早期篩查技術最好的國家之一,由於地理位置近,生活習慣接近,體驗式日本精準醫療產品開始興起。根據日本政治投資銀行的數據,中國遊客赴日體檢人數在 2020 年將超過 31 萬人次。




日本高端體檢價格人均在三萬左右,已經在普通中產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換來的是世界上最好的癌症早篩服務。對囊中羞澀的中年人來說,三四萬的價格可能會挽回一線城市半套剛需房外加生命的損失。




據國家衛健委的數據,在某些特定癌症上,國內醫院的五年治癒率已經高於或者等同於美國等發達國家。比如,我國目前食管癌的五年生存率為 40.5%,而美國僅為 20%。此外還有子宮體癌,甲狀腺癌等。




加上特殊藥物入醫保的速度加快,對於富豪以下工薪以上的人來說,只要提前做好計劃,其實不難制定一個相對純國外治療更具性價比的方案。




比如先去日本做好體檢,避開誤診風險,再根據診斷結果和經濟條件決定在國內或者國外治療。如果打算走國際路線的話,又可以分為肉身出國或者人在國內但使用國外方案。




目前國外著名的醫療機構,比如麻省總醫院和 MD 安德森都已通過在國內設立轉診機構或者與國內平台合作提供遠程診療服務來觸達國際客戶。




通過這些類中介機構,再將病理資料遠程提交,由國外醫生做出治療方案,在國內進行治療。




在正確診斷基礎上,我們還是可以用國外的方案享受國內的醫藥價格的。




只不過,這道題不管怎麼做,美國藥物/美國醫生/美國儀器,以上選項必須得有一個,還可多選。抗癌之路不管你哪裡起步,美國總是終點站。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在2018就要成為「去年」之際,虎嗅將2018年我們追逐過的話題中人請到你的面前,讓他們的回答給你的諸多疑問做一個總結陳詞,讓他們親自告訴你這一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如果花錢買門票是為了聽別人吹牛,那就別來了。我們主要談冬天怎麼賺錢這種無聊的事情??????


?2018年 11月24日-25日


??地點:北京· 751 D.Park 79罐 第一車間


??fm@huxiu.com









 今日福利:




來評

論區留言,被精選成功即有機會獲得虎嗅F&M節年輕人福利票。這裡有你能想到的101種不同的年輕人,創造101范薇、中國新說唱Max馬俊……就等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馬老師的第一課
假如馬斯克被踢出特斯拉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