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國消滅五國時,齊國為什麼「袖手旁觀」呢?

秦國消滅五國時,齊國為什麼「袖手旁觀」呢?

戰國末期,秦王嬴政確立了一統天下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秦國先後按順序消滅韓、魏、楚、燕、趙、齊這山東六國,建立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在秦滅六國的戰爭中,齊國是最後一個被消滅。在消滅齊國之前,秦國陸續消滅了韓、魏、楚、燕、趙這五國。而在這一過程中,齊國選擇了「隔岸觀火」,最終依然難逃被滅亡的結局。那麼,問題來了,秦國消滅五國的時候,齊國為什麼「袖手旁觀」呢?

秦國消滅五國時,齊國為什麼「袖手旁觀」呢?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首先,對於齊國來說,在戰國中後期並非一直和其他五國疏遠。比如公元前298年,孟嘗君率領齊、韓、魏三國之兵,攻入秦國的函谷關,到了鹽氏。秦國求和,以山西臨汾之西南的武遂還給韓國,今風陵渡所在之地的封陵還給魏國。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齊國也曾參與到六國聯合進攻秦國的戰爭中。不過,自五國伐齊後,齊國逐漸不再和山東五國聯合。比如在秦國和趙國的長平之戰中,趙國缺少糧食的供應,所以向齊國求援,但是遭到了齊國的拒絕。等到秦始皇消滅韓國、魏國、楚國、燕國、趙國這五國的時候,齊國選擇了「袖手旁觀」的態度。

秦國消滅五國時,齊國為什麼「袖手旁觀」呢?

對此,在筆者看來,齊國不去救援其他五國,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戰國末期,秦王嬴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針對齊國這一東方的強國,秦國選擇了籠絡和示好的策略。根據史料記載,後勝任齊王建的宰相時,秦國知道後勝貪財,便派人送重金給他。後勝的賓客、僕從也經常收受秦國的金錢。於是他們共同力勸齊王不要出兵援助其他諸侯國,促使當時的齊國保持了中立的態勢。

秦國消滅五國時,齊國為什麼「袖手旁觀」呢?

當然,僅僅是丞相後勝的勸阻,顯然不是齊國保持中立的全部原因。對於齊國來說,「五國伐齊」也是自己不去救援韓國、魏國、楚國、燕國、趙國這五國的重要原因。五國伐齊以前,齊國是能夠獨立戰勝除秦國以外的任何國家,對秦國也是可以進行震懾的。但是,經過五國的聯合進攻,齊國差一點就滅國了。雖然後來田單復國,但齊國國力大損,再無稱霸能力。由此,齊國對於韓國、魏國、楚國、燕國、趙國這五國,不能說是一點怨恨都沒有的。而這一點,自然也被秦國所利用,以此來離間齊國和其他五國之間的關係。

秦國消滅五國時,齊國為什麼「袖手旁觀」呢?

最後,齊國不去救援其他五國,也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翻開戰國時期的地圖,如果不考慮飛地的話,可以發現齊國和秦國之間是幾乎不直接接壤的。與此相對應的是,韓國、魏國、趙國、楚國則和秦國直接接壤。由此,對於齊國來說,聯合其他五國擊敗秦國的話,自己難以獲得直接的好處,特別是疆域。即便獲得了一定的疆域,但是因為中間隔著三晉等諸侯國,也是不方便駐守的。在此基礎上,齊國參與或者救援山東五國的積極性自然相對較低。比如救援魏國、趙國後,收復的疆域一般都會被魏國、趙國佔據後,齊國能夠獲得的直接利益是極為有限的。當然,從長遠的眼光來看,齊國不應該在趙國等諸侯國相繼被消滅後,依然坐以待斃。

文/情懷歷史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是曹操,而不是袁紹呢?
蜀漢的最後一戰:諸葛亮和張飛的子孫壯烈殉國!

TAG:情懷歷史 |