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嶽磨鏡台:禪宗南北兩派百年之爭的來龍去脈

南嶽磨鏡台:禪宗南北兩派百年之爭的來龍去脈

禪宗是中國化後的佛教

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之後,在不斷傳播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分支派別。隋唐時期,漢傳佛教中影響較大的就有天台宗(又稱法華宗)、三論宗(又稱法性宗、嘉祥宗)、唯識宗(又稱法相宗、慈恩宗、瑜伽宗)、華嚴宗(又稱賢首宗)、禪宗、凈土宗、律宗、密宗(又稱真言宗)八大宗派。對於八大宗派的特點,有人用這樣一條偈語來概括:「密富禪貧方便凈,唯識耐煩嘉祥空。傳統華嚴修身律,義理組織天台宗。」意思是說,密宗講究精緻,通常是有錢有閑者修學;禪宗以覺悟眾生心性為主旨,適合清貧淡泊者修學;凈土宗倡導簡易的念佛法門,不論身份隨時隨地可以修行,最為方便;唯識宗道理層次複雜,要有耐煩心才能學得通;三論宗主張緣起性空;華嚴宗奉《華嚴經》為主要經典,比較傳統;律宗重視修身養性,主張人格完美即成佛;天台宗奉《法華經》為主要經典,對佛學義理的組織最為嚴密。

禪宗法脈傳承圖譜

既然宗派眾多,自然就有論爭。不僅宗派之間見仁見智,即使是同一宗派,見解也不盡相同。例如禪宗,在初唐時期就分為南宗、北宗兩派。南宗主張天下無佛,我心即佛,其修行方法被稱為「頓悟」。北宗力主打坐、誦經、持戒,以求成佛,其修行方法被稱為「漸悟」。由於見解各異,派系之爭也就在所難免。

禪宗的創始人是達摩祖師。他於六世紀初從印度來到中國,曾在河南嵩山面壁九年,參悟了禪的本質,成為了禪宗的開山初祖。今河南嵩山少林寺,即為禪宗祖庭。禪宗傳到五祖弘忍時,他的兩位弟子神秀和慧能對修行方法產生了分歧。神秀主張「漸悟」,慧能主張「頓悟」。神秀(606-706年)是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少習經史,博學多聞。50歲時到蘄州東山寺(今湖北黃梅東山寺)拜禪宗五祖弘忍為師,頗受弘忍器重。慧能(638-713年)是新州(今廣東新興)人,30歲時在廣州法性寺(今廣州光孝寺)出家,次年到韶州曹溪寶林寺(今廣東韶關南華禪寺)。因仰慕禪宗五祖弘忍,遂前往蘄州東山寺參禮,得到弘忍的賞識。

禪宗六祖慧能

神秀與慧能的矛盾激發,據說源於一條偈語。有一天,弘忍讓弟子們寫作偈語,考察各人的見地,以便挑選祖位繼承人。大弟子神秀率先出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不料入門才八個月的弟子慧能,卻跟師兄唱起了反調,作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認為執著任何一物,哪怕是「菩提樹」、「明鏡台」,也是妄念。五祖弘忍發現慧能更有見地,於是夜間喚慧能入房,共語三日三夜,付法傳衣于慧能,故慧能後來被認定為禪宗六祖。

然而,神秀被師弟挑戰後,大約覺得很受打擊,一直記恨於心。慧能為免遭暗算,被迫離開蘄州東山寺,返回韶州寶林寺。後來,慧能成為了南宗創始人,神秀則是北宗創始人。禪宗因此形成了「南頓北漸」格局。

南嶽懷讓禪師

慧能在嶺南弘化四十餘年,門下弟子眾多,其中以湖南南嶽懷讓、江西青原行思兩支最盛。懷讓(677-744年)是金州(今陝西安康)人,於唐武則天垂拱三年(687年)在荊州玉泉寺出家。受戒後志慕禪宗,前往河南嵩山學禪。後往韶州曹溪寶林寺參拜慧能,修學十五年,成為其高徒。慧能圓寂後,懷讓於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前往南嶽衡山,居般若寺(今福嚴寺),弘揚慧能頓悟心法。

慧能圓寂後二十餘年間,南宗一度處於低潮,而北宗卻在中原地區盛極一時。由於北宗尊神秀為六祖、神秀的弟子普寂為七祖,引起了南宗的強烈不滿。為正本清源,慧能的另一弟子神會(684-758年),決定出面為南宗討回公道。神會是懷讓的師弟,後成為荷澤宗宗主,其時奉敕配住官寺南陽龍興寺。唐玄宗開元二十年(732年)正月十五日,神會在滑台(今河南滑縣)大雲寺設無遮大會,就南北兩派誰是禪宗正統,進行公開辯論。神會在辯論中抨擊北宗「師承是傍,法門是漸」,而南宗「師承是正,法門是頓」,指出南宗才是達摩禪法的正統所在。

南嶽磨鏡台

不過,雖然南宗聲稱具有禪宗正統地位,卻無法阻止風頭正旺的北宗向南擴張。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北宗一位叫道一的僧人來到南嶽衡山,在般若寺附近結庵修行,終日打坐念經,有意挑釁南宗。般若寺住持懷讓覺得道一是可塑之才,決定開導他。懷讓問道一:「你坐禪圖什麼?」道一說:「圖成佛。」懷讓於是拿一塊磚在他庵前的石頭上磨。道一問:「你磨磚作什麼?」懷讓說:「磨作鏡。」道一不解:「磨磚怎麼可能成鏡呢?」懷讓說:「既然磨磚不能成鏡,那坐禪又豈能成佛呢?」懷讓一番開導,令道一醍醐灌頂,茅塞頓開。道一當即決定皈依南宗,拜懷讓為師。道一跟隨懷讓修學十年,後去江西傳法,創建禪林,成為洪州宗宗主。道一(709-788年)是漢州什方(今四川什邡馬祖鎮)人,因俗姓馬,世稱「馬祖」。今南嶽磨鏡台,就是當年懷讓開導道一的地方。磨磚的石頭尚存,上面刻有「祖源」二字。旁邊有庵,名曰馬祖庵,為道一住所。懷讓於天寶三年(744年)圓寂於南嶽,被尊為七祖。磨鏡台右側有七祖塔,據傳是懷讓之墓。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唐朝爆發安史之亂。禪宗北宗在戰亂中迅速衰落,而南宗高僧神會因協助平亂有功,受到朝廷禮待。此後,南宗創始人慧能的六祖地位,也得到了官方確認。禪宗南北兩派的百年之爭,以南宗完勝而告終。(文/謝志東)

馬祖道一禪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談古今事 的精彩文章:

南嶽黃庭觀:東晉女道士魏夫人80歲仍顏如少女
「走江湖」源出禪門:聰明的一休屬南宗禪法脈

TAG:笑談古今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