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匪寇橫行,一清官下令:清剿匪寇的士兵全部罷職,自此再無匪寇

匪寇橫行,一清官下令:清剿匪寇的士兵全部罷職,自此再無匪寇

書里常說清官難得。但也有人說他不實用,清官就像廁所里擺的塑料假花,外表清新脫俗卻只能供觀賞,不用澆水都能永駐春色,通常當得了清官的人是執法嚴明不講人情的,靈活?那原則往哪擱?他們只是人們口中的話題,在古時候只是皇帝用來樹立自己明達的工具,真正能為國家解決問題的清官不多。然而人們還是需要青天大老爺,因為除了實惠,清官代表了為人民無私的奉獻,給百姓的日常生計帶來希望。

匪寇橫行,一清官下令:清剿匪寇的士兵全部罷職,自此再無匪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一國之君更需要清官在身邊,因為清廉意味著道德品質的高尚,近朱者赤,權力越大的人就越需要道德的培養,這樣才能對掌握蒼生之命運付更大的責任。西漢時有個政治生涯極短的非常不靠譜皇帝叫劉賀,,被推上皇位之前就特別不靠譜,絕對不是當皇帝的料,不知道為政,只知道玩樂吃喝,哪知有天他天將降大任,前任皇帝沒有子嗣,他被頂了上去,他身旁一直有個大臣跟隨於他,與劉賀相反的是,這個大臣時刻勸諫他要為百姓蒼生立命,克儉為公,這個大臣就是我們要說的一個清官,龔遂。

但是劉賀哪裡肯聽,除了裝作沒聽見,就是唯恐避之不及。可想而知,政治生命短怪不得別人,二十多天後,就被罷免。漢宣帝上位後,當然要對毫髮無損的劉賀勢力整頓一下,清理了他身邊幾乎所有的大臣,但兩個人除外,其中就有龔遂。實在是因為其人太過清廉,連把柄都找不到,既然是個清官,寬大處理還可以彰顯漢朝的包容,就只關了他四年。可以說這一步,新政局是做對了,因為他們不知道今天的這一次慧眼識人,日後為大漢解決了一個大問題,救多少百姓於水火之中。

匪寇橫行,一清官下令:清剿匪寇的士兵全部罷職,自此再無匪寇

古時候沒有現代科技的幫助,一遇天災人禍,就只能聽天由命,當時漢有個郡遭受了好幾年的災禍,地里沒有糧食,百姓窮困潦倒,這種狀況下也會引起人禍,因為沒有吃的又沒有錢,好多人逼得只能去搶去偷,一時間渤海郡里土匪橫行,這可以說是惡性循環,本來種地的人都不夠,大家又紛紛都去搶了,天災繼續加劇,人禍也沒有減輕的勢頭,這樣大的問題如果政府不著手處理,搞不好要出現暴動,皇家也是憂心忡忡,可是派了多少個太守過去就是沒辦法扭轉局面,這時候也不知道是誰舉薦了龔遂。

匪寇橫行,一清官下令:清剿匪寇的士兵全部罷職,自此再無匪寇

宣帝並不看好這個乾瘦小老頭,但也只能依其建議執行。可是在接下來的幾番詢問中,宣帝對這個原本看不起的人升起了尊敬之心。龔遂對渤海郡的情況了如指掌,他並沒有從常規的處理手段出發,而是告訴皇帝要安撫為主,凡是要看事情的本質,而不能一味地流於表面,渤海之所以久治不愈並不是因為土匪問題,而是百姓無法安居樂業而被逼無奈去當惡人,如果人人都可以有份工作有口飯吃能安享生活,誰又想要去偷去搶呢?

匪寇橫行,一清官下令:清剿匪寇的士兵全部罷職,自此再無匪寇

一番話說得皇帝連連稱是,於是龔遂被派去治理渤海,皇帝還要求朝廷其他人不要干擾龔遂治理,可見對其有多信任。果然,龔遂一上任就不準官府去抓土匪,誰抓突土匪就罷誰的職,他讓百姓明白拿起鋤頭去種地的都是良民,官府愛民,拿刀劍的才是土匪,百姓見了龔遂也是十分的欣喜,紛紛感嘆苦日子到頭了,就連以前的土匪也洗凈了雙手拿起農具下地幹活去了。就這樣,渤海郡不僅解決了犯罪問題,還順帶完美的解決了天災的問題,生活蒸蒸日上。所有人都無法忘記龔遂的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